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楚汉争霸(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6902 字 1个月前

荥阳,天下重镇,曾为春秋郑国与战国韩国之国都,城墙高厚自是不必多说,还北邻广武、修武,西邻成皋、军邑,可多点互援。

因此,刘邦打算以此地组成战略防御线来抵挡楚军侵攻。

为此,刘邦一边收拾残卒,一边命韩信迅速领关中之兵前来增援,至于废丘的章邯,留一部分士兵拖住他就好。

刘邦还写信给萧何,命他迅速征召士兵前来荥阳支援。

可刘邦心里依然没底,于是将张良招至身边询问良策:“子房,现在天下形势如何?”

张良眉头紧锁:“现在形势对汉王十分不利,赵国方面,陈余得知汉王弄了个假人头欺骗自己,所以在汉王战败以后便和项羽握手言和了;齐国方面,项羽击杀了逃往楚国的田假,并调回了正在齐地的所有战力,使得田横与项羽握手言和;彭越方面也放弃了之前攻下魏国的十余座城邑,现正驻军河上(濮阳滑县附近),看样子是要保存实力观察风向了;至于司马欣、董翳等人也都叛汉归楚,殷王卬则死于乱军之中;另外郦食其也回来报告,说魏王豹也反汉归楚了。”

刘邦大怒:“魏豹这个畜生,我进军彭城之时和我勾肩搭背,我一失败便以老母有病为名回了魏地,现在还公然背叛于我,我早晚杀了他!”

发了一阵脾气,刘邦继续问:“子房,现在局势已经恶劣至极,我愿出关中以东的国土为封赏,你看这天下谁能为我建功立业。”

韩信对刘邦深深一拜:“汉王壮哉,只要有重赏便必定有勇士。对于大战略上,我有三点建议!”

刘邦:“子房速速讲来!”

张良:“首先,我汉军现在当务之急便是寻找盟友,而九江王英布为项羽军中第一猛将,之前因为项羽伐齐未能亲赴产生了间隙,汉王此时正可派人前往说服,一旦英布反楚,项羽定会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讨伐,只要英布能拖住项羽一个月,我荣阳防线便可得喘息之机!”

刘邦:“妙!”

张良:“其次,彭越在这些年积累了不小的战力,且习惯于游击作战,所以我王务必和他保持联系,我相信,在关键时刻一定能用上他!”

刘邦:“好!”

张良:“最后,我军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只有韩信一人耳,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实践,相信大王也看出韩信的才能了,既然如此,那就彻底的放权给他。所以,如果大王一定要将关中以东赏给别人,此三人便是最佳人选!”

刘邦:“就听子房所言!”

就这样,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确立了对付项羽的战略总纲。

公元前205年5月,萧何尽召关中壮年与老弱未成年者前往荥阳与刘邦会师,韩信也在此时抵达。

荥阳大防线已经初步建成,而项羽此时也在彭城集结了庞大的兵力,打算给刘邦致命一击。

为了不让刘邦得以喘息,项羽首先派出了一个骑兵团前往荥阳方向游击刘邦,主力大军则慢慢向荥阳方向推进。

而刘邦经彭城一役深知骑兵之强,遂销毁了所有战车,将战马空了出来,并向全军征召擅长骑兵作战的将领。

当时刘邦军中上将虽人才济济,但基本都是农民商贩出身,领导步兵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骑兵就有些难看了。

于是,军中将领们全都推荐前秦将领李必和骆甲,刘邦便将二人招至帐中,想让他们训练汉军骑兵,并充当骑兵将军。

二人吓了一大跳,赶紧推脱道:“承蒙汉王信任,我二人无比荣幸,可我们都是前秦的臣民,大王的宿将则都是关外之人,恐怕到时候无法服众!我二人也没有韩大将军的那种能力,不如将我们指派为一名勇猛将军的手下,我俩到时候必尽心尽力辅助他训练骑兵!”

刘邦一想也有些道理,再一想军中的大将灌婴虽然年轻,可从自己起事以来便一直跟随,作战也很是勇猛,便命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和骆甲为左右校尉,协助灌婴训练骑兵,后命韩信为三军元帅,总领全军作战事宜。

韩信不负众望,带领汉步骑混编军对楚军前部骑兵作战,并大获全胜。

现在的汉军经过彭城,及以后数次作战的失败,士气已然低落到谷底,如果再没有一场大胜仗,那结果就太苦13了。

所以,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不但让汉军士气重振,还让韩信威名大盛。

楚军前部撤退了,汉军得以休养生息。于是,刘邦紧急增建城墙,并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甬道,连接敖仓(敖仓:战国时期天下第一粮仓)。

可就在一切逐渐好转之时,刘邦的大本营却出事儿了!

