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重要的资产,但它不同于金钱,金钱可以被储蓄,用完了还能再赚,可时间逝去之后,却再也找不回来。在有限的时间里,谁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谁就是赢家。
凯乐是某公司的设计总监,在别人看来,他简直就是疲于奔命的工作狂。每天,他都要花上六七个小时来做设计和研究,此外还要兼顾部门里的其他事务。他经常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又急急忙忙地出去,部门里的每件事情,他都要亲自参与才放心,就算他不在办公室,也会定时打电话询问工作进度。
难得跟朋友约个饭,他的手和眼却不离手机。朋友略显尴尬,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每天都这么忙吗?”大概是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影响了进餐的氛围,凯乐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啊,主要是事太多了,时间又不够用。现在还有一堆事拖着没做呢!”
朋友不解:“你干吗要忙成那样呢?管好你的时间,做好重要的事就行了。”
就是这句话,突然点醒了凯乐。他发现,自己忙了半天,但做的真正有价值的事却很少。
之后,他听了朋友的建议,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都交给别人,自己集中精力做设计。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做事效率高了很多,设计的作品也比之前“赶”出来的要好很多。
凯乐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工作方法。之后,他手上从未同时有过三件以上的急事,通常一次只有一件,其他的都暂时放一边。大部分的时间里,他都来思索主打的设计作品,至于细微的工作,看看部门里谁做合适,就让谁去做,他只是时常盯一下工作的进度。
其实,朋友告诉凯乐的做法,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法则”的内容如出一辙。帕累托从研究中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80%的财富流向了20%的人群,而80%的人却只拥有20%的财富。事实上,“二八法则”存在于诸多领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事例,看过后你就会发现它是具有普遍性的。
·80%的销售量来自20%的客户。
·80%的产量来自20%的生产线。
·80%的病假来自20%的员工。
·80%的宴会只重复20%的食谱。
·80%的垃圾只出现在20%的常用区域。
·80%的钱花费在20%的商品上。
·80%的阅读时间用在20%的报刊上。
·80%的电话是20%的外人打来的。
·80%的外出就餐是在20%最喜欢的餐厅进行的。
看过这些事例,我们就会清楚,要想提高做事效率不拖延,摆脱忙碌紧张的状态,就要掌控好时间的钟摆,把80%的时间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事情上。
当你把“二八法则”运用到时间管理上,就会出现下面的假设:一个人在各个领域上所表现出的大多数价值,都是在某一小段时间里取得的;也就是说,80%的成就是在20%的时间内取得的,剩余的80%的时间只创造了20%的价值。要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就得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事上。
那么,何谓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事呢?它应当符合五个标准:
·标准1:完成这件事让你更接近自己的主要目标。
·标准2:完成这件事有助于你为实现组织、部门、工作小组的整体目标做出最大贡献。
·标准3:完成这件事的同时,可以解决其他许多问题。
·标准4:完成这件事能让你获得短期或长期的最大利益,如升职加薪等。
·标准5:完不成这件事,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生气、干扰、责备、失业等。
当你懂得把时间用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地方,把精力用在最具价值的工作任务上,工作对你而言就不再是一场无止境、永远也赢不了的赛跑,而是可以带来丰厚收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