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大事者处世追求生命的价值(1 / 1)

人生只有一次,必须追求生命的价值。我们平时所追求的成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要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起来,就要不断地追求成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要自我贬低,不要自我掉价,要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更重一些。要懂得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自己体验的深刻程度和人格的完美程度。

69 相信自己,成功在握

成大事者认为,虽然我们强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但要真正帮助别人,就必须先做好自己。

有一位安葬在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当我年少的时候,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梦想着去改变世界。然而当我有了一定年龄,阅历增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决定缩小范围,决定改变自己的国家。然而这个目标对我来说还是太大了。等到我进入中年的时候,我开始将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我最亲密的家人身上,然而天不遂人愿,他们每一个人都维持原状,一点都没有好转。等到我老的时候,我终于顿悟了: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然后以身作则去影响家人,当我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或许我才才能去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有可能去改变世界。

从大处着眼是为了有全局观念,明确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从小处着手是为了更加切实可行,更加有效推进。我们要想改变世界,首先必须改变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为人困惑,做事艰难,不在于我们的方式错了,而在于我们没有积极改变自己,适应当前。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时候,会发现世界也随之改变。我们固然要有大理想,但是理想实现的关键就在于一天天、一年年扎实稳健的行动。缺少行动,或者行动很不稳健,是很难取得大成功的。即使偶尔取胜,也会前进得快,退步也快。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的这门功课,只有这门功课合格了,我们才可以去做更大的事情。

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就要做好自己。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人品和道德等来影响别人,进而达到帮助别人的目的。也就是说要增强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主要包括品格、能力、知识和感情等方面。

在品格方面,优秀的道德品质、人格和作风等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影响,让他们产生钦佩感。同时还能吸引人,让别人自觉地去模仿。优秀的品格并不是通过个人宣扬得到的,而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如果一个人满口仁义道德,但其行动让人不敢恭维,那么别人对他不会有太多的好感,更谈不上受他影响。

舜是远古传说中的帝王,姓姚,名重华。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于是又娶了个妻子。舜的继母为人不知礼仪,很不喜欢舜,经常在舜的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处处为难他。后来她生了一个孩子叫象。象比他的母亲还要过分,性情过于傲慢,常常想着去谋害舜。舜的父亲听信了妻子和象的话,也对舜十分嫌弃。他们让舜去修谷仓的时候,在谷仓下纵火,舜最后手持两个斗笠才得以逃脱;当舜挖井的时候,他们就往井里填土,舜最后掘地道才得以逃脱。尽管他们如此对待舜,但舜始终没有怨言。尽管得不到父母的喜爱,但是他始终还很是孝顺,对弟弟也十分爱怜。后来他的孝行感动了周围的百姓。只要舜到一个地方去耕作,哪怕是荒地,不出三年也会成为市镇。尧知道以后,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继承了自己的王位。

舜在品格方面做得相当到位,他在做好自己以后,开始帮助别人。当他登上王位后,他帮助普天之下的老百姓,最后老百姓因为他而获得了好的生活,而他也成为了圣君。

在能力方面,一个有能力的人总是给他周围的人带来成功的希望,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依赖,产生敬佩感。而敬佩感是吸引别人自觉去接受影响的基石。我们需要具备妥当处理生活琐事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建功立业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越强,对别人的影响也就越大。如果将生活打理得妥当,没有太多烦恼,不仅能吸引周围的人跟你亲近,而且也能促使他们向你学习生活的艺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的事业很是成功,不仅能吸引很多人跟随,而且还能促使他们将你作为标杆。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就必须做好自己。

70 追求成功,不能给自己设限

成大事者认为,追求成功就不要给自己设限。但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我们经历了一些事情,遇到了一些挫折,就会给自己设限。我们来看看马戏团是如何训练大象的。

当象还很小的时候,马戏团的人会用一个大锁链锁住象,然后把锁链固定在大柱子上。这个时候小象会拼命地挣扎,因为它要自由。然而小象的力气太小,它没有办法挣脱,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于是小象慢慢地不再挣扎了。小象慢慢长大,相对而言木桩越来越小,到后来铁链没有了,只有训象师手中的一根指挥棒,象则已经十分听话地听着指挥。这个时候它再也没有想过要去挣脱。实际上,这个时候它如果要挣脱,完全可以很轻易地获得自由。关键在于大象已经给自己设定了极限,它认为自己是永远都无法挣脱的。

人也经常会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什么能做,什么却是万万做不来的。其实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怎么发挥。人应该学会经常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要解决四个问题: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现在已经走到哪里了,怎么样才能到达那里。

从哪里来是总结过去,定出你的起点。

到哪里去是规划目标,定出你的终点。

已经走到哪里是明确你现在的位置,明确你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与目标的差距。

怎么样才能到达是部署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能保证自己不会陷入习惯思维之中,不会为自己设限。从前有一个人做了一个跳蚤实验:他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中,这个时候他发现跳蚤很轻松地跳了出来。这样重复了好几次,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后来他测试出跳蚤所能跳的高度是它身高的400倍左右。这个实验者想了想,再次把跳蚤放到杯子里面,和上次不一样的是,他立即给杯上加了一个玻璃盖,跳蚤跳起来的时候,“嘣”的一声,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这个时候跳蚤虽然很是困惑,但是以它的脾性,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这样一次次被撞,这只跳蚤开始总结经验,而且自认为自己聪明起来了,它很快就决定根据盖子的高度来决定自己应该跳的高度。不久以后,这个实验者发现跳蚤再也没有去撞击那个盖子,而是在那个盖子下面很轻松地跳动。

过了一天以后,实验者把盖子悄悄拿掉,他发现跳蚤还是停留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动。三天后,那只跳蚤还在原来的高度跳动。一个星期后,那只可怜的跳蚤还在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但从此它再也跳不出那个玻璃杯了。

