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功的最大误区——目标不适(1 / 1)

要想成大事并不是一件最难的事,最难的是你如何设定成功的目标,定位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执行任务、追求成功时,一般有两种心理倾向:第一种倾向是追求成功;第二种倾向是回避失败。这就是成就动机的两种表现形式。

影响成就动机的误区来自目标,目标是一种需要恰当地选择的方向。假如你的一个目标发生了问题,应当更换另一个目标,这样才能重新确定自己的强项!有些人把职业与目标和事业混为一谈,以为有了职业,就有了目标和事业。但职业不等于目标,有了职业,不等于事业的成功。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应在头脑中有个明晰而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便是你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它具有动力作用,能促使你为之奋斗。

有些人虽然知道要有奋斗目标,但往往目标太多,朝秦暮楚,摇摆不定。关键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随大流,跟着感觉走,这些人的悲哀在于丧失了对生命的主动权。

审视目标的原则在于是否符合自身的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你的目标与社会需要的一致性越高,自身潜能的发掘才越充分,脱离社会需求而谈个人成功,无异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选择目标最忌目标太多举棋不定。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正如古罗马的小塞涅卡所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人们往往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对未来的目标期望值太多且偏高。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某一事物的内心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就越大。一般而言,在期望值一定的情况下,内心期望值越高,其情绪指数越低,人就越容易灰心丧气、情绪低落;反之,情绪指数越高,人就越容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如果目标太低,举手之劳即得。容易使人丧失进取心。因此,及时调正目标的期望值是调动心理潜能的前提。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斯·亨特·摩尔根的话,对青年朋友也许有所启迪:“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没有人耻笑你,而是你自己磨灭目标。目标不妨设得近点,近了就有百发百中的把握,标标中的,志必大成!”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一生干着不恰当的工作而遭到失败。在这些失败者中,有不少人做事都很认真,似乎应该能够成功,但实际上却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所从事的事业一直没有成功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无谓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应该再去寻找另一片沃土。当然,在你重新确定目标,改变航向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要抱着这个又想要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