2.1无为而治
吕雉:“奏折奏折奏折!堆积成山的奏折。杂事、大事、天下事,处理不完的政治事件。本宫每天都忙的脚打后脑勺,可却依然乐此不疲,因为我每一个批阅都能影响成百上千人的生命和生计。这种成就感实在是让人享受。
就这样过去了一年,期间我办了两件大事!
第一,因为长安处于关中,临近匈奴地界,以匈奴人的机动能力,如果没有强力阻击的话一天一夜便能杀到长安城下。
所以,我动员了数万的人力和无尽的物力来修建长安城。
第二,刘三儿刚刚归天没多久,国家依然百废待兴,可要想兴国安邦有一样东西是跑不了的。”
我:“什么?”
吕雉:“钱!如果没有钱,什么都做不成!而现在汉朝的底子一点儿都不好,再加上之前我为了笼络天下百姓之心而制定的十五而税一的制度,就使得中央更加缺乏钱财。
所以,我订立新的政策,但凡有死罪的,可以通过买爵三十级来免除死罪,这样就大大的缓解了国家经济的匮乏。
如此,一年无事,可到了次年(前193)10月之时,让我烦心的事儿又来了。”
我:“什么事?”
吕雉:“齐王刘肥来长安拜见刘盈来了。”
我:“那又怎么了?诸侯王隔三差五前来京城拜见皇帝那是好事儿啊,说明他没有反心。”
吕雉:“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刘肥乃是刘三儿众多王子中年龄最大的,他的母亲是刘三儿在平民时候的情妇(一说寡妇),据说在认识我之前两个人就开始勾勾搭搭了,这就有了刘肥。
之前,刘邦彻底平定天下以后将整个齐国七十余城全都给了刘肥,使他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诸侯王,财力也是富可敌国,所以这个小犊子一直都是本宫的眼中钉肉中刺,然而这次前来拜会我儿刘盈更是过分。
那天,我儿设宴招待刘肥,因为这刘肥乃是我儿同父异母的兄长,所以我儿便让主位于他。
小子我问你,如果你们单位领导让主位给你你敢坐吗?”
我连忙摇头:“当然不敢,谁会把一句玩笑话当真呢?”
吕雉:“是呀,这连你都知道的道理他刘肥怎么会不知道?可这莽货竟然真一屁股坐下来了!当时真给本宫气坏了,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是好事儿,这样的话不正给了我一个名正言顺杀死刘肥的借口吗。
于是,本宫命手下人弄了两杯毒酒端给刘肥,意图毒死他。
本宫当时的想法是等刘肥拿起酒以后我再拿,可没想到我那损儿子看出了本宫的意图,竟然抢先拿起另外一杯毒酒,要和刘肥对饮。
这一幕吓得本宫亡魂皆冒,赶紧飞奔过去,一巴掌把两人的毒酒给拍到了地上。
见此,刘肥那小子吓得肝胆俱裂,料定这酒里没有什么好玩意儿,便以喝醉为由告退了。
事后,刘肥派人多方探查,结果果然印证了他心中所想,便想赶紧逃离长安。
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要是真敢这么干,我直接就以大不敬的罪名弄死他。
幸好,他手下有一个谋士规劝道:‘大王不可离开长安!’
刘肥:‘为何?再不走我就去见我爹了!’
谋士:‘大王据齐地七十余城,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王,太后为此对你生出杀心也没有什么意外的,您就是现在跑了,也逃不掉被斩杀的命运。’
刘肥:‘那怎么办,总不能干呆着等死吧!’
谋士:‘当然不是了,太后膝下只有汉皇和鲁元公主,汉皇不必多说,那是天下最尊贵之人,整个天下的领土都是他的。可鲁元公主却不一样了,她到现在都只有几个封邑而已。您不如拿出齐国整个一郡之地来献给鲁元公主,这样既削弱了您的实力,又能讨太后欢心,何乐而不为呢?’
刘肥觉得他这谋士说的很有道理,便将城阳郡(山东莒县)一带全都献给了我闺女,吼吼吼,这小子还算有些眼力见儿。既然他这么识相,我也不好再继续为难他,便让他回了齐国。
可刘肥这小子回到齐国不到三个月,我大汉的顶梁柱便跟着刘三儿而去了。”
我:“顶梁柱?萧何吗?”
