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红军的传奇故事
红军,这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与困境与绝境殊死拼搏的队伍,没有强大的武装,没有充足的补给,他们依靠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打出了一片崭新的红色天地。他们之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的生命与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红色传奇故事……
八一军旗扬
军旗,誉称“军魂”,既是领军的旗帜,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象征。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面旧军旗。这面军旗的正中标志着五角星,五角星里面是镰刀、斧头的团案,旗子的一侧写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字样。这面旗子,就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
时间回溯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时,起义部队为了联合国民党左派,打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用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旗子。南昌起义结束后的八七会议上,共产党决定在湖南地区发动秋收起义。当时,大多数人认为秋收起义应该继续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号。
当负责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带着党中央的任务来到湖南后,他想法改变了。湖南此时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的控制下,完全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当地共产党组织纷纷转入地下,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着革命工作,稍有不小心,就会被国民党逮捕、杀害。这片革命红色土地,因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变得面目全非,过去朝气红火的城市,现在呈现出一片灰败。毛泽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认为秋收起义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不能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子”。国民党对共产党一次次血腥镇压,是时候让共产党人独立组建武装力量,走出自己的革命道路了。
8月20日,毛泽东在以湖南省委名义写给中央的信中写道:“国民党的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这一点,我在鄂时还不太觉得,到湖南这几天,看见唐生智的党部是那样,而人民对立则是这样,便可以断定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
毛泽东的这一提议,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重视,并最终确定秋收起义要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发动,并确定秋收起义部队叫“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秋收起义部队的旗号定为“镰刀斧头”。
9月初的一天,起义军第一团团部接到了一个任务——设计军旗。第一团原来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也叫武汉警卫团,北伐时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下面的一支队伍。团部接到任务后,就安排参谋何长工、参谋处处长陈树华和副官杨立三具体负责设计工作。
何长工、陈树华和杨立三接到设计军旗的任务倍感荣幸,但同时也感觉到了压力。不过好在三个人都是才思敏捷的人,适当的压力不仅不会成为阻碍,反而会成为动力。当天晚上,这三个人就准备好工具,围坐在江西修水县文昌阁的二楼上研究设计图样。
不过,设计的灵感不是说有就有。何长工等三个人围坐在一起,盯着白纸看了许久,也没有动手下笔。何长工转着手中的笔,嘴里嘟囔着:“中国的工农革命,是我党独立领导的……”,说着,他在白纸上画了一个镰刀、一个斧头,还有一个五角星。何长工抬起头对陈树华和杨立三说道:“我觉得军旗上面要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
陈树华看着纸上的图案连连点头。杨立三看了也眉开眼笑,对何长工打趣道:“不愧是留过洋的才子,思维就是敏捷啊。”
何长工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又低下头看图纸,开始研究如何将这三种图案最恰当的设计进军旗中。三人在纸上画了许多样式,但都不太理想。夜已经很深了,三个人坐在椅子上,盯着图纸发呆。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还是头一次有“脑子不够用”的感觉。何长工站起身,在屋内来回走动,但是灵感还是没有降临。他有些烦躁地掏出香烟,分给另外两个人,三个人就这么相对无声地抽起烟来。这烟是何长工珍藏了好久的“宝物”,是从英国进口的“金老鼠”牌香烟,一直没舍得抽。
一包烟渐渐被抽光,窗外的地平线上已经泛起鱼肚白。一直像是在闭目养神的何长工,突然睁开眼睛,一拍大腿,趴在桌子上画出一个图案。由于长时间没有开口,他的声音有些喑哑,但仍旧难掩他的兴奋:“你们看,这样怎么样!”
纸上的图案很简单,旗子的正中央是一颗五角星,五角星的里面是镰刀斧头交叉的图案。
陈树华仔细看了看,忽然笑逐颜开,说道:“好!这个好!旗子的底色选为红色怎么样?”