出什么事儿了呢?并不是项羽袭击到那里,也不是关中的百姓造反,而是因为关中稍微有点儿战斗力的百姓全都被萧何给整荥阳那边去了,以至于关中劳动力大缺,再加上汉军的军费消耗极为庞大,及旱灾连连,使得关中粮价涨到了一斛米万余钱,这谁还能吃得起粮食了呢?萧何见此大急,赶紧写信给刘邦询问对策。

此事极为重大,如果关内百姓造反,大后方不稳不说,身在荥阳的关内百姓也必然兵变,到那时,一切都玩儿完了。

基于此,刘邦令韩信帅三军防守荥阳,自己则带领亲信迅速返回关中。

回到关中,刘邦分几步彻底稳住了关中局势。

第一步,刘邦前往灾区,大开官仓赈济灾民,让老百姓暂时前往巴蜀地区居住,并向老百姓反复保证,说这只是暂时的,等战争结束,一定会让百姓们重返关中。

第二步,命刘盈为太子,萧何辅助镇国,以固人心。

第三步,率领樊哙等人前往废丘,也不再与章邯墨迹,直接引水灌城,将废丘弄成了真正的废墟,章邯自杀身亡。

第四步,将关中还有的兵力全都分布于临晋关、函谷关、武关、峣关以备不测。

当这些都做完以后,刘邦再次返回荥阳前线坐镇,以稳定军心。

回到荥阳以后,刘邦用两步战略来完成张良定制的大方针。

第一步,用激将的方式派出能人前往英布处说服英布叛楚投汉。

第二步,分给韩信一支军队,让他率军北伐之前的反王,彻底巩固北方,以增抗楚之力。

首先,我们先来看英布方面。

刘邦回到荥阳以后,直接将所有谋臣全都聚在一起,啥也不说,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你说你们这帮子废物,哪有一个人能和我商量天下大事的?”

这一顿骂给众位大臣都骂蒙了,可看刘邦正在气头上也不敢反驳,但有一个叫随何的谒者却走上前来:“大王请把话说明白,你这样不明不白的骂我们我们也不知道你想做的是什么啊。”

刘邦道:“我想做什么?我想派人去九江说服英布,只要他能将项羽拖住几个月我就能夺得天下!”

随何也很生气,便直接道:“我当是什么事儿惹得大王如此恼羞成怒,如果只为此事大王不必如此,我随和自愿请命前往说服英布,如果失败,提头来见!”

就这样,随何领着二十一个随从前往九江面见英布。

可一到达九江就出事儿了,因为英布根本就不愿意见他们。

等到第三天,随何实在忍耐不了,便和招待他的太宰道:“唉~,我恐怕九江王死期将近啊。”

太宰有些生气的道:“先生这话过了吧?”

随何:“呵呵,过了?我看一点儿也不,九江王之所以不见我随何就是认为楚国强大而汉国弱小,所以想要选择楚国侍奉,但就是因为这样他才死期将近,至于详细原因我不便和你直说,现在我再次请求面见九江王,如果我随何说的不对,那就请九江王杀了我,如果他依然不见我,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走人便是。”

这话说完,太宰急急忙忙便去寻得英布,并将随何的话重复一遍。

英布有些心虚,便召随何一见。

随何见到英布也不客气,直接便问:“我想请问大王,您为什么和项羽如此亲近呢?”

英布:“呵呵,我本来就是霸王的臣子,亲近有什么不对的吗?”

随何:“呵呵,大王说的不是心里话吧。”

英布:“何以见得?”

随何:“当初项羽攻打齐国之时,命大王您领军前去相助。可是您呢?只派了四五千士兵应付一下,这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吗?之前汉王领兵攻陷彭城之时,大王您就在不远的九江,如果您真的是项羽的臣子,就应该出兵抗拒汉王,可是大王您出过一兵一卒吗?这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吗?所以我料定大王您已经将自己放在和项羽同等的地位上了,您是不愿意受制于项羽的,难道我说错了吗?”

英布:“……”

随何:“大王现在之所以还在依附楚国,就是因为您觉得楚国强大汉国弱小,可您根本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看的只是表面,再者说,前两次您已经伤了项羽的心,您觉得,凭项羽的性格能放过您?我想他现在还没动您唯一的原因就是不想在消灭汉国之前和您撕破脸,一旦汉国被灭便是您葬身之时!”

