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的本质是告知:Just do it now(1 / 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脑子里的想法很清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愿意去做这件事,且具备完成它的能力。然而,你却迟迟都没有采取行动,一直拖延着,继续原地踏步。

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里告诉我们,人的情感面像一头大象,理智面是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的背上,手里握着缰绳,俨然一副指挥者的样子。可是,骑象人对大象的控制水平并不稳定,时好时坏。毕竟,跟六吨重的大象比起来,骑象人显得很渺小。如果大象和骑象人对于前进的方向出现了分歧,那么骑象人注定会落败,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

这一段描述,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也诠释了生活中的很多情景:总是睡过头,拖延起床时间;屡次戒烟都以失败告终;想要好身材,偷懒不去锻炼……诸如此类。原因很简单,大象喜欢及时行乐,趋乐避苦;骑象人深谋远虑,未雨绸缪。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象没有优点,它掌控着爱、怜悯、同情、忠诚等多种情感。比如,一位即将成为妈妈的女性,会即刻投入到戒烟的行动中,这是爱孩子、保护孩子的一种本能,也是大象的力量。同时,骑象人也是有缺陷的,它总是过度分析,过度思考,可以想出一堆点子,却迟迟无法作出决策,采取行动。

想要改变,需要双管齐下!骑象人指明方向、制订计划,大象负责前行。当我们有动机、有方向、有计划、有能力,却没有付诸行动时,往往是因为大象这里出了问题。所以说,福格行为模型的第三个关键因素就是触发扳机,激励大象,促使我们立刻采取行动。

举例来说,你总是拖延去健身房锻炼的时间,有一次你下定决心告诉自己:明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我就直接去健身房。这一心理计划,其实就相当于“行动触发扳机”:遇到特定的触**境——明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学校门口,扣下相应的动作扳机——去健身房。

需要说明的是,触发机制无法强迫我们去做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它只能强烈激励我们做自己知道必须做的事。换句话说,行动触发机制的价值在于我们事先预设了决定。比如,送孩子上学这个情境,触发了下一步的行动——去健身房,省掉了决定环境的反复思考,节约了骑象人用于自我控制的精力。倘若我们压根就没有预设好“要去健身房”这个决定,那么触发机制就是无效的。

当人们预设好决定时,就把行为控制权交给了环境。他认为,行动触发扳机可以避免目标受到各类**、坏习惯和其他目标的干扰。行动触发扳机不是完美的,但是是促使行动发生的简单方法。如果你决心想要不再拖延一件事,不如设定一个行动触发扳机——我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