吕雉:“是呀,我西汉最伟大的丞相就这样去了,在其临死之前我儿曾前去问他死后谁可以接替他丞相的位置,那萧何谁都没有推荐,只推荐曹参一人而已。
还记得在刘三儿起兵之前,萧何和曹参是最好的朋友,可当刘三儿统一天下以后,二人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便有了隔阂,从此不再相见。
可没想萧丞相在临死之前却将丞相之位托付给了曹参,不得不说,萧何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啊。”
我:“确实是!可在我的印象中曹参不是一名将军吗?他会治理天下吗?”
吕雉看着我轻蔑一笑:“贫乏,谁说将军就不能治理天下了?纵观华夏数千年,能文能武的能人还少了吗?而这曹参就是其中之一了。
还记得曹参刚刚担任齐国国相那时候,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也不怎么在行,于是广收文人学习治国之法,著名的阴谋家蒯通就是在那时候投靠的曹参。
这还不算,为了自己的政策能迎合齐国国情,曹参还将齐国有名的长老、书生全都召集在一起,询问他们治理齐国的办法。
这齐国啊,从春秋开始便是天下最富足的地方,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商人都喜欢往这里钻。
到了战国时期,田齐桓公更是弄出了个稷下学宫,使得天下书生全都往齐国奔涌,让临淄(从姜齐创立一直到田齐灭亡,临淄都是齐国的首都)成为了天下学术之都。
后来虽然经历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相争,但这里的读书人依然是最多的,光儒生就有数百之众。(当时,儒生最多的地方为鲁地,其他学派的书生则多集于临淄)
所以,给曹参的治国意见众说纷纭,让他都不知该采纳谁的意见。
可就在这时,一名精通黄老学说的盖公却哈哈大笑道:‘曹相国,何必为了研究新的政策而如此大动干戈呢?’
曹参道:‘哦?先生此话怎讲?’
盖公:‘虽然政策是因时因地而异,可前人的政策未必就是不好的,后人的新政未必就是好的。现在天下刚刚平定,齐人守旧的心还很浓,建议温火烹之。所以说,这时候治理国家最好的办法便是清静无为,让百姓自行安居乐业,相国您呢,只需要把持好此中关键即可,剩下什么的根本就不用管。’
曹参觉得盖公这黄老思想和对自己的胃口,便从此将盖公守在身边,向他学习黄老之术。
此后,齐国也在曹参黄老之术的治理下安居乐业。这也是刘三儿和萧何推荐他的重要原因。
所以,等到萧何去世以后,曹参顺利的当上了我大汉的丞相。
可在他前往长安之前,必须要和朝廷新派来的齐相交接,那新来的齐相连着对曹参拜了三拜,虔诚的询问他治理齐国的办法。
曹参道:‘你不用太过紧张,只要将本国人事方面的事情处理好也就可以了,剩下的都不用太管,至于监狱、法庭和贸易市场就更不要插手了。’
后任齐相一脸懵13的道:‘没了?’
曹参:‘没了。’
后任齐相:‘我勒个去,那敢情齐相这位置就是个养老的地方了?还有,监狱、法庭和贸易市场这都是国家非常看重的地方,为什么不让我管呢?我要是不伸手的话就凭下面的官员和百姓能整的明白吗?’
曹参笑着道:‘呵呵,话不能这么说,相国此位为指导中枢,没有肯定是不行的,但一个合格的领导首先要弄好的就是下面的人,如果下面的官员都是不称职的,那么你就是再操心也是白搭,可如果下面的人都是能臣干将,那么你哪怕一天天的都在睡大觉齐国也会被治理的繁荣昌盛。
还有,监、法、贸三地乃是好人和坏人都会出没的场所,如果你要在这强行干扰的话,坏人上哪里去容身呢?那样不但会对齐国的治安产生恶劣的影响,事儿大了甚至有可能产生动乱,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那后任齐相杵在那寻思了半天,最后还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是呀,如果黄老之术一说就能被人体会的话也就不叫黄老之术了。
就这样,曹参来到了长安,来到了这个他魂牵梦绕的天下之都。
本来我们都以为曹参来到长安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儿就是改变制度,毕竟凡是新官上任都必须来三把火嘛,而这三把火一般都会从人事、政策和赏罚三方面下手,因为这样才可以培植自己的亲信和增加自己的政绩与威信。
然而呢,我们这位曹大丞相并没有烧三把火,而是只在人事方面烧了一把火。
他上任以后根本没有改变萧何的半点儿政策,一切都是继续沿用,并且将官吏中那些善于言辞、苛求深究,一心追求声誉的人全都赶走了,然后从郡国的官吏中选了很多不善言辞,只知埋头苦干的忠厚长者接替他们。
而做好所有的人事任免以后,你猜曹参这货整天干什么?”
