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锁的传说(一)(1 / 1)

逸笔神心 白地 1217 字 10个月前

离白地许可的时间还有整整三个月,凡心突然间失去了方向,故宫博物馆非公众部分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关系可以利用和疏通,而自己又没有独自出去旅行的习惯,再说了,抛开公司的事情不管,自己跑去旅游,这对白地来说恐怕会形成非常不好的印象,尽管他自己或许没有这个意思,但凡心却不愿做这样没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凡心还是回到上海租房内,和白地商量好,一旦公司有事情,可以随时回去支援。

静下心来,凡心开始琢磨那个小锦盒。事情回想起来还是满蹊跷的,月白身影明显是专为找自己而来,然而把自己引到长城后,却又拒绝见面,难道说他引自己过去的目的仅仅在于这个锦盒?但他怎么就知道自己一定会住在那个宾馆,并且自己就一定会帮他们修补壁画呢?这一切好似必然中却充满了偶然xing,凡心一下无法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但总的来说,这个锦盒中隐藏着一些东西,或许这个东西正好可以揭开自己的谜团。

摆弄了一下锦盒上的小锁,凡心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将它打开,要是强行将它敲掉,如此jing致的一个盒子就这么毁了也满可惜的,再说了,里面是什么东西都还不知道,万一不小心把里面的东西也给毁了,那自己的麻烦也就大了。

于是凡心带着盒子来到一个修锁店前,想通过修锁店来将盒子打开,倘若能配上一把钥匙就最好了。

修理师傅是个小伙子,只见他拿上特制的工具——其实就一根长长的铁丝,上面做了很多齿口——在锁眼里拨来拨去。大约一刻钟的时间都还没有取出来,小伙子头上都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怎么呢?这锁很复杂?”

尽管凡心对锁业是个外行,但简单的物理结构还是知道的。通常的锁都是由锁柱和弹子构成的,钥匙的作用是将弹子顶回到锁柱中,使内外锁芯接触面部分保持脱离状态,再旋转内芯带动后面的拉杆就可以将锁打开。但这样的结构对于修锁的人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

又过了一会儿,小伙子失望地将铁丝退出了锁孔。

“你这个锁不是一般的锁。”

看看凡心眼睛盯向对面的修锁店,小伙子又补充了一句。

“我可以保证你在这条街上找不到人能够打开这把锁。”

“那哪里有人能打开这把锁呢?”

“这个我们也不熟悉,不过看这个盒子年代满久的,你可以尝试一下到古董市场去看看,或许那里有人认识这种锁也不一定。”

实际上凡心在整条街上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

……

上海最近的古董市场就在南京西路吴江路口。吴江路是小吃一条街,凡心和月橘曾经来过,也发现了对面的古董市场。但凡心对古董没什么认识,也难以分辨真假,顶多看看里面的画画得如何,结论是里面的画基本属于粗制滥造,不过做旧的方法却很高明,没看过原作或不懂绘画的人被骗是很容易的事情。

凡心带着盒子走进一家摆满古典家具的小店,店内到处都是东西,走路时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踩坏东西。一个戴黑框眼镜的老人接待了凡心。听完凡心的来意,老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几遍。

“小伙子,你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家传的,对,家传的。”

凡心刻意隐瞒了真相,毕竟这个盒子的来源太过离奇,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

“哼哼!”

老人有些表示怀疑,但没有明说。

“你家祖上有人做大官?”

“祖上?”

“是啊,看这盒子,怎么说也是京官才能玩得起的东西。”

“呵呵,你老不是不知道,咱们现在这辈的年轻人哪里还见过什么家谱之类的,说句不中听的话,我跟我祖上的关系还不如跟你熟悉。”

“哈哈……”

老人被凡心给逗乐了,好长时间缓不过气来。

“你这小伙子还满有意思的。不瞒你说,能够认识这个盒子的人,这个市场里大有人在,可是要说能够认识这种锁的,恐怕除开小老儿我,很难再找出另外一个人来。”

凡心并没有相信老人的话,因为但凡做这个行业的人,嘴上工夫都是一流的,三分货七分吹,你若真相信了,大概你就跟傻子比较靠边了。

“你老看这个盒子大概是什么时候的呢?还有这锁,你能打开吗?”

凡心对盒子也产生了一点兴趣,不过更在意锁是否能打开。

老人又细细地看了几遍,看样子是很喜欢,但又不好表现出来。

“我初步判断,这个盒子至少是明朝以前的东西,起码看样子和文饰在明朝中、后期是没有的。上限应该不超过唐以前,因为在唐以前,工艺水品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

“至于锁嘛,给我点时间我还是能够打开的。你知道对顶梅花芯吗?”

“对顶梅花芯?”

凡心对这个名字简直太熟悉了,因为前天才在网上看过小说《天眼》,里面正好提到有一种锁叫“对顶梅花芯”。可是按照小说的描写,这种锁应该是暗锁,而这里的锁却是明锁。

“未必这个锁就是对顶梅花芯?”

“当然,这个就是地道的对顶梅花芯。”

看看凡心有些疑惑的表情,老人继续解释道。

“小伙子,可能平时小说看得比较多吧?和我孙子一样,成天趴在电脑前看什么破小说,居然还跟我争执什么才是对顶梅花芯。千万别相信小说里写的,特别象什么金庸的小说,看起来很真实,其实和现实情况相差很远,都是杜撰的。”

对于金庸小说杜撰问题,凡心在大学期间就知道。起因是因为和前来插班进修的和尚起了争执,就是关于该叫比丘还是叫比丘尼或者尼姑,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的小说中很多地方都会涉及到尼姑这种身份,比如“灭绝师太”、“独臂神尼”等等,无一例外都被叫做尼姑。然而按照佛教的真正叫法,出家的女xing都叫做比丘,或者叫比丘尼,尼在这里本来就是指代女和尚,倘若再叫尼姑,就犯了意思重复的毛病,同时也是佛教中完全没有的叫法。从这一点来说,凡心倒是很赞同老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