杨立三也笑着频频点头,他伸手指了指旗面的一侧,说道:“再在套旗杆的一侧写上‘中共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说完,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当太阳从东方升起,三个人的军旗设计稿也设计完成。军旗设计稿上交没多久,团部就按照设计稿缝制出了一面鲜红的军旗:旗底为红色,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有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意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镶在旗杆旁边的白布条上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面庄重、神圣、鲜艳、凝聚工农革命意义的军旗就这样诞生了。
随后,按照同样规格,起义军又托人缝制了一百面军旗。9月11日这天,起义军高举着鲜红的军旗,以共产党的名义打响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宣告着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将犹如飘扬的军旗般,鲜艳永不褪色。
红都瑞金庆建军
第一个八一建军节诞生于1933年。那时中国共产党已率领军队与国民党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战斗,并成功在赣西南、闽西等地区建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建军节的庆祝活动,就是在红都瑞金举行的。
建军节定在8月1日,这和1927年爆发的南昌起义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认为:“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武装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扶持下的国民党的历次进攻,动摇了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会为纪念南昌暴动的胜利与红军的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正式确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这天,瑞金的百姓比平时要忙碌许多,家家户户都进进出出地忙活着。有的人在门前挂起了红灯笼,有的人在挨家挨户地分发红旗,还有调皮的小孩子扒着墙头对大人说:“你看你看,大姐姐们在练习唱歌跳舞呢!”
他们这样忙碌,却不见有人抱怨。每个人都拥有着一个幸福无比的消息,迫不及待地想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如果这时有外乡人拦住某一个人,向她询问这是在忙什么。她一定会开心地回答:“哎呀!你不知道吗?咱们红军晚上要举行庆祝活动,大家都在帮忙布置呢,你也快来帮忙吧!”
在部队里,全军官兵也在忙碌着。毛泽东、朱德、项英三位领导人聚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在谈论着什么。他们神情愉悦,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笑容,看起来不像是在讨论军情。
朱德说:“我这套衣服已经是最新的一套了,裤脚本来破了个口子,不过已经拜托别人帮我缝好了。怎么样,还挺精神吧!”
毛泽东整了整自己上衣的领子说:“幸亏是让别人给你缝,要是你自己缝,别人肯定以为你在裤脚上绣了朵花。”
项英听了毛泽东的话哈哈笑起来,接着说道:“一想到晚上阅兵,我就觉得比平时带兵打仗还紧张。”
原来,这三位要在晚上的庆祝活动上进行阅兵。这第一次阅兵,让平时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三个人紧张得够呛,整理着装就耗费了大半天。这时陈毅推开门,好笑地看着他们,调侃道:“我说三位,打扮好了快来和我们再核对一遍晚上的流程吧。”
这一天是1933年8月1日,天气晴好,万里无云。城中军民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整个瑞金都放仿佛被笼罩在一片澄净的欣喜之中。平日里令人烦躁的蝉声也不再那样恼人,在这一刻变成了欢快的乐曲。
为了防止敌机轰炸,庆祝活动中的阅兵式项目定在晚上17时到19时半进行。
晚17时,阅兵式准时开始。百姓和部队官兵共同组成的乐队奏起雄壮的军乐,礼炮也同时升上天空,划破黑夜,将阅兵式的广场上映照得犹如白昼。毛泽东、朱德、项英三位领导策马而行,检阅长达六百多米的红军队伍。这犹如长龙般的红军队伍,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口号声洪亮震天。
这之后,又进行了宣誓、授军旗、授奖章的活动,最后一个项目就是军民联欢。百姓们组织了合唱队、歌舞队,他们用嘹亮动人的歌声,唱出了对共产党与人民军队的感谢;他们用优美的舞蹈,跳出了对共产党与人民军队的热爱。