成大事者认为,人可能会因为种种打击而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这也做不了,那也不行。其实过去受到的任何打击都只能说明过去的做法不适合,并不能说明自己确实什么都做不了。反省自己能够找到以往失败的原因,进而找到正确的方向。

71 处于逆境,更要坚持

成大事者认为,当人处于逆境的时候,更要学会坚持。

人反省自己会发现自己比以前进步了很多,那样也自然会减少一些对生活的抱怨,更加有信心地去面对生活。如果人们都觉得自己生存在逆境之中,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前途茫茫。这个时候应回头看看,用现在和当年比比,如果比当年有了很大的长进,那么就是有成就。如果比当年差了很多,也可以好好分析一下,找出原因。

磨难是成长的食粮。失败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当他用成百上千种材料做灯丝实验都失败时,有人问他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后不后悔,他说谈不上后悔,因为他证明了这成百上千种材料是不适合当灯丝的。

人处逆境,往往能够看到很多顺境看不到的东西。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家庭和事业始终不顺,于是找自己的老师倾诉。在耐心听完学生的抱怨后,老师微微一笑,对他说:“听起来你的处境确实不太好,这样吧,明天晚上到我家里来一趟。”

第二天晚上,年轻人如约来到了老师的住处。老师带他来到阳台,指着夜空问道:“你能数清楚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年轻人有些莫名其妙,挠了挠头说:“当然数不清了。”“那么,白天你能看见这些星星吗?”老师又问。“不能!”年轻人更加茫然。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白天,我们看到的最远的星球是太阳;但在夜里,却可以看见无数比太阳还远亿万倍的星体!当你的人生处在黑夜时,或许能让你看到更多、更远的风景。”

有人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快乐的秘诀。因为这个请教的人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苏格拉底蹙眉,他从来就无法想象人的心情怎么会总是这样好。苏格拉底听了以后,笑着回答道:“其实这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那种失去后会使我感到十分遗憾的东西。”

人不要存在心理弱势。小鹿十分不解地问父亲:“您怎么会怕狗呢?您比他高大许多,您跑得也比它快许多,同时您还有很大的角来防御它。”鹿爸爸一听,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回答:“其实你说的一点都没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听到狗的叫声,就会不由自主地逃跑。”

人还要学会永远怀有梦想。1955年,有一个叫雷·克洛克的推销商,已经54岁了,这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推销产品,但是无论如何努力,他都做得很不成功。但是与其他过了中年的人不同的是,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成为富翁的念头。尽管到了54岁,他还在推销纸杯和奶昔机。正是这一年,他看到了一家经营得十分好的快餐店,被这家店吸引住了。在他的整个后半生,他都不辞辛劳地经营着这家快餐店:麦当劳。

有那么一个清晨,有一位牧师正在工作,但是他的儿子却哭闹不止。为了转移儿子的注意力,牧师随手将一幅世界地图,撕成了很多很小的碎片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儿子郑重许诺道:“只要你能够将这些碎片拼起来,我就带你出去玩。”牧师打算让孩子在这个事情上花上一上午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工作。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十分钟,儿子就把世界地图给拼好了。牧师十分惊讶,这个时候只听他的儿子说道:“我看到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注意去拼这个人的照片了,我想只要把照片拼到一块,然后翻转过来就可以了。”牧师很快想到了一句话: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一定是正确的。

不给自己设限,并非是让自己张扬,恰恰相反,是要让自己沉潜下来。钻石和煤炭的构成元素都是碳,钻石光彩夺目,而煤炭刚好相反。造成这种天壤之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钻石在地下多待了好多年。要想获得大成就,就要学会沉潜,就要懂得不断地积蓄力量。只要真有力量,就一定有发挥的舞台。

成大事者认为,在逆境中能坚持下来的人,必然更加坚强。

72 大成功,要有大眼光

成大事者认为,要有大成功,必须有大眼光。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开始率军南征,打算征服南方割据势力。刘备和孙权结成联盟来对付曹操。诸葛亮被派往孙权军中推进联盟。由于其表现过于卓越,被周瑜认为是潜在威胁,想置他于死地。

周瑜以对曹军作战急需箭支为名,委托诸葛亮在十日之内督造十万支箭。同时还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物料的供应也是困难重重。他盘算着如果诸葛亮不能够按时交箭,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除掉他。

没想到,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可以交付10万支箭,周瑜一听正中下怀,于是当场让诸葛亮立了军令状。诸葛亮告辞。

周瑜还不放心,于是派鲁肃去诸葛亮处查看动静。诸葛亮一见鲁肃就向他借草船。同时还邀请鲁肃三天后一起取箭。第三天,天降大雾,浩浩江面,雾气霏霏。诸葛亮邀请鲁肃同往取箭。鲁肃虽然莫名其妙,但也愿意陪同去看一个究竟。

他们把船开往长江北岸的曹军大营,然后擂鼓佯作攻击。曹操闻报后,因为重重迷雾,担心有埋伏,于是不敢轻易出战,只是命令弓箭手射箭。一时间,箭如飞蝗,很快草船上就满是箭枝。诸葛亮于是满载而归,交给周瑜十万支箭,鲁肃满心佩服,周瑜则自叹不如。

虽然我们不能像诸葛亮一样,有这样鬼神莫测的能力,但是我们必须具备处理好生活事情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备建立事业的能力。

在知识方面,如果自己具有某种知识专长,处理各类问题都很到位,那么必然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信服。一个具有专业以外知识的人往往更让人信服,离自己的专业越远,信服度越高。拥有广博的知识,关键还在于运用。知识是能产生财富和荣誉的。当然,知识不同于专业技能,知识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它不仅表明一个人有某种潜力,而且还表明了这个人的素质。