英布:“……,说得倒是有那么点儿道理,但你绝对汉国比楚国强吗?我觉得汉国要弱很多。所以,一旦汉国被灭,我还是个死,不如从今天开始重新投靠霸王,如此还有生的希望。”

随何:“呵呵,楚国的士兵虽然强大精悍,可他们走到哪杀到哪,早已为天下所唾弃。项羽虽然英勇无敌,可他违背约定斩杀义帝,也成为了无义之人,天下人都恨他入骨,所以早晚灭亡。汉王则不然!他为贤良长者,天下人心归之,现在这些诸侯虽然背叛汉王,但只是畏惧项羽**威而已,早晚还会重回汉王怀抱。而在军事上,汉王已完成荥阳一带的布防,且粮草充足,各个关卡都有重兵把守。可楚国呢?楚国想要攻击荥阳,中间却隔着一个梁地,来回运送粮草就有千里之远,这样的部队凭什么和汉王进行持久战?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假如最后项羽真的战胜了汉王,可凭项羽那德行,天下诸侯都会怕他如虎,到时候定然联合在一起攻击他,他项羽再牛,难道还能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天下吗?所以我说,汉国的势力实际上是要超过楚国的。而现在正是汉王危难之时,大王您却不把握时机与汉王交好,反倒是托身于一个即将灭亡的楚国,这真是让我大为不解。再者说,我家汉王的意思也不是让您灭了楚国,而是拖延!如果大王您能将项羽的主力部队拖延几个月,到最后汉王一定会夺得天下,您也一定会列土封王,我希望您能好好考虑一下。”

这一番说辞将英布忽悠的五迷三道,直接便答应了随何的请求。

可过了几天随何发现英布对他又开始冷淡了,结合英布的性格,随何料定必是项羽也在此时派人游说英布来了。

随何深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之理,便直接领人前往英布处。

而一切都如同随何所料,当他前往王宫的时候,就听见项羽的使者不断游说英布,让他赶紧出兵会师项羽。

很明显,英布意动了。

随何见此丈剑而入,直接对项羽的使者大吼道:“九江王已经归顺我汉国,楚国凭什么让他发兵?!”

这一下子不但把英布吓得够呛,就连楚国使者都被干蒙了。

过了一会儿,楚国使者反应过来,直接站起斥责英布,随何趁机对英布道:“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不如斩杀这厮,与汉国协力作战!”

话毕,英布下了决心,遂将楚国使者斩杀,并出兵攻打楚国。

项羽闻讯大怒,乃遣龙且、项声领一部攻击英布,自己则亲率主力向西推进。因为少了部分力量,项羽的进军速度确实缓慢了不少,这也为刘邦的大战略提供了优良的基础。

几个月以后,英布抵挡不住楚军的进攻,便从小路逃至汉国了。

那时候,英布自认为拖延了项羽部队好几个月,是汉朝的功臣,刘邦不说亲自出迎也一定会对他大赏特赏,可当他见到刘邦以后,这种天真的幻想被击的支离破碎。

还记得当初刘邦是怎么见郦食其的吗?没错,英布也享受到了当时的待遇。

英布气得是面红耳赤,出了荥阳临时行宫便想自杀,幸好得手下劝阻才回到自己的住处以谋后路。

可当他回到自己住处的时候却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原来汉王给他安排的住宿条件和随从官员都和自己的一样,这不就证明刘邦已经默认自己的王爵了吗,可之前为什么要对自己如此无礼呢?

细想想的英布明白了,原来刘邦就是怕他恃功骄傲,所以第一次见他才来了个下马威。

所以,从这以后,英布非但没有对刘邦有任何的不满,反而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其忠诚之心可见一斑(起码当时是这样的)。

行了,英布这方面说完了,再看看这几个月韩信那边的战况吧。

之前说了,魏豹以自己母亲有病为由返回魏国,可回到魏国以后立马反水,刘邦遂令韩信领一部前往攻魏。

那么刘邦攻打魏国就是因为一时之气吗?

非也,刘邦之所以令韩信北上攻魏主要有两层原因。

一、现天下诸侯几乎清一色叛汉归楚,使得刘邦陷入四面皆敌之窘境,其中以魏国最为危险,如果在与项羽决战之前未能将其扫平,那时战事将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二、地理因素,魏都平阳(山西临汾),汉都栎阳(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两国以黄河为界。自栎阳东渡河进入魏地,必经临晋关(陕西朝邑东黄河西岸,亦名蒲津关)之重要渡口。而渡临晋关则可至安邑,安邑自从战国以来就是河东的重镇,曾经为魏国国都,其南有中条山,北有稷山与汾水以为屏障。《战国策》载:“秦有安邑,则韩必无上党,三晋之祸,盖始于失河外,而成于亡安邑。”《方舆纪要》载:“州面石门而背鸣条,外控底柱之险,内擅盐池之利,河东奥区也。”而平阳则东连上党,西略黄河,南通汴洛,北阻晋阳。由此可知二地重要性。

所以,刘邦想要布置一个完美的,没有破绽的荥阳核心防线就必须先将魏国这个钉子拔掉。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得郦食其回报,乃决议进击魏国,遂拜韩信为左丞相,统帅部将曹参、骑将灌婴等步、骑混编部队(具体兵力无记载,但依照判断应该不过三万,因此时楚军也在向荣阳方面挺进)前往击魏。

看着渐行渐远的韩信军,刘邦面色凝重的问一旁的郦食其,“魏国的大将为何人?”