这一晚,是不平凡的一晚,是充满了喜悦的夜晚。在被黑暗笼罩的夜晚,共产党的军队和百姓欢聚在一起,用蜡烛、用篝火、用对革命无比忠诚的心,战胜了黑暗,创造了光明。在这一刻,也许革命没有完全取得胜利,周围仍存在诸多危机,但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却无所畏惧,坚信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将“八一”二字,永久、有力地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朱德摆宴为起义
1927年7月31日,南昌起义前夕。这天的南昌城一如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殊不知,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涌动着滚滚暗流。
距离发动起义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共产党方面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奇怪的是,在起义中担负着重要角色的朱德,并没有同其他人一起忙个不停。相反,他正在大士院32号房内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朱德当时在共产党内虽还不是很有名,掌握的部队也不是很多,但是对革命的忠诚却是一等一的。他上过云南讲武学堂,受过正规的军事化训练,参加过护法战争,在滇军中很有名气。他知道南昌起义就要发动,也想为起义多做一些贡献。于是,他找到了周恩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说:“别看我手上兵不多,但滇军中的军官们都还要给我几分面子的。为了起义的顺利发动,我想利用我的关系,在起义爆发前摆个宴,把南昌城里几个滇军的团长都请来,让他们无暇察觉暴动。”
周恩来一听,这的确是个好的提议,没有怎么犹豫,就同意了,并嘱咐道:“在保障你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能多拖住他们一时就拖一时。”
朱德点了点头,郑重地答应道:“一定会尽最大力量完成这项任务。”
到了31日,南昌城中的几位团长都笑呵呵地迈进大士院32号的大门。32号院内灯火通明,还有几个歌女随着伴奏“依依呀呀”地唱着曲儿。朱德在屋内来回走动,四处招呼着各位团长。
客人到齐后,朱德也回到酒席上正式落座。饭桌上免不了敬酒划拳。在朱德蓄意的安排下,他总是多划拳少喝酒,几位团长喝酒都喝高了,谁也没有注意到朱德的这些小动作。有人搂着朱德的肩膀说:“玉阶兄,今天真是让你破费了。改天我也请你去我那喝酒。”
朱德笑着满口答应:“行,行。有时间一定去。”
一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酒足饭饱的各位团长,纷纷靠在椅子上,听着歌女用甜腻的嗓音唱着小曲小调,半醉半醒。朱德看看时间,离起义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让这场宴席到这里结束。朱德从椅子上坐起来,对几位团长提议道:“聚一次不容易,咱们凑两桌,打打麻将,如何?”
赴宴的团长有几个麻将迷,平时摸着麻将牌就不松手。他们听到打麻将立刻来了精神,高兴地附和着:“好好,好久没有摸麻将牌了,今天要和几把大的。”说着还拉着不好此道的团长也坐到了牌桌前。
朱德见几位团长上钩,心中暗喜,连忙叫人拿来麻将,开始玩起来。打麻将这种事情,就是打起来容易忘了时间,几位团长连表都不看,只记得盯着牌桌,脑子里除了麻将,什么都顾及不到了。但是,朱德清醒得很,他时刻注意着时间,对于麻将牌却没有那么在意,打了这么久,都没有胡过牌。
一个团长又胡了牌,笑得很开心,调侃朱德道:“玉阶兄,你今晚手气不行啊。”
朱德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说:“手气不行!再来再来,这回我一定要胡把大的回回本。”
突然,滇军中的一个副官急急跑来。一个团长看到,皱着眉教训道:“不是说今晚不办公吗?跑来做什么?”
副官已经顾不得团长的教训了,急声说道:“诸位长官,大事不好了。有消息来报,叶挺、贺龙的部队暗中集结,共产党马上要举行暴动了!”
此话一出,在场的滇军团长都是一惊。朱德也在心中暗叹:有叛徒!不过他表面上仍镇定如常,说道:“现在这个局势,天天都说共产党要搞暴动,弄得草木皆兵。我看这次又是虚惊一场,还是继续打麻将实在。”
副官看朱德像是不信,忙说:“朱总参,这次的消息非常可靠,绝对不是假消息。各位团长,还是赶快跟我回去吧!”
其他团长听后酒醒了大半,这种军情是宁可错信也不能错过。几位团长对朱德说:“玉阶兄,今日实在是不能耽搁,这麻将改日再打。我们先告辞了。”
朱德心知此时再强留,就会引起怀疑了,况且他也要赶快向起义指挥部报告军中出现叛徒的事情,也就没有强留他们。他只是说:“那几位还是快些回去吧,这事的确马虎不得。”