有一个天文学家整天都专心地研究天象,结果生活并不宽裕。他有个邻居,很是富有,同时也对天文学家的行为表示很不理解。有一天,这个富翁邻居对天文学家说:“知识?知识有什么用?它能给你带来财富吗?”天文学家一听,什么也没说,但心中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让邻居看看知识的威力。

于是,天文学家开始研究今年的气候,通过研究,他预测今年橄榄会获得大丰收。于是他找别人借了许多钱,买了很多炸橄榄的机器。所有的人都觉得天文学家疯了。

最后,橄榄果然大获丰收。人们都在高价求购炸橄榄的机器,天文学家因此而大赚一笔,这个时候他的富翁邻居才心服口服。

成大事者认为,要想取得大成功,就必须有大眼光。大眼光是成就大事的关键。

73 与人共赢,助人成功

成大事者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与人共赢,助人成功,自己才能达到大成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别人,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关系。

以一种似乎有点一厢情愿的善良和诚实去对待别人,别人可能会一时接受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在德国有个小山村,住着一个犹太人。他每天都会跟村中的一个德国本地人打招呼。虽然那个德国本地人很是看不起他,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和那个德国本地人热情地打招呼。后来,希特勒要杀害和驱逐德国的犹太人。这个德国本地人负责清除本村庄的犹太人。他们要把犹太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要杀害的,一部分是可以留下来的。可以杀害的站在左边,可以留下来的站在右边。这个德国本地人十分仇恨犹太人,见到一个犹太人就让他站到左边去,等到他看到那个每天跟他热情打招呼的犹太人时,假装咆哮地说:“你给我滚到右边去。”这个犹太人于是跑到了右边,最后活了下来。

人是有感情的,你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那么别人自然也会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你。即使别人不表现他的宽容,但是他心里一定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你的。

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别人,首先就在于自己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别人。人在交往中,难免会产生有一些伤害,不是你伤害了他人,就是他人伤害了你。一个人能约束自己不去伤害别人,但是没有办法保证别人一定不来伤害自己。当自己遇到伤害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很多人会以牙还牙,如果这样,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因为小事结下了很深的仇恨。而且冤冤相报何时了?也有些人会选择以德报怨,但这样做未免有些矫情,别人已经伤害了你,还还要对人以德。自己受过伤害,还要接受再次伤害,也是不可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直报怨。你伤害了我,不管你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我都以一种光明磊落的胸怀来对待。我不会寻仇报复,但是也绝对不会对你的伤害充满感激。我们可以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和自己。在神秘的世界面前,我们显得是如此渺小,就好像蜗牛触角上的两个国家一样,我们小得可怜,却为了争夺更加小得可怜的地盘,我们展开了大战。确实未免有些好笑和无奈。

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别人,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一颗光明磊落的心,君子坦****,小人长戚戚。一个人有坦**的心,到任何地方都不怕,半夜敲门,也不会惊心。相反,人如果没有坦**的心,心中有鬼的话,很多时候都会让自己心惊胆战,更何况去影响别人。一个人有光明磊落的心,往往容易得到别人的拥戴,至少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做人要有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的人往往是让自己先受到折磨。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完全可以不用在乎的。

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别人,还在于少运用命令的口气。即使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最好不要随便使用命令的口气。这种口气往往让人觉得低你一等。即使自己理直气壮、真理在手,也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说话。更何况这世界上的真理是说不尽的,任何一种意见都可能是偏见。孔子是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他的学生很多,但是他和学生交流时都是用商榷的口气,而不是真理在手的气势。因此孔子特别具有人格魅力,他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最后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

风与太阳经常为谁的能量大而争论不休。后来他们决定,如果谁能够让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风一开始就十分猛烈地刮,结果行人只有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一看非常生气,于是更加猛烈起来。这个时候,行人冷得发抖,于是添加了更多衣服,风无可奈何。轮太阳了,它开始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于是脱掉了添加的衣服,然后太阳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开始汗流浃背,这个时候他们纷纷脱掉了衣服。通过一种很温暖的方式对待别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甚至很多时候权力解决不了的问题,用人格魅力可以解决。

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别人,就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要随便拿别人开玩笑,即使你是想活跃气氛,也难免会伤害到别人。要开玩笑就开自己的。事实上,那些喜欢开玩笑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真正能够获得信任的是那些比较沉默的,即使这些人可能是因为不会说话,但是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别人的耳边聒噪,也不要随意许诺,要做到言行一致,让别人信赖。

成大事者认为,影响别人,而不是强制别人,这是我们与人交往应该把握的一个原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显然,你是什么样的人,跟随你的就会是什么样的人,你周围的朋友就会是什么样的。因此归根到底还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74 不要有太重的得失心

成大事者认为,一个人的得失心不要太重了,太重了会影响自己的成长。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用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计较得失了。

30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想要离开故乡,去创造自己的前途。根据乡里的规矩,他动身的第一站应该去拜访本族的族长,求得指点。当这个年轻人去见族长时,族长正在练字。当族长听说他想离开故乡去外地闯**闯**,想了想,就立即挥毫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望着年轻人说:“其实人这一生的秘诀没有什么,只有六个字,今天我可以先告诉你三个,我想这三个字已经够你半生受用了。”

30年过去了,当初离家的那个年轻人已经到了中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有了许多伤心事。此时他特意回到了家乡,去见那个族长。很快他来到了族长家,不过不幸的是,族长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然而族长的家人却取出一个封信给这个人,对他说这是族长留给他的东西。这个时候,还乡的游子才想起来30年前他还有一半的人生秘诀没有听到,打开信一看,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不要怕,不要悔,这是对人生比较深刻的体会。人生不可能没有失败,所以不要去害怕什么。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样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有了这种感悟,就不要再担心以后会发生什么。以后除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什么都不会发生。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不论曾经是否伤害了别人,或者是否做错了事情,都要告诫自己不要后悔。伤害过别人,想一个办法给别人以补偿;做错了事情,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进步。在将来的日子里才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成就。