我:“干什么?难不成还整天睡大觉?”
吕雉:“呵呵呵~~,你还真说对了,这老小子自打任命了新的官员以后整日窝在家里喝大酒睡大觉,什么国事他都不管,和之前勤劳的萧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些朝中和曹参关系比较好的大臣全都跑过来劝曹参不要如此。可是曹参呢,只要这些人一来,没等他们开口劝谏便将他们全都拉进内室饮酒,并不断诉说着当初的种种,等曹参将话说完以后,这些前来劝谏的大臣们也都喝得五迷三道了。
这一来二去的,也就没人再来劝谏曹参了。
就这样,曹参不理政事的‘恶名’很快便传到了我儿子口中。你别看我大儿子表面上不怎么理会政事,但那只是和我置气而已,实际上对于天下大事关心的很呢。
这不吗,他听说曹参不理会政事以后就开始胡思乱想了,以为曹参是看他年轻而轻视他。
于是有一天,我儿子将中大夫曹窋(曹参的儿子)叫到身边,以责怪的口气道:‘你父亲为什么不理会政事?’
因为曹窋一直都在长安任职,所以对于父亲在齐国的所作所为也不是很了解,便支支吾吾的说不知道。
我儿子也不怪罪他,继续道:‘这样吧,你回家以后私自问问你父亲,就说……。知道了吗?还有,不要说是我让你问的,明白了吗?’
曹窋:‘是,是!’
就这样,倒霉催的曹窋回到了家中,然后傻了吧唧的直接质问曹参道:‘爹!高皇帝刚刚离别群臣而去,现在的皇帝又非常的年轻,可您身为丞相,却每天饮酒,什么事儿都不向皇帝请示报告(十个领导有九个都喜欢手下时常向他汇报工作,哪怕是表面上装作不耐烦的模样),您到底是怎么做的丞相?’
话毕,曹参一愣,然几秒以后直接怒了,转身从桌子上拿起马鞭,然后对曹窋怒道:‘小犊子!你老子我怎么做岂是你个孺子能说长道短的?!你他X给我趴下!’
可怜又窝囊的曹窋哪敢说半个不字,只能老老实实的趴在地上。
那曹参也真是不含糊,拿起马鞭就是一顿狂轮,整个相府一时之间被叫骂声、马鞭声和狼哭鬼嚎声所充斥。
当二百来鞭子抽完以后,曹窋浑身上下已经没有一处好地方了,曹参则将马鞭往地上一扔,愤愤的道:‘赶紧给我滚回去伺候皇上去!这天下的事儿岂是你一个小屁孩子能问的!’
话毕,转身而去,曹窋也被下人用‘担架’抬回了宫中。
而当我儿子看到曹窋那凄惨模样的同时,心中也被无尽的怒火所充斥,决定给曹参一个狠狠的教训。
于是,在第二天朝会的时候,我家盈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吼道:‘曹参!曹参!!你给我出来!’
这一声声嘶力竭的大吼将群臣都给吓着了,他们何时见过温文尔雅的汉惠帝如此暴怒?可曹参却没有半点儿惊慌,而是从容的走到中央,然后慢慢下跪道:‘臣~在~。’
我家盈儿怒道:‘你为什么要如此严厉的对待曹窋?你知不知道,他之所以敢去质问你,那都是因为我让他去的!’
闻言,曹参慢慢将帽子摘了下来,然后先对我家盈儿谢罪,之后道:‘臣想请问陛下,论英明神武,您与先皇谁更强呢?’
一听这话,盈儿马上一脸虔诚,然后对着上天一拜道:‘我怎么敢和先皇相比呢?’
曹参继续道:‘那陛下觉得我和萧丞相相比谁治国更精明呢?’
我儿愤愤的道:‘你绝对比不上萧丞相。’
曹参微微一笑:‘对喽~~,陛下说的一点儿都不错,想当初先帝和萧丞相平定天下后已经把所有的法令制度都制定完了,现在只不过是交接给你我二人而已,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让大臣们各司其职,遵循着原来的法律不变,让我大汉稳步向前而已,还用做其他什么吗?’
呵呵,曹参说的并没有什么错误,我汉朝现在正是稳步发展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什么变法革新,而我儿刘盈虽然没什么大能耐,但也绝不是个昏君,想一想觉得曹参此话很有些道理,便没有再归罪于曹参。
就这样,我大汉在无为而治的大政策下稳步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可就在你需要稳稳的养精蓄锐的时候,就是有人不想让你稳,不想让你好过。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大汉的宿敌,匈奴冒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