送走了几位团长,朱德也从后门马不停蹄地赶到南昌起义指挥部所在地——南昌大旅社。他向指挥部汇报了叛徒的事情,并告诉他们此时滇军几位团长估计已经开始筹集兵马准备对付起义军了。周恩来等人得知此消息后,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南昌起义提前两小时发动。
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苍穹,一个新时代的序幕由此拉开。
陈毅追军费周折
武汉军校中有许多共产党员,陈毅就是其中一个。后来,武汉军校全校师生改编为第二方面军教导团,成了一支由中共掌握的武装力量。南昌起义前夕,教导团的学员们奉中共之命,准备随张发奎第二方面军东进。当时是准备让教导团的学员支援南昌起义。
由于南昌起义提前爆发,当教导团到达九江时,整个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昌起义的爆发,使国民党和共产党彻底决裂。教导团的学员是乘船到达九江的,刚下船就被张发奎的部队缴了枪。当时教导团的学员对这突来的变故有些茫然,陈毅也是如此。
大家正迷惑的时候,张发奎对教导团的学员讲道:“就在前几天,贺龙、叶挺跟着共产党在南昌叛变了!现在国共已经分家了,所以,咱们部队中也要分一分。我知道你们之中有许多共产党人,我也不难为你们,可以放你们走,总之是不可能再留在我的军中了。”
南昌起义爆发了!陈毅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他迫切地想赶到南昌,追随起义军一起战斗。
教导团中虽然共产党员多,但是大家并没有暴露身份,所以张发奎也不好肆意驱逐。再加上叶剑英的力保,教导团虽被暂时缴械,但大部分共产党员仍旧是安全的。唯独陈毅等人的共产党身份是公开的,不能继续留在教导团了。于是,陈毅在妥善安排好教导团内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后,与同样暴露了身份的共产党员肖劲连夜离开了九江。
陈毅和肖劲的目的很明确——去南昌。但是前往南昌并不容易。因为南昌起义的关系,国民党盘查很严,百姓家和旅店都不允许留宿当兵的。陈毅和肖劲只得花钱买了两件普通百姓的衣服换上。陈毅怕耽搁了时日,会再发生变故,没敢休息,连夜赶了100多里路。
8月5日,二人终于来到了距离鄱阳湖不远的小镇姑塘。这个小镇的国民党管理比较松懈,陈毅与肖劲终于搭上了前往南昌的客船。
陈毅、肖劲二人是在8月6日晚上到达南昌的。他们一到南昌就立刻按照原来留下的方法,试图与组织取得联系。他们赶到接头地点,却发现已经人去楼空。不仅如此,南昌城内四处都是国民党设的关卡。陈毅的心顿时一沉——起义军怕是已经撤离南昌了!
为了不引起注意,陈毅与肖劲没有四处打听,也没有在街上四处闲逛,而是进了一家小茶馆。傍晚茶馆的生意正好,许多人吃完饭,都跑来茶馆坐一坐,和周围人聊聊天。所以,这种聚集着普通老百姓的茶馆是最佳的消息获取处。
陈毅与肖劲挑了中间的一个位置坐下,周围几桌的谈话,他们都可以听到。陈毅要了一壶茶,与肖劲一边喝茶一边听周围人的闲聊。
茶馆里总是热热闹闹,说什么的都有。陈毅左边那桌刚刚还在说自己孩子的趣事,现在又突然换成哪家富商得罪了权贵破产了。肖劲听得有些不耐烦,想走。陈毅示意他耐心留意。不一会儿,坐在肖劲后面的那一桌忽然有人说道:“那天晚上的枪声听见了吗?”
另一人说:“能听不见吗?枪声像爆豆似的,就没停过,吓人啊。”
“哎,听说是闹起义。要是我说啊,闹得好,现在这日子不太平,今天打那个,明天打那个,能不闹革命吗?”
“瞧你说得这么眼热,你也去闹好了。”
“小点声!这话可不能乱说,现在提一提都有可能掉脑袋。”说完,那人就嗑起了瓜子。陈毅以为他们不会再
谈了,不料那个人又问道:“也不知道那股起义军跑哪去了。”
“听说往临川方向走了……”
终于听到想知道的消息了,陈毅与肖劲相视一笑,抓了一把瓜子,付了账,离开了茶馆。
离开茶馆后,陈毅与肖劲也不准备在南昌久留,他们要连夜动身,去追赶起义部队。不过,当时南昌船只排查也很严格,晚上出船必定会受到审查的。陈毅与肖劲只能在码头的一个破船里睡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他们就找到一个好心的船夫,将他们送到离临川不远的李家渡。
几经周折,陈毅与肖劲终于在8月8日这天,追上了起义部队。陈毅很快就与周恩来、刘伯承等人见了面,心中别提多高兴了。他跟周恩来说:“很久没有这么急地赶路了,觉都没怎么睡。”
当时起义部队行军状况并不理想,因为国民党追兵不断,起义军行军过程中面临着大大小小的战斗。行军过程又苦又累,不过陈毅却并不在乎,只要能找到大部队,跟着党的军队走,怎么样都是是开心的。
不过没多久,周恩来、贺龙等人决定派陈毅与肖劲留在临川城内,与赣南地区一支自称“农民建国军”的农民武装取得联系。这本是个简单的任务,那支农民武装也已同意与中共合作,只等对方派出代表,双方再细谈一下就可以了。想不到的是,起义部队离开临川没多久,国民党的追兵便来到了临川。陈毅感到不妙,那支农民武装到现在还迟迟不来,恐怕是已经变节了,连忙叫上肖劲趁夜色偷偷从临川城离开。
陈毅、肖劲又踏上了追军的路程。这次他们一夜急行五十多公里,终于在8月13日再次追赶上起义军大部队。归了队,陈毅找到周恩来,装作很委屈的样子,说道:“我可真不想在后面追着跑了,我这鞋都换了两双了。”
周恩来也明白陈毅的辛苦,笑了笑说:“不让你追在后面了。你去做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的主力七十三团的指导员,怎么样?”