人要明白舍得的道理,做人做事都应该如此,能舍才能得。

舍得舍得,大舍大得,懂得放弃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历史上永州人都特别善于游泳。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涨,有几个永州人正乘坐一条小船上。结果刚到江中心,船就漏水了。船上的人就只好跳到水里往岸上游。其中最会游泳的一个人也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但还是没有平常游得快。他的同伴很疑惑,于是问他为什么今天这么吃力?那个人回答说:“我腰里缠着太多的钱,现在重得不行,所以今天特别吃力。”于是同伴劝他快把钱扔掉,但是这个人说什么也不肯。

过了一会儿,这个人更加没有力气了。那些已经到了岸上的同伴又大声劝说他扔掉钱,他摇了摇头,最后沉入水中淹死了。

人为了达到目标,就必须扔掉很多累赘。这些累赘很多时候都会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扔掉。舍不得自然得不到。

历史上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曾舍弃了一些东西,然后获得了成功。

人要舍掉生活的惰性。一旦形成惰性,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有**。即使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一遇到困难就想退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之中。这就是如果想毁掉一个人就只需要让他安逸起来的原因。

人还应该舍掉目标以外的东西。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只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上,才能够确保取得最大的成功。每一个人定然有很多目标,但最后必须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将这个目标实现。但人常常会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总想着为了逃避风险,便多确定几个目标,这样即使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另外一个目标也有可能实现。殊不知这种想法是最致命的,多个目标自然分散精力,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很容易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导致一片都无法实现。人在面临多个目标时往往不会全力以赴,而是以为这个不行,下个可以补充,以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实现目标呢?

最后,人应该舍掉的是以成功者自居的心态。也就是说人要有一种归零心态。不管以前怎么样成功,既然选择了从事新的事业,那么以前的成功都要一概抹掉,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头再来。很久以前成功的经验并不符合今天的实际,但人往往容易抱残守缺,容易相信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一切,于是不相信理性的判断,不相信别人的劝说,一意孤行坚持按照原来的办法来做,其结果可想而知。《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路过江边,看见一个汉子正牵着一个婴儿,想要把他投进江里去,婴儿吓得哇哇地乱哭乱叫。这人走上前去问那汉子:“你怎么把婴儿往江里投呢?”那汉子说:“怕什么?他的爸爸很会游水。”他的爸爸会游泳,他的儿子难道生来也会游泳吗?很多创业者有其父善游的心态,认为自己曾经成功过,现在成功也是不难的事情。殊不知这是自欺欺人。

成大事者认为,得失心太重的人往往放不开手脚,不能做到忘我。一个演员在演戏的时候应该很投入,而绝对不应分心。那些不投入的人,往往会有太多的顾虑,这样是没有办法演好戏的。人在得失心重的时候不妨问一下自己,得到了又怎么样?失去了又怎么样?如果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心态自然会平和起来。

75 财富并非只有金钱一种

成大事者认为财富并非只有金钱一种。

每一个不是过于自命清高的人,对财富都不会十分排斥。人们需要财富,需要用财富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需要用财富去让我们关心的人活得更好,活得更加幸福。

对我们而言,金钱是我们的财富之一,有了金钱,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很多想法都可以实现。

但是,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来说,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什么都没有了呢?其实不是。他只是没有钱而已,他还有头脑和双手,他还可以创造。从前有一个人一贫如洗,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后也断然不会有任何成就,于是他很是自卑,同时还怨天尤人。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者,他对这个老者感叹道:“为什么我这么可怜?别人都有钱,就我没有。”老者笑着说:“你真的很需要钱吗?”这个人回答说当然。老者说:“你给我你的一双手,我给你一百万,行不行?”这个人一听,断然拒绝了。老者笑着说:“其实你已经拥有了一百万以上的财富,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这个人顿时醒悟过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多财富,只是一直不清楚而已。在生活中,要想坚强,要想获得大的成功,就必须清楚地知道我们有多少财富。对我们而言,可以算作财富的东西很多。

首先,我们的理想和抱负可以算作财富。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往往会比一般人取得更大的成功,一个人有了理想和抱负,就像长了一双翅膀一样。他可以飞得更高,看得更远,他不会因为一片树叶而遮蔽了自己。他可以承受更大的困难,他可以忍受更多的嘲讽,他可以不在乎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他可以忍辱负重。这就是理想和抱负这种财富所起到的作用。

其次,一个人的想法和思路也是一种财富。一个人最怕没有想法和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思路的人一定有出路。没有思路的人往往会人云亦云,很难找到自己的出路。有思路的人遇到问题时往往会想出很多的办法来解决,没有思路的人遇到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思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个人未来的根本。一个有想法、有思路的人即使在最困厄的时候也能找到方向,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思考,只要继续思考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很多成功人士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十分有想法,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于是他们很快就获得了财富,当别人都蜂拥而来时,他们已经去开辟新的战场了。

再次,一个人的行动是一种难得的财富。现代人想得太多,行动太少,看了一两本书就以为真理在手,大学毕业就以为以后可以捧着一个铁饭碗享受了。他们不敢行动,害怕承担行动的后果。他们也担心在执行的过程中自己迷失了方向。他们只愿意经常搞一些小的聚会,然后邀请一些朋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其实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没有实践,任何想法都是枉然,即使想法本身很高超,很高明。一个人不但要有行动能力,而且要有很高的效率,效率越高,可以做的事情就越多,这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有些人喜欢拖延,认为一件事情,今天拖延到明天,明天拖延到后天,最后这件事情就可以不了了之。很可能这件事情自己不喜欢做,又或者自己以为难度太大而不愿意做。其实人在社会上,有很多事情即使自己很不喜欢也必须去做,即使难度再大,也必须去尝试着做。因为你无可回避,你尝试着去做或许还有办法,如果你不尝试着做,你已经必输无疑了。