郦食其:“柏直。”

听了这话,刘邦凝重的面色稍缓,点了点头道:“呵呵,乳臭未乾的黄口小儿,绝不是韩信的对手。魏军骑将是谁?”

郦食其:“冯敬。”

刘邦点了点头道:“恩,这是原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有些贤名,但绝不是灌婴的对手。那他们的步将是谁?”

郦食其:“项它”。

刘邦:“哈哈哈哈,他也不是曹参的对手,此三人皆不如我军将领,我无忧也!(从次对话足可以看出刘邦对敌我双方情报掌握的多么详尽)”

那么事实真的如刘邦所料吗?我们拭目以待。

话说韩信领兵以后兵峰直指临晋关,可魏豹也不是省油的灯,深知临晋关之重要性,乃命主力部队布防于临晋关渡口及要塞,其意图就是采取守势,不放韩信过河,以待项羽援军。

韩信观察河对岸魏军布置,洞穿这一意图,乃于临近西岸大量集中船只,佯装要大规模渡河攻击,用以迷惑魏军。可实际上,却令曹参领一部士兵连夜向北急袭阳夏。因为魏军主力全都怼在临晋,所以阳夏毫无防备,遂为曹参所破。

破了夏阳以后,曹参向南急袭守临晋的魏军。那魏军如何都没想到自己和韩信对峙的时候大后方已经被人端了,所以毫无防备,一遇突袭则乱作一团。

韩信趁此机会命三军迅速向临晋码头挺进,其船队分为三段:

一段为弓,其主要作战目的是为二段三段的汉军提供火力掩护,让其能够成功登岸。

二段为骑兵,意图登上岸后直接对魏军发动突袭,迅速空出一片场地让步兵登陆,且对让魏军造成一定的打击。

三段为步兵,其目的不言而喻,那便是于骑兵后收割残余魏军。

然此时魏军已经大乱,首尾不能相顾,再加上汉军凶猛的火力掩护,乃使汉军成功登岸,结果自是不必多说,汉军大胜,魏军则死的死,降的降,主力殆尽。

韩信抓紧时机,不给魏豹半点儿喘息之机,便领大军直袭安邑。

这安邑的重要性之前也说过了,所以魏豹仓促领所余士兵前往迎战,又被韩信大破,并擒魏国大将王襄。

魏豹兵败溃逃,意图找一据点聚集残兵再战。可韩信根本不给他反击的机会,率军狂追不止。

于是,公元前205年9月,韩信将魏豹生擒,并将其押解送往荥阳,还将魏豹的老娘、妻子一同送往荥阳。

之后,韩信四面出击,尽定河东五十二县,并将魏国投降的精壮士兵全部送往荥阳支援刘邦,使得刘邦的荥阳大防线彻底巩固。

纵观韩信此次平魏战役,八月从荥阳出发,九月便全定魏国,其速何其神也,不愧为“兵仙”之称。

然此时,项羽主力部队已逼近荥阳,随即令前部对荥阳发动试探性攻击,刘邦因之前得了魏国精锐,并且楚军另一部主力被牵制于九江,乃不改原定大方针,命韩信不要顾及荥阳,继续向北攻击赵国。并准韩信之奏,命张耳、张苍领三万汉军前往支援韩信。

韩信得令,遂领大军北上(约五万),对赵国发动了凶猛的灭国之战。但要攻赵国,必取道于井陉,而欲穿井陉则必先攻破太原。

于是,韩信兵峰直指太原。

但在详细描述此次战役以前,我认为各位读者还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太原和井陉的地理形势的。

太原,为华北之肩背,控带山河,为河东之根本,属华北兵家必争之地。

《方舆纪要》载:“太原东阻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关,是谓四塞之地也。”

又云:“周封叔虞于此,其国日益强盛,狎主齐盟,屏藩周室者,几二百年。迨后,赵有晋阳,犹足拒秦人,为七国雄。秦庄襄王二年,蒙骜击赵,定太原,此赵亡之始矣。”

井陉,据《方舆纪要》载:“井陉关在今河北获鹿县西十里,山西平定县东九十里。”

《吕氏春秋》载:“天下九塞,井陉为之一,亦曰土门关。”

《地记》载:“太行八陉,其第五陉曰土门关;山势自西南而东北,层峦叠岭,参差环列,放数百里,至井陉县东北五十里曰陉山,其山四面高平,中下如井,故曰井陉。燕赵之间,亦谓山脊为陉。”