这个团的前身是叶挺的独立团,是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力量。陈毅听后,毫不犹豫地答应道:“我愿意!”
就这样,陈毅的追军记,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
彭德怀为上井冈定军心
1928年8月,彭德怀、滕代远胜利举行平江起义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听说了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消息后,非常振奋,决定率部队奔赴井冈山,与朱、毛二人汇合。
但是,奔赴井冈山的道路并不平坦。平江起义结束后,红五军有两千多人,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阻止红五军与井冈山的朱德、毛泽东汇合,集结了十几个团的兵力一路追击红五军。一路上,红五军跋山涉水,一边应付艰苦的行军,一边要时刻提防身后的追兵,边打边走,长时间下来,部队疲惫不堪。
这一日,彭德怀率领红五军行进到江西万载大桥,突遭国民党三个团围攻。红五军完全没有想到此处会有敌军埋伏,匆忙迎战,战斗异常惨烈。最终,部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集中火力,杀出了一条血路,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不过,部队的物资丢失殆尽,人员减员也极为严重,全军只剩下五百多人。不得已,彭德怀只得带着这五百人退回平江、铜鼓、修水三县边境地区进行休整。
这次上井冈山的失败,对于彭德怀来说是极大的打击。部队休整期间,彭德怀常常一个人坐在一边思考。这一日,正在彭德怀苦思如何避开敌人主力到达井冈山时,滕代远走来了。滕代远当时是红五军的党团代表,彭德怀的得力搭档。
滕代远坐到彭德怀对面,也没有绕弯子,直接说道:“别老是只想着怎么上井冈山,现在军中内部问题比敌情还严重。”
彭德怀收回思绪,带着疑问看向滕代远。滕代远见他注意力转了过来,继续说道:“现在军心动摇,有几个士兵已经偷偷离队了。再不采取行动,我看部队就要散了。”
滕代远所说的情况,彭德怀是清楚的。部队遭受如此大的重创,部分战士对革命产生动摇是不可避免的。他也知道,只靠说已经不能打消战士们的担忧,必须以实际行动去证明希望是存在的。
就在这时,不远处正在休息的四大队中,有一个人猛地站起身,掏出腰中的枪,瞄准了彭德怀。电光火石之前,有人扑了过去,子弹划过彭德怀脚边的土地,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痕迹。此时,开枪的人已经被警卫员压倒在地。开枪的人是四大队的队长雷振辉,经过艰苦的斗争,他已经对革命丧失了信心,便决定铤而走险,射杀彭德怀向国民党邀功。幸亏警卫员反应快,扑了过去,这才使他的枪射偏。
这件事一出,红五军的战士们都慌了神,不知该如何是好。雷振辉虽然已被枪决,但是军心也因为这件事再次动摇。彭德怀知道,再不做些什么,这个队伍就别想顺利到达井冈山了。
随后,彭德怀把军中所有官兵召集到一起,他站在前面大声地讲道:“你们都是从平江起义时就跟着我的。我们在平江起义是为什么?是为了革命!革命不是说说就行的,会吃苦、会流血,你们之中要是有谁怕死、受不得苦,可以离开,我不会阻止。即使队伍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自己举着红旗上井冈山!”