一个人的财富还表现在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上。一个人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交往,愿意帮助他,那么他很多时候就能做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忽略群体的力量,很多时候一个群体的力量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团队精神,一个人要想有成就,就必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即使是再厉害的英雄,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千万不要自我封闭,搞个人英雄主义。

最后,一个人的财富还包括学习能力。一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往往在学习上比较投入,他对别人已经成型的经验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自然会汲取其中的长处而避免其中的短处。他们能避免进入误区,避免踏入陷阱,他们会用比别人多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在很多时候都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完善,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路,而这个思路是经得起推敲的。

除了上述的能力外,人品同样是一种财富。一个人品高尚的人,会有比较强的魅力,因此他们往往会比较受到别人的欢迎,自然他们要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而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即使自己想做事情,而事情也确实很可行,却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因为,人品问题是个根本问题,每一个人都喜欢和人品较好的人交往,而避免和人品较坏的人交往。

时间自然也是财富之一,而且可以说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很多人受尽挫折,但只要他们一息尚存,就从来没有放弃对成功的追求。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还有时间。我们看到很多成功人士,无论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在很贫困的时候。原因是什么?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时间。因为有时间,他们觉得自己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因为有时间,所以对生活给他们造成的任何打击他们都有可能回应;也是因为有时间,他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创造很大的成就。

如果一个人能够认清楚他的人生财富在什么地方,就不会怨天尤人,哀叹命运。有哀叹命运的时间,他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当一个人受到命运打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立即回击命运,自己不要流泪,有流泪的时间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当自己不被理解的时候,也不要看轻自己,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总有一天会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

白手起家的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自己拥有什么,他们懂得自己的财富和价值在什么地方,他们通过自己的财富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一贫如洗就没有了财富,其实,正是因为他们一贫如洗,所以他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如何成功,用更多的努力去换取成功。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这样的。

明白个人的财富所在,就不要看轻自己。一个人应该将自己看得重要起来,毕竟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许现在我们仍在困境中,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出人头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财富,并不代表我们将来一定会失败。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就有可能成功;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76 信仰自由,给自己留条退路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学会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适合所有的事情。

当然,有的人不给自己留后路是为了酬谢“圣主”。比如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所言:没有人逃跑,就不会有成功的一天;没有人去死,就不足以感谢圣主。但是在未来社会生存,是“图将来”呢,还是“酬圣主”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图将来”,“酬圣主”往往被认为是迂腐的做法。谭嗣同还有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可以“图将来”,如果只有他一个人,那么他一死,不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吗?任何“酬圣主”的行为都不应该得到认同,任何人的尽忠竭智都是有尽头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不要把做人的原则带到做事之中,那样不仅自己很累,背负了太多包袱,也会让别人觉得很累。倒希望像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假设一样:每一个人都尽力地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后能够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有很多的武将被史书称为忠臣,但翻开他们的经历来看,他们并非一辈子服务于一个王朝。他们为何被称为忠臣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服务于旧王朝的时候,作为臣子尽到了臣子应该尽的责任,在新的王朝中,他们又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竭力为新王朝服务。所以他们被称为忠臣,而且当之无愧。

像这些人都给自己留了退路,尽忠竭智,国家还是亡了,那又何必继之以死呢?留下这条性命多给百姓做点好事,不是更好吗?如果国家是国君的,那么国君被推翻,国家就算灭亡了;但如果国家是百姓的,国家永远都不会被推翻,而忠臣也没有必要为国君死节,而应该继续为百姓服务。

一定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说话不要太满,太满的话容易被别人抓住口实;行动不要过激,过激的行动容易招来最彻底的抵制。固然需要对上级忠心,但这种忠心只局限于做事,而不要上升到做人的阶段。因为一上升到做人的阶段,人们往往就会表现得有点愚忠:凡是上级说的,都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自己的错。这种态度用于做人是绝对不可取的。

同时,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还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这就是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成就多大的事业。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仇复国后,及时功成身退去经商,又成为十分富有的人,被誉为商圣,千古流传。倘若他当年身退之后,只是退隐山林,那么他帮助越王勾践的战功可能也不会广泛流传。正是因为他身退后还在继续做事,结果他又有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而且更加凸显了当初的战功。而文种却似乎什么名气都没有了。

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是生命的全部。一个人的生命中还应该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东西,如果一件事情成了生命的全部,那么这样的生命是可悲的。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留一些心情去体验生活,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待人好心可以,但一定要尊重别人的自由。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由始终是最可贵的,以越国的范蠡为例。

范蠡之所以不辞而别,原因就是他不想在盛名之下失去自由。当他决定离开的时候,定然已经想到越王勾践会继续称霸,而他的利用价值已经到了尽头,如果他继续留下,就会失去自由。

自由有三层含义,最基本的一层含义是生命的保障。范蠡如果不功成身退,他的生命就很难得到保障,而会控制在别人的手中,况且他树大招风,很容易让别人抓住把柄,或者设计陷害,所以他必须退出,以保证自己可以活下去。

第二层含义是发展的机会。在越国范蠡被拜为上将军,已经位极人臣,他已经没有升迁的可能性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没有职位上的发展空间了。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会在另外的天地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果然他因为经商而巨富,最后被后世誉为“商圣”。

第三层含义是自我实现。有的人想成名成家,有的人想成为富商巨贾,这些都是人希望自我实现的目标。范蠡从楚国逃到越国,无非是想寻找一个晋升的空间,最后他找到了,而且也实现了位极人臣的梦想。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失去了自我实现的自由,选择离开正好可以让他在另一个领域中寻求自我实现。他选择的是经商,同样做得很成功。