由此可知太原和井陉之险要。

当然了,除去这两个地方,还有很多小地方都是需要说明的,因为他们都和本次大战息息相关。

抱犊山,在获鹿县西八里,本名萆山,《方舆纪要》载:“韩信伐赵井陉,使人持旗帜登萆山。”

井陉水,在获鹿县西南,自井陉县境流入,如今以干枯不存。《水经注》载:“井陉水,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经陈余垒,又东注绵曼水,即泜水。”

《方舆纪要》载:“泜水在元氏县南五里,东流入临城县境内,下流亦合于胡户河。北有韩台,相传韩信破赵,斩杀陈余时建造于此。”

公元前205年后9月(9月15号以后叫后9月,以后都这么称呼了),韩信从魏地出发,以曹参领步兵为前军,自率主力与张耳等于后跟随。

那防守太原的夏说听说韩信来攻,不知是否未睡醒乎,便令大约四万左右的赵卒前往野外迎击韩信。

他本以为,凭借赵卒之精锐,定能斩杀韩信,使自己的大名威震天下。可事实是赵军根本不是韩信的对手,没打多长时间便大败东去。韩信自是不会放过这些败将,便命三军急速追击,乃于阏与(山西和顺西北)将夏说擒杀,所余赵军非死即降。

所以,韩信没费多大劲便将坚城太原拿下,然后直奔井陉。

可在进入井陉之前,韩信不敢往前走了,因为此时陈余已领二十余万赵军堵在井陉口建造防御壁垒,韩信感觉硬攻必不能下,其结果便是全军覆没之局,便命间谍潜入赵军探查敌情。

此时,赵军军营,陈余正和将领们进行军事会议,那些将领的脸上都遍布着必胜的得意之色(包括陈余)。只有一个叫李左车的和陈余道:“将军!我听说汉将韩信之前渡过西河,以雷霆之势俘虏魏王,灭了魏国,现又血战阏与,斩杀了夏说,这是乘胜而远离国土的军队,其战斗的锋芒是锐不可挡的。但远行之军粮草补给困难,必定饥饿乏累。如今井陉关口的道路狭窄,使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大部队行军前后就得数百里,这种形势下军粮一定是在大部队的最后面。希望将军能借给我精兵三万,从小路去拦截他们的辎重粮草,然后将军您深挖战壕,高铸壁垒,拒不迎战汉军。这就会让汉军进不能战,后不能退,如此不到十天,汉军就会被我赵军活活饿死在井陉。”

李左车此计真毒辣以极,用之韩信必死!可陈余仗着自己四倍于敌的兵力,想要靠着强硬的正面争斗摧毁汉军,在张耳面前显摆威风,便拒绝道:“你这话说的不对,我听兵法上讲‘兵力超过敌军十倍就可以包围他们,超过一倍就可以正面作战。’如今韩信的部队只有区区五万,且千里行军攻击我们,早已经成为了疲惫之师。面对这样一个窝囊的军队如果还要使用计谋的话,那以后如何面对更强大的敌人呢?到时候各路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赵国士兵是胆怯懦弱的,继而攻击我们。所以,面对这样一支军队,只有正面摧毁才是王道。”

间谍回到汉军阵营以后将陈余的决议报告给了韩信,韩信大喜,这才敢命张耳率灌婴、张苍直奔下陉道,并在距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距离的时候停止行军,做出休息一夜后与赵军决战的架势。

然后命灌婴领精骑两千,每人手持一红旗从间道潜行至牛犊山埋伏好,并再三嘱咐灌婴,“那陈余看到我败走以后定会倾巢追击,到时候你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冲进赵军壁垒,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我汉军旗帜。”

之后,韩信断定陈余不看到他韩字大旗是一定不会主动迎击的,于是命一万精锐步兵出井陉,让他们在依靠河水之地摆开阵势,架设壁垒,并和他们说:“明天不是被河水淹死就是被敌人杀死,到时候何去何从你们看着办。”

士兵被韩信激励,有了心理准备,决议战死沙场,决不后退。

那陈余听说韩信命一万士兵在河边摆了一个不知所谓的“背水阵”,便嘲笑他不懂兵法,更加的轻视韩信。

次日拂晓,韩信率主力大军出井陉,做出要偷袭赵军的架势,那陈余也算是沙场老将,深知拂晓之危险,所以早有准备。一看韩信亲自领兵出击,便率军主动迎击韩信。

韩信一见敌人早有准备,立刻命将士们抛弃旗鼓向后亡命“奔逃”。

陈余见韩信一触即溃,断定他必是偷袭自己,可见自己有准备就撤退了。于是命大军倾巢而出追击韩信。

后,韩信领兵进入背水阵中,命之前的一万士卒死守壁垒。

这些汉军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面对赵军凶猛的攻击毫无畏惧,凭借壁垒死磕赵军,并且组织逃回来的士兵和前方的一万士卒轮换防守。