彭德怀的一番话,大大鼓舞了军中士气,前几日的萎靡状态消失不见。同年的10月,彭德怀率领部队再次向井冈山进发。
最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着红五军边打边走,翻越了重重高山,跨过了条条河流,冲破了敌军的封锁线,历时三个多月,行程数千里,终于胜利到达井冈山,进一步扩大了红军的力量。
徐向前的海丰岁月
夏天到了,距离海丰城不远的山区,已经呈现出一片浓郁的绿色。这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无法吸引徐向前的视线。他看着山下被烈火烧尽的村庄,不禁想起广州起义结束后,他随红四师初到海丰时的情景。
那时刚经历过广州起义,队伍疲劳不堪。当部队到达海丰县城后,那种疲态几乎消失不见了,整个城市都弥漫着革命的气息,使每一名战士都为之振奋。海丰是东江人民心中的红都,群众对革命有着较高的认识,他们对革命队伍充满了热情。
红四师刚一进海丰县城,就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徐向前想,他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百姓挤在街道两旁,大声地欢呼着,庆祝着。家家户户门前插着的红旗迎风招展,远远望去犹如翻滚不息的红浪。两旁建筑物上写着“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的红字标语。当时,红四师的官兵有了回家的感觉:热情的百姓给他们送吃的,找住宿的房屋,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只是用手比划,就可以传达彼此间的感情。军民因革命联系在一起,相处如亲人。徐向前每次想起,都仿佛能感受到当时心中油然而生的那份温暖。
好景不长,国民党对海陆丰红区的不断扩大感到担忧,调集了数万兵力向海丰发起猛攻。由于当地共产党组织对客观形势估计不足,不愿放弃县城等城市,与国民党大军反复交战,致使红军损失惨重。
国民党为了彻底消灭革命力量,对海丰多个村镇丧心病狂的实行了“横扫千里赤地”的手段,将山区附近的村镇全部化为灰烬。在国民党一系列赶尽杀绝的政策下,困守山区的徐向前仅剩下四百多人的工农武装。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天前,师长叶镛因患了严重疟疾,无法随军转移,隐蔽在山间草棚中,但最终还是被敌人发现,英勇就义。这件事对徐向前打击很大,但同时也激励了徐向前坚持革命的决心。他看着被烧毁的村庄,想着叶镛的牺牲,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誓死要将革命坚持到底!
部队中虽然只剩下四百多人,但这四百多人都是对革命无比忠诚,战斗力强的战士。徐向前将他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坚持,胜利终会属于我们。国民党围山这么久,却从未真正将我们打垮。我们是有着野草一般韧劲的军队。春风一吹,我们又会精神百倍,为革命英勇奋战!叶师长牺牲了,但我们要带着叶师长的信念战斗到底!”
就这样,徐向前带领着队伍继续在山区坚持游击战斗。饿了就吃野菜、野果,没有遮挡风雨的地方,就自己找材料搭草棚。那时国民党还会用飞机向山区洒劝降的宣传单,徐向前就组织战士将宣传单收集起来点火用。在一次游击战中,有个战士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天然温泉,报告给徐向前。徐先前一听大喜,对战士们说:“咱们这是皇帝级别的待遇,不仅整座山是咱们的‘洋房’,没想到这‘洋房’还有温泉!”战士们都被徐向前幽默的话逗得哈哈笑起来,完全没有了被围困的萎靡之气。
这种对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也就是共产党领导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之一。因为一切困难在他们来说,都是胜利前夕的考验。这些考验,是没有克服不了的。
阁楼上的入党仪式
经过秋收起义的失败,毛泽东对共产党领导军队的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三湾村,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改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罗荣桓当时是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党代表。自从秋收起义部队经过三湾改编,命名为工农革命军,罗荣桓对革命又有了新的认识。秋收起义的失败,也没能影响罗荣桓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坚定信念。他一直非常钦佩毛泽东的才干,对毛泽东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他是举双手赞同的。