成大事者认为自由是最根本的,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由,这样做不值得。

77 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永远相信办法比困难多。

相信办法比困难多,就不应该对一些事物或困难感到畏惧,而应该尝试着去解决它们。

古时候,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一条水沟边,遇到山洪暴发,桥被冲断了,他实在过不去。这个时候他发现山涧旁有一座神庙,神庙里有个神像。他把神像取了出来,在水沟上搭了一座很简易的桥,顺利地走了过去。不久,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当他看到神像被放在水沟上时,连声发出叹息:“真不知道是哪个强人胆子这么大,对神像竟敢如此亵渎?”他将神像扶了起来,而且用自己干净的衣服把神像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双手捧着神像,将它送回神座上去,很虔诚地拜了几拜后,沿着原路返回。

庙里的小鬼问神像说:“您在这里做神明,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人们的祭祀。现在居然有个很是无知的人这样侮辱你,我看您应该赶紧降祸惩罚他才行,否则以后您就什么威严都没有了。”神像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这些我都不是很在乎,但是如果真的要降祸,那么也只能降给后来的那个人。”小鬼很是不理解:“那个打柴的人用脚来践踏您,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侮辱了,您怎能不在乎呢?而后来的那个人对您如此虔诚和敬重,甚至用自己的干净衣服来擦拭您身上的污泥,这样的人您为什么会降祸给他?”

神像笑着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前面那个人根本就不相信神道了,对于这样的人,我怎能降灾祸给他。”

打柴人不相信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反而得到了神像的尊重和敬畏。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决心和困难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心越大,困难越小;决心越小,困难越大。有些时候,人们遵从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其实质是想逃避一些困难,而不是想办法来解决困难。就像后来的那个人将神像扶起,然后并没有过沟,而是原路返回。这样的人永远都会在困难面前寻找理由。人们应该正确地面对困难,决心和努力越大,困难就越小。

况且,我们经常遇到的很多被称为困难的东西,都不过是虚张声势,根本就不值得害怕,有一则寓言很清楚地指出了虚张声势者的本质。

有一个人在自家的园子里松土,锄头正要锄到一个土堆的时候,突然土堆的后面爬出一只很大的毒蜘蛛。毒蜘蛛很庞大,而且长相恐怖。农夫吓了一大跳,赶紧跑到一边去了。毒蜘蛛挥舞着长爪,发出怪叫声,似乎在威胁农夫:“你敢动我一下,我就立即咬死你!”。

当毒蜘蛛看到农夫有点害怕的神情,就又向前爬了几步,张开大嘴表现出十分凶恶的样子,那种神情似乎在说:“该死的农夫,你听明白了,只要你被我咬上一口,你立即就会死掉。首先你会在痛苦中抽搐,然后在更加痛苦中咽气!所以你最好给我走开,我现在可以不伤害你,否则的话,你要倒大霉!”

过了很长时间,农夫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了,他心里很明白这个毒蜘蛛是在装腔作势,其实这个小东西是过高估计自己了,这正好说明它很是害怕的。想到这里,农夫向后退了一步,然后运足了气力,光着脚狠命地朝着毒蜘蛛踩去,边踩边说:“其实你也挺吓人的,但是不知道你实际上又怎么样呢?我倒想知道,你到底能不能咬死我!”

结果,毒蜘蛛被农夫踩死了。然而在它被踩死之前,毒蜘蛛还是狠命地在农夫的大脚掌上咬了一口。然而这个农夫始终相信蜘蛛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果然如此,由于农夫脚掌上有着厚厚的老茧,所以他只感觉到轻微的一蜇,就没有其他任何不好的感觉了。踩死毒蜘蛛后,农夫觉得特别轻松。

成大事者认为,其实很多时候,困难就像毒蜘蛛,而人要向农夫学习。解决困难的过程也许会伴随着痛苦,但是一旦困难解决,人就会立即轻松起来。如果困难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么痛苦就会一直持续,而毒蜘蛛的口气会越来越大,人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沉重。

78 机会空等不来

成大事者认为,机会是空等不来的,要想有成就就应该有目标,就应该不安于现状。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训诫,一定要有雄心壮志,而不要有野心。其实雄心壮志和野心并没有多少区别。如果一个人确定了远大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是雄心壮志,别人看来可能就是野心了。如果一个人确定了一个十分卑微委琐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可能不算是雄心壮志,但别人也还是会认为那是野心。

雄心壮志也好,野心也好,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自己的目标,而不应该安于现状。

刘备生存于东汉末年,他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正是因为这种明确的目标,并通过积极的努力,导致了他最后获得极大的成功。他最初要提高声望,后来他成了刘皇叔;他需要将才,他不仅有了关羽张飞,而且也有了赵云、黄忠和马超。他需要谋臣,于是卧龙凤雏都愿意供他驱使。

后来有个作者写了这样几段关于刘备的故事:

“刘备不断征战,最终成为帝王的原因是什么?就在于他感到不安全。他感到生存的不安全,在他的周围,到处是战乱,买席的人居然比买鞋的人多,这种状况让他觉得很不安全。

“其实东汉末年的乱世对于刘备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很大的机遇。他本身就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穷则无畏,所以他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世道越乱对于他来说越是机遇。

“人往往容易安于现状,而看不到长远的不安全。因为人有一种很强的惰性,而且绝大多数人对未来是恐惧的,害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白手起家而获得成功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他们只有贫穷。”

要想不安于现状,首先就要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一位大师曾经说过,人的头脑似乎有一种像飞弹一样的自动导航功能,只要一个人有了明确清楚的目标后,头脑就会自动地发挥它无限的能量,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并且能够不断地瞄准目标,修正自己的行为,自然地引我们朝向目标的方向前进。”