这场战役从拂晓一直打到了午时,满地遍布死尸,可由于汉军背靠河水,再加上有坚实的壁垒和阵容,所以无不以一挡三,使得赵军久攻不下。

陈余见一时之间无法拿下汉军,损失还在不断加大,怕拖久了会有溃散之险,遂命士卒稳步撤回阵营。

可当赵军达己方阵营的时候,陈余傻了,将领们傻了,士兵更是慌了,因为现在的赵军壁垒上面遍布着赤红的汉旗。

因为不知道壁垒里只有两千汉军,再看上方满满的赤旗,赵国的士兵们以为壁垒里面慢慢的都是汉军,所以一个个仓皇逃窜,导致赵军乱上加乱。

陈余虽命将士拼命阻止,可无奈溃势如洪,根本不是人力所能阻。

见此,后方的韩信直命全军对已经溃散的赵军发动总攻击,而身在赵军壁垒的两千汉军精骑也趁势对赵军发动了突击。

如此,在两军前后夹击之下,赵军投降,陈余携赵王歇领零星赵军溃逃。可最终也难逃厄运,陈余在逃至泜水时被汉军追上斩杀,赵王在逃至襄国时被汉军生擒。

后,韩信四面出击,赵国同样在一个月内被韩信全部平定。

因为当初李左车给陈余出了一个极为阴毒之计,能力得到了韩信的认可,所以当韩信平定赵地之时,便传令全军大范围搜索李左车,并宣布只能生擒,不得斩杀,但凡生擒李左车者,赏千金。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李左车没过多长时间便被擒至韩信处。

看到被五花大绑的李左车,韩信赶紧下堂,亲自为李左车松绑,并让其坐在堂下右排首位,礼遇不可谓不厚重。

待众将领入座,酒菜上齐以后,韩信对李左车微微一拜道:“先生,我现在想向北攻击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您看怎么样才能成功呢?”

李左车微微一笑:“将军太看得起我了,正所谓‘亡国之臣不配与谋,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想我这么一个兵败亡国的俘虏,哪有什么资格和将军谈论天下大势呢。”

韩信:“哈哈哈,先生多虑了,想当初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可当他到了秦国以后,秦国却因他而强大,这并不是说百里奚在虞国是愚蠢的,到了秦国才变聪明了。而是在于国君用不用他,采不采纳他的建议。我就直说了吧,如果当初陈余采用了你的计谋,我韩信早就成为你的俘虏了。所以,你的才能我是一百个认可的,对于您的计谋,我也是完全听从的。所以还请先生畅所欲言,不要推辞。”

听了这话,李左车舒服了,这才屡着胡子道:“既然将军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我李左车便知无不言了。如今将军俘虏魏王,斩杀夏说,不到一上午便打垮了二十万赵军,并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赵王歇,使得将军名扬天下,威震诸侯。我听说现在邻国的农夫都预感到将军即将来到,进而放下农耕的器具,每天和老婆孩子窝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和将军你交战是必败无疑的!所以已经没有了胜利的信心,能活一天算一天。可实际上呢?将军你先灭魏,后灭赵,千里奔袭连番交战,士兵早就疲惫不堪兼归家心切。将军你是熟知兵法之人,你认为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

听了这话,韩信默不作声,只是低头沉思,李左车则继续道:“当然了,凭借将军之谋,是肯定不会大败的,可如若燕国到时候坚壁清野,死守城墙,将军率领如此疲惫且归家心切之兵即便有如神助也决计不可能在短期之内拿下燕国的,而到那时我军虚实就全都暴露了,声势也弱了,齐国则必然据守边境,使自己越来越强大。而此时将军却还在与燕国僵持,既无法东出,亦不得南下,到时候,在南面抵抗项羽的汉王可就危险了,而汉王一旦败退,项羽必然要将攻击目标锁定将军,那时候将军将会面对四面皆敌的窘境。所以说,用武力来攻击燕国绝对是下下之策!”

韩信重重的点了点头,对李左车再次一拜道:“先生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可现在汉王在荥阳苦苦抵抗项羽的侵攻,我这边实在是没时间再耗下去了,请先生教我具体的办法。”

李左车:“现在最好的办法便是按兵不动,摆出养精蓄锐,准备大举进攻燕国的架势,然后派遣一名使者前去燕国劝降燕王臧荼,他一定不敢不听。那时降服了燕国,将军便再无后顾之忧,遂可向东进逼齐国,待齐国一灭,天下大势便确定了。”

话毕,韩信大笑:“好!就按先生说的办!”