三湾改编结束后,部队继续行军。罗荣桓所在的特务连一直跟随毛泽东沿湘赣边界南下。这一路国民党不断派兵进行骚扰,一路上大小战斗不断。罗荣桓一边参与战斗,一边沿途进行宣传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连队建党上面。特务连中党员不多,许多普通战士连团员都不是,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的需要极为迫切。
罗荣桓待人和善,虽然是党代表,但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同战士们同吃同睡,战士们都很喜欢他。有一次部队原地休息,大家围着罗荣桓一起谈话,罗荣桓告诉大家,他准备在连队中发展几名党员。大家一听都很振奋,纷纷踊跃报名说要入党。
罗荣桓见大家入党热情这么高,很开心,笑着说道:“入党可不是儿戏,成为党员,就要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能吃苦,不怕牺牲,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
一个小战士说:“您看我能入党吗?我这人就是吃得多,总是饿。不过我真的一心跟着党干革命。”
罗荣桓听了哈哈笑了起来,对那位小战士说道:“吃得多又不是缺点,吃得多长大个子。只要对党忠心,坚持革命,经得住考验的同志,都可以成为共产党员。”
经过罗荣桓的一系列宣传,特务连的战士都踊跃申请加入共产党。罗荣桓经过再三考虑,从中选了八名发展对象,让他们填写了入党表格,准备将他们发展为特务连第一批党员。
1927年10月22日,部队进驻江西省遂川县的大汾。大汾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情并不严重,部队决定在此进行休整。罗荣桓决定趁此机会,为特务连的八名战士举行入党仪式。
当天晚上,罗荣桓借用老乡家的一个阁楼举行了入党仪式。罗荣桓一个人对阁楼进行了简单的布置。在阁楼的前方正中间,摆了一张桌子,桌沿压了一张红字,红字一直垂到地面,上面用毛笔写着“C.C.P”三个英文字母和入党誓词。在桌子的前面放了几张破旧的条凳。
会场刚布置完,八名新党员就来到了。几个人满脸通红,腼腆地笑着,不知道的还以为今天要办喜事呢。罗荣桓招呼八名新党员在条凳上坐下。几个人正襟危坐,很是紧张。罗荣桓揶揄他们说:“不要这么紧张,你们今天又不是来当新郎官的。”几个战士听了哈哈笑了起来,紧张的情绪得到了缓和。
说笑间,毛泽东、曾士峨、张宗逊三人也赶到了。入党仪式开始。罗荣桓作为主持,率先开口,他先向八名新党员介绍道:“这里写的‘C.C.P’是中国共产党的缩写。”之后,他又向几位党员重复了党的宗旨、方针,党的纪律原则,几名新党员也分别谈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决心。接下来,就是要宣读入党宣誓词。宣誓词由毛泽东领读。
毛泽东站在会场前方,右手握拳高举在脑侧。八名战士也随着毛泽东一起举起右手。毛泽东缓缓开口,带领八名新党员高声宣誓道:“牺牲个人,严守秘密,积极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桌子上的煤油灯发出昏黄的光亮,映照着写着入党誓词的红纸。整间小小的阁楼,仿佛已经被温暖明亮的红色所填满。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曾回忆道:“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小组深入到班排,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从总结历史经验来看,意义是伟大的……毛主席提出支部建立在连上,小组设在班排,与群众直接联系,这对于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起了决定作用。”
“野菜展览会”
1936年5月,红军总司令朱德已经团结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挫败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企图另立中央的阴谋,率领部队回师北上,准备第二次过草地。
第一次过草地时,红军因为对草地环境不了解,缺乏经验,食物不充足,致使队伍损失极大。根据第一次过草地的经验教训,部队行军至甘孜炉霍县境内时,停下来进行短期休整,打算在休整期间,为过草地做充足的准备。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如毛线衣、毛皮鞋、草鞋、帐篷等,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准备出充足的粮食。第一次过草地的时候,每个战士只能分到三四斤的干粮,此次,总部要求分给每人干粮30至40斤,咸盐2斤。不过,说起来容易,实际落实却不容易。甘孜炉霍县境内人烟稀少,老百姓也都很贫困,筹备粮食成了大问题。
这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甘孜地区的大草原被鲜花与绿草装点,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时,从西南方向缓缓走来十几个人,这十几个人里有穿着民族服饰的当地藏族百姓,还有头戴红星八角军帽的人,再仔细一瞧——这不是朱德总司令和几位红军战士嘛!