同时对于人来说,在头脑进行这种运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仅只是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是要十分明确达成这个目标的原因。原因主导一切,也只有这个原因才是让人持续朝目标前进的原动力。

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实行末位淘汰制。要想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发奋,不断前进。而要不断前进首先就必须明确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确目标。

人要树立一个好的目标,就应该学会做规划。

首先要具备做明确的战略规划的能力。人必须有眼光,所谓眼光,就是能够十分敏锐地发现有利于个人目标实现的条件,同时为这一条件发挥作用制定可行性计划。然后善于去选择能让自己实现目标的工具。其实很多大目标是由无数的小目标累积而来的。这跟坐车到达某个目的地一样,只有一站一站地前移,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收集到的每一种工具,都要明确如何利用它来满足需求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目标得到不偏不倚地实现。

这个世界上生活过800亿人,真正的英雄并不多。即使不说英雄,真正能够主动控制住自己的生活的人也并不多。很多人都生活在不安全中,因为他们很难做到未雨绸缪。

人的不安全就在于生活的惰性,这种惰性消磨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失去了防御风险的能力。而防止产生惰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不折不扣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样人才会活得安全。

人生来是要做事的,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千万别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成大事者认为,很多人会觉得一天的时间很漫长,于是想了很多办法来消磨自己的时间。但总有一天,等他们回头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不能用明天来度量今天,也不应该胡思乱想,应该抓紧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79 富贵如过眼烟云

成大事者认为,富贵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它有多大的重量却是值得衡量的。人应该明白富贵的重要。

石崇是一个把富贵看得很重的人,因为绿珠而遭人谋害,被押赴刑场。他提出拿出自己所有的财富换回自己的性命,结果被反问道:“早知如此,就不会落到今天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了。”石崇最后还是没有逃脱一死。

人们往往把富贵看得很重,那么富贵是什么?富贵是一种追求,这种追求过程应该比结果更重要。因为从过程来看,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会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会遇到很多人,发生很多故事,一生不算虚度。从结果来看,富贵是拥有很多的资金,拥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人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死亡。人死去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又要富贵干什么?

历史上,很多富可敌国、位极人臣的人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富贵太惹祸。像石崇,和人斗富的时候豪气万丈,最后却因为富贵而惹祸上身,被诛杀。

功成名就的人往往富贵缠身。用一个“缠”字很是贴切。因为富贵会让人放不开手脚,会困扰他的行动,也会将他陷入众人的关注之中,最后成为别人怨恨的对象。

如果已经得到富贵,更不要将富贵看得太重,不要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看得太重,要想到即使有一天自己一贫如洗,同样还可以从头再来。要想到既然在众人面前过多表现是在取祸,那么就应该谨慎自己的言行。

要真正地从思想上把富贵看轻。实际上与生命比较,富贵实在是无所谓的事情。

富贵也许是很多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它绝对不应该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生存,就是自身的安全。为了富贵以身犯法是不值得的,为了富贵铤而走险同样是不明智的。要知道留下自己的性命还能做很多大事,还能够成就很多功业。而富贵即使失去了,只要自己努力,将来总有一天,还会重新得到的,生命则不同。

把富贵看得太重并不是上进的表现。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朝中有三位十分出名的大臣: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三个人中,汲黯进京供职时,已经有很深的资历,而且官职也很高了。当时公孙弘和张汤还是很小的官,而且职位相当低。但这两个人被提拔得很快,后来公孙弘被拜为相国,而张汤也成了御史大夫,官职都在汲黯之上。

汲黯看到这两个曾经的小官,现在居然在自己之上,心里特别不服气。于是很想找个机会去找汉武帝评评理。

有一天,散朝以后所有的大臣都退了出去,汉武帝也正准备回宫。汲黯赶紧上前去对汉武帝说,他有话要讲。汉武帝问有什么事。

汲黯说:“农夫堆积柴草时,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放在底层,把后搬来的放在上面,不知道陛下觉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

汉武帝一听就明白了汲黯的意思,但他故意想让汲黯自己说出他的想法。

汲黯看到汉武帝很是感兴趣,于是大胆地说:“公孙弘、张汤原来只不过是小官,无论是资历还是基础都远在微臣之后,但是现在他们都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也比微臣高了许多,陛下这样来提拔官吏和那堆放柴草的农夫有什么分别?”

汉武帝听了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太不通情理了。于是什么话都没有说,拂袖而去。后来他对汲黯更加置之不理,而汲黯在官职上也只能在原地踏步了。

汲黯把富贵看得太重了些,并不是上进的表现。

其实富贵是实现自己梦想的资源,它不过是个手段,而不是结果。如果谁拿富贵去当结果的话,百分之百以后会后悔自己当初怎么会那么傻,傻得可怜和可悲。一个人如果太爱富贵,那么就会被富贵所控制住。

一个人追求富贵,应该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人总有些想法,如果在有生之年不能实现,临死的时候一定会十分遗憾,十分后悔的。为了不遗憾不后悔,人要对富贵有所追求。但是如果追求富贵会失去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自由和自尊,那么宁愿不要,否则到老的时候会有比遗憾更深一层的悔恨。

成大事者认为,富贵不是根本的,更谈不上最根本;富贵是重要的,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根本的东西是你的生存之本,而重要的东西是你的追求。富贵只是重要的。

8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成大事者认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取得一些成绩之后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思考未来。