如此,韩信派一使者前往燕国劝降臧荼。而结果果如李左车所料,臧荼不敢违抗韩信,只能投降汉国,使得刘邦兵不血刃便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

韩信这一系列的军事打击,使得整个北方归于汉国,对楚汉荥阳战局极为重要,不但使汉国对西楚在大战略上逐渐占有优势,还使得刘邦在以后能用机动战的方式巩固荥阳大防线。

后,韩信起草奏书,请求刘邦命张耳为赵王。

可就在这封奏书到达刘邦手中的时候,刘邦怒了!并从此对韩信产生了间隙!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刘邦深知为君之道,当君主的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兵权(话语)、赏权(人心)、和罚权(威严)!

《韩非子》曾经说过,一个英明的君主是绝对不能将此三样的任何一样交给别人的!

现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刘邦已经让韩信拥有了兵权,可这不要脸的东西转而还想做好人,推荐张耳来当赵王!这赵王的位置是你一个臣子能推荐的吗?你推荐了张耳以后是不是还会推荐自己呢?

所以,刘邦怒不可遏,可现在还需要用韩信,刘邦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便准了韩信的奏请,命张耳为赵王。

可这一下子,刘邦连带张耳也怀疑上了,遂遣张苍为代相,时刻监视着张耳的一举一动。

可就在韩信灭了赵国降服燕国的几个月后,刘邦却突然向韩信发布一条紧急求援令,命韩信迅速使一援军南下支援自己。韩信不敢怠慢,命灌婴领精锐骑兵与数万赵降卒南下支援刘邦。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紧急向韩信求援呢?难道是因为怕韩信发展太快而削弱他的实力吗?

没错,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刘邦快让项羽弄死了!

话说韩信灭掉魏国以后,使得刘邦的防线更加巩固,可他却深知项羽的可怕,不敢有丝毫大意,于是便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巩固防线,其具体部署如下:

刘邦依然以荥阳、成皋为防御核心,可却加大了防守范围及兵力部署,使荥阳大防线北沿大河(当时黄河自武陟经滑县东北流)西岸,以今汲县、淇县(殷都朝歌)为北翼据点。

南则利用嵩山、伏牛诸山脉为屏障,以南阳、武关为两翼据点。

荥阳成皋则由嵩山黄河形成险要,中间则有广武山,东连荥阳,西接汜水,并在敖仓西三皇山(《西征记》谓之三室山)上筑有二城,东面的叫东广武城,西面的则叫西广武城,二城各占据一山头,相距二百余步,期间隔深澗。其主要目的便是加强敖仓和荥阳的守备力量。

而汲县淇县居大河西岸,自春秋以来,已成为东南麓之战略据点,因其为济水(今黄河)北岸东南西北之交通枢纽,且自殷周以来,此地区均已开发,乃粮食生产之地,实为古代河内富饶之核心。

刘邦保有此等据点,便使得荥阳北侧的安全能够得以保障。

而南阳自秦以来便是工商交通的重镇,战国时期楚国此地被秦国所得,乃使郢都不守。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刘邦的荥阳防御线绝对是坚固至极,毫无破绽的,怪只怪项羽和他的军队太过强悍。

公元前204年12月,英布被楚军击败,进而溃逃荥阳,项羽与龙且大军会师,遂对刘邦荥阳防线展开了轮番攻击。

起初,因为荥阳防线的完美布置,使得楚军并没有太大的建树,但刘邦深知项羽的可怕,也知道项羽现在只是试探性攻击,并没有真正发力,便整日如坐针毡,深恐项羽又在某一突然时刻给他发动毁灭性打击。

久而久之的,这种紧张情绪开始变态,以至于使刘邦开始怀疑起自己最信任的人了。

那他最信任的人是谁呢?无非就是卢绾、张良和萧何了。

前两个人一直都在他身边,并且手中没有兵权,不至于让刘邦怀疑。只有萧何,这个坐镇于大后方的实际镇抚,一旦萧何叛变,那刘邦便十死无生,就算再来七八场大风也救不了他。

所以,刘邦整日的派人前去大后方安抚萧何,嘘寒问暖。

而萧何呢,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典范还傻不朗基的以为刘邦真的是给他送温暖呢。

可这时有个叫鲍生的却看出了端倪,他对萧何道:“我说萧大丞相,您难不成真的认为这是汉王对您的关心?”

萧何:“呵呵,我和汉王的关系天下人谁不知道?他不关心我还能有什么?”

萧何美滋滋的。

鲍生:“丞相啊,如今大王在荥阳抵抗项羽,不说他是风吹日晒也差不多了,可您呢?虽然后勤工作做的非常成功,但总的来说还是要比汉王舒服的。可汉王却多次派人来慰劳丞相,这很明显是怕丞相于后方作乱啊,如果再这样下去,我恐怕丞相您将晚节不保啊!”

萧何:“嘶~!”

萧何也是聪明人,所以听了这话倒吸一口凉气,赶紧道:“那该怎么办?”

鲍生:“此事简单,只要您派您的子孙兄弟前去军中效力,汉王必不会再对您表示怀疑。”

萧何:“好!”

于是,萧何在第二天便将自己的儿子、孙子、七大姑八大姨,凡是能上战场的都派到荥阳前线去了,反正萧何也知道,这些人只不过是充当人质,刘邦是绝对不会让他们上战场的。

萧何此举确实打消了刘邦对他的怀疑,可也令刘邦哭笑不得,“这个萧何,派个儿子过来就行了,这,这整的算哪一出啊。”

就这样,刘邦打消了对萧何怀疑,可他如坐针毡的情绪依然在影响着周边的文臣武将,他们都希望能在这时候给刘邦出个良策神马的,那不就等于雪中送炭了吗。

于是,第一个出主意的人来了,这人正是郦食其。

话说一日夜晚,刘邦还是和以往一样在和众人商议对策,可散会以后,只有郦食其坐在原处并未归去。

刘邦疑惑的道:“你咋还在这杵着呢?有事儿?”

郦食其:“呵呵,汉王,微臣有一计相送,只要此计成功实施,我大汉必定夺得天下!”

嚯~~!一听这话,刘邦赶紧道:“先生有策快讲!”

郦食其:“大王,想当初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子孙于杞地;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其子孙至宋地。之后秦朝抛弃道义,攻伐消灭个各诸侯国,使他们后代没有立足之地。现在陛下已经成功消灭暴秦,如果在这时候重新封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他们就一定会感激陛下您的恩德,进而做陛下的臣民,那个时候天下都是陛下的,我想项羽也一定会沐浴更衣的前来拜见您。”

郦食其在那叙述着美好天真的童话梦想,而刘邦也被其代入其中,意**着那万国朝拜的宏大画面,没怎么多想便答应了郦食其的请求,并让他全权负责此事。

那一夜,刘邦睡得格外甜美。

第二天一早,刘邦正在用膳,正巧张良前来汇报工作,一看刘邦气色极好,便开心的道:“咿呀?大王今儿真是好兴致啊。”

刘邦嘿嘿一乐:“哦,子房你来了,哈哈,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不嘛,之前郦食其给我献了一个夺得天下的大计策,我感觉非常不错,这不就开心了吗,哈哈哈。”

听着了话,张良也开心,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道:“这感情好啊,大王您也和我说说呗,到底是什么计策啊?”

刘邦于是将郦食其的话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

可张良的面色却随着刘邦的话一点儿点儿改变颜色,最后满脸却黑的张良直接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子上面阴森森的道:“这是谁给您定的计策?我真得恭喜大王啊,恭喜大王您大事尽去矣!”

刘邦一听这话一个激灵,赶紧道:“这话怎么说的,子房你快快讲来!”

话毕,张良用手占着酒在桌子上一边比划一边道:“大王啊!以前商汤和武王讨伐桀纣,并给他们的子孙封地,那是因为那时候商汤和武王有绝对的力量能压制住他们,天下尽在其掌握。可汉王您现在能彻底压制住项羽吗?”

不等刘邦回话,张良继续道:“这只是原因一,第二,周武王消灭纣王以后,天下各路诸侯已经完全臣服,所以他在里门表彰商容,在箕子门前表彰箕子,并修比干墓,而这些事情,汉王您现在能做到吗?

第三,周武王消灭商纣以后天下归心,国库充裕富足,所以他将多余的粮食和金钱赏给那些贫民百姓们,这些您汉王现在能做到吗?

第四,商朝灭亡以后周武王废弃战车而改为乘车,将武器都倒着插放,以此来表示天灾再也不会有战争了,如今大王您能做到吗?

第五,周武王灭了商纣以后将所有的战马全都放归华山,表示不再用它们,汉王您现在能做到吗?

第六,周武王灭商以后,将所有运输用的牛都放生于桃林的荒野中,以此向天下表示不在运输军粮,陛下您现在能做到吗?

第七,我请问大王,天下文臣武将为什么舍弃自己的家乡前来跟随大王呢?”

刘邦:“那是因……”

张良:“那是因为他们都希望汉王统一天下以后能封给他们土地啊!可如今汉王您竟然想要将土地全都还给六国的后代,那到时候您拿什么来赏赐那些跟您拼死拼活的文臣武将?!既然您都拿不出赏赐的东西了,那天下人才谁还会继续跟着您打天下?!啊?

第八,那天下诸侯都是一帮神马东西汉王您还不知道吗?他们是谁强才会跟着谁的墙头草,那么我现在请问问汉王,你和项羽谁更强?!”

挖去!张良这一顿劈头盖脸给刘邦直接砸醒了,刘邦也不听张良把话说完了,呸的一口将口中的饭全都吐到地上,并站起来狂吼道:“来人!快他X的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