项羽是秦朝末年十分出名的霸主。他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但是后来被秦将王翦所杀。他一直和叔父项梁在一起生活。秦统一六国后,项梁因为杀了人,便和项羽一起在吴中躲避,暗地里开始通过兵法来组织和训练子弟兵。项羽是个大力士,年纪很轻的时候就能扛鼎。就在项羽他们积极操练子弟兵的时候,陈胜和吴广首先在大泽乡发难,他们建立了张楚政权。原来的六国贵族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起兵造反。项梁和项羽觉得机会难得,于是果断地杀了会稽守将,在吴中举兵反秦。项梁则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后来,由于陈胜过于轻敌,结果被杀,他的部将就拜项梁为上柱国。项梁于是率部渡江,联合了陈婴的义军,又受到英布、蒲将军等部队的相助,兵力多达六七万人,很快成为当时反秦的主力。为了师出有名,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为大王,仍称楚怀王。项梁则自号武信君。不久,斗志高昂的义军在东阿、定陶大破秦军。项羽和刘邦也攻占了城阳,一直打到雍丘。此时的项梁有点骄傲,但两军作战容不得半点志得意满,于是项梁很快就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形势陡转直下,项羽和刘邦不得不退保彭城和砀。与此同时,秦将章邯率领大军渡河攻打赵,同时和秦将王离、涉间军一同进逼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共同率兵去救赵。然而宋义行到半路,畏葸不前。项羽十分生气,为了夺取兵权,项羽便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了宋义。这个时候,怀王也只得任命项羽为上将军,让他统率全军去救赵。项羽夺得兵权,士气正盛,于是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攻打秦军,经过多次激战,大破秦军。当时楚军在攻打秦军的时候,很多诸侯军都作壁上观。结果战争刚一结束,各个诸侯将领都纷纷前来谒见项羽,十分谦卑地膝行而前,不敢仰视,而且对项羽的军队十分畏惧,愿意听从项羽的全权指挥。不久,项羽再次大破秦军,而且将秦国名将章邯招降。然而他害怕秦降卒不服他的统治,于是将20万降卒全部坑杀。

巨鹿之战是项羽的转折点,诸侯的所作所为让他更加轻视别人,而注重自己。巨鹿之战后,项羽再也无法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他所希望做的,所要做的就是称王称霸,让所有诸侯都匍匐在自己的脚下,宣誓效忠。巨鹿之战至少给项羽埋下了三个隐患。第一个隐患是项羽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轻视所有的人,认为自己功勋卓著。如果他袭杀宋义之初还有一些顾忌的话,此时任何顾忌都不存在了,因为他成功了。事实也证明宋义该死,如果宋义不死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有巨鹿之战的胜利,至少项羽是这样认为。第二个隐患是项羽开始轻视诸侯,在他看来那些诸侯都是软骨头,自然会依靠实力强大的一方,因此只要保证自己的势力强大,就可以牢牢控制这些诸侯。项羽后来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这些反复无常的诸侯。第三个隐患是项羽坑杀降卒,过于意气用事。他没有想过这些降卒基本上都是关中子弟,以他这样残暴的手段,以后去攻打关中时,怎么可能得到关中百姓的拥护,怎么可能以富庶的关中为根据地来进一步壮大自己呢?果然项羽后来选择迁都彭城,而把关中垂手让给了野心勃勃的刘邦。

然而即便如此,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经乘隙进据咸阳。当时楚怀王已经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也就是说刘邦应该理所当然地成为关中王。但是项羽入关后凭借自己手上的40万大军,试图一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刘邦此时没有力量和项羽抗衡,只能卑辞言和,同时让出关中。项羽随即带兵进入咸阳,然而他没有施行仁政,而是大肆屠杀和掠夺,秦民大失所望。不久,项羽便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同时分封诸侯,而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占据有梁等9郡,以彭城为都城,同时,封刘邦为汉王。由于分封不均,不久田荣、陈余等相继举兵反楚。此时,刘邦也认为时机成熟,于是立即出兵,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战争正式爆发。战争刚一开始,刘邦利用项羽去齐国平乱的时机,直接进军彭城。项羽听到消息后大怒,立即回师救援,结果大败汉军,刘邦只得退据荥阳,形成对峙的局面。后来项羽虽然接二连三地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却十分被动。他的都城在彭城,无险可守,自然也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十分巩固的后方,以致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同时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做法有失公平,那些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自然会倒向刘邦,使得项羽在政治上异常的孤立起来。加上项羽自身又是个武将,他虽然作战骁勇,却十分不懂得用人,唯一一个谋士范增也被他逼走了。四年后,楚国军队在垓下被汉军围困,为了瓦解楚国军队的斗志,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让人误以为楚地已经尽被汉军占领。而此时,项羽只得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很快,他就带领从者800余骑突围,最后在乌江亭自刎而死。

项羽的失败在后世看来是必然的,其中和他的性格关系最大。他刚愎自用,过于自负,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过于意气用事,有着莽夫的冲动,这导致他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虽然手握雄兵,却处处被动,处处挨打,遭人算计。项羽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他能够像当年指挥巨鹿之战一样,破釜沉舟地对待敌人,天下早已平定。如果他能够对待诸侯友善,对待人民仁慈,和他当初起兵时对待士卒一样,也不至于失掉民心。如果他能够像当初到吴中逃难一样,把自己的生命看得第一重要,也不至于在乌江自刎,或许以后真的还可以卷土重来,毕竟项羽是很得吴中民心的。而这些,在取得了巨鹿之战胜利以后,他都做不到了。他忘记了自己是个普通人,而在吹捧和奉承中将自己当成了神,无所不能,所做的一切即使是错的,也可以改变战局。他不屑于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因为他看不起刘邦,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肉体凡身,再也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

成大事者认为,项羽没有远虑,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81 人生在于选择

成大事者认为,人生在于选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找最适合自己的事业来做。如果当初刘备决定去学舌辩之术以便日后去打动诸侯来匡扶汉室,结果会如何?刘备肯定会失败,因为刘备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况且又没有读书的环境。

人生在世,首先要决定自己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自己心目中英雄。因为个体的差异实在太大,心目中的英雄所具备的条件也许自己并不具备,因此人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自己应做的事,包括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