那几位当地藏族百姓,围着朱总司令,一边用当地方言说着什么,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在向朱总司令讲解什么。期间,朱总司令时常弯下腰,从地上挖出一些植物。他拿着挖出的植物送到鼻子前闻一闻,又递给其他红军战士和藏族百姓看,几个人相谈甚欢,偶尔还会发出一阵愉快的笑声。
原来,朱总司令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特意向当地百姓询问这一带有什么可以吃的野菜。当地老百姓很热情,在弄清朱德的用意后,答应带他们在大草原上边挖边教他们如何分辨野菜。于是,朱德组织了一个由炊事员、饲养员、警卫员组成的10余人小队,与当地百姓学习如何分辨和挖掘野菜。
这支小分队收获颇丰,不到半天,就采集了满满一口袋野菜。这次采集是试验性质的,回去后大家将野菜分类、洗干净,然后用水煮一遍,等煮好后,再加点儿盐炒一炒,一盘炒野菜就做好了。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尝了一口,谁知味道还真不错,都说是长征以来第一次吃到的新鲜蔬菜。
朱德见挖野菜的效果很好,第二天就又组织了一支40余人的采野菜大队,亲自率队,浩浩荡荡地向广大草原进发。人多力量大,这次队伍的收获比上次还要大。大家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野菜。有的野菜,这个人说没吃过,另一个人说吃过,还有的谁也没吃过,大家也采了回去,准备让医生化验化验。
朱德见此情景,想道,红军队伍里的战士,来自五湖四海,各不相同,何不将这些不知名,不能辨认的野菜拿回去让更多的战士看一看,辨一辨?想到这里,朱德就吩咐大家将野菜分类整理好,用水养起来——他要举办一个野菜展览会!
没多久,野菜展览会就隆重开幕了。60多种奇形怪状的野菜,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地排列在红军大学的操场上。此次参展的野菜有许多常见的野菜,像野韭菜、野蒜、野芹菜等。同时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像有一个野菜,样子很奇怪,菜叶长得像牛耳朵,以奇怪的姿势向前伸着。一个战士拿着这个怪模怪样的野菜看了半天,忽然惊讶道:“这不是牛耳大黄吗?这可是中药材哩。”
这话被站在一边的朱德听到,朱德走过去拍拍这个战士的肩说:“中药材也来参加革命啦,现在应该叫它‘革命菜’喽!”
大家听了朱德的话,都为朱总司令的幽默逗得哈哈笑起来。“革命菜”的事情也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传开来。上山挖野菜,储备“革命菜”的行动,为解决红军第二次过草地的吃饭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红军战士在这件事上所体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长征路上道别离
漫漫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不仅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还要时刻提防身后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一路上充满了艰辛与危机。
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是位外表温顺,而性格坚强的女性。她随红军队伍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从不要求享受特殊待遇,从不抱怨行军艰辛,她同众多男同志一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二渡赤水以后,有孕在身的贺子珍即将临产,无法徒步行军,被安排躺在担架上,特殊连队的连长侯政、外科医生李治和一位女看护,前后紧随着担架走着,时刻关注着贺子珍的情况。当时红军并未完全甩开敌人的追击,经常能听到不远处传来的炮声与机枪声。
贺子珍就这样躺在担架上又走了两三天,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她躺在担架上疼得一动不能动,豆大的汗珠不断从她的额头上滑落。侯政看到贺子珍痛苦的神情,心中焦急万分,但此时后面的敌人没有完全甩开,机枪声与炮声不间断地从后方传来,形势紧迫万分,他只得让担架员加快速度,尽
量往前赶。
随着旅途的颠簸,贺子珍的疼痛好像又加剧了,从不示弱的她,口中不断地传出痛苦的呻吟。侯政心中暗道糟糕,这恐怕是就要临产了。侯政连忙找来队伍中的董必武,焦急地询问董老:“董老,贺子珍同志恐怕是要生了,这可怎么办呐!”
董必武此时心中也极为焦急,沉默半刻说道:“还是加紧往前赶,尽量找到房子。”
大约又走了二三里路,队伍终于在山旮旯里发现三间茅草屋。屋子的主人不在家,侯政和董老也顾不得其他,赶快让人把贺子珍抬到屋中的**。等安排好一切,除了医生和女看护留在屋中,其余人都退守门外。不知过去多久,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从屋中传出,等在外面的董老和侯政瞬时松了一口气,一直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众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没多久,敌人的枪炮声再次响起,看来敌人又要追上来了。这时,医生打开屋门,董老进到屋中,看到看护人员正把孩子抱给贺子珍看,并告诉她说:“是个千金。”
此时贺子珍虽然虚弱,但看着孩子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尽是关爱与怜惜。看到这样的贺子珍,董老忽然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因为按照部队规定,孩子不能随部队一起长征,必须要托付给当地百姓照顾。
贺子珍恋恋不舍地将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开,看向董老,开口说道:“董老,你不用说,我都明白。这孩子能平安生下,我已经很感激您了。她能跟着人民长大也很好……”
说到这里,坚强的贺子珍也为即将到来的骨肉分离而落下泪来。就在这时,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情况刻不容缓,董老连忙让担架员抬着贺子珍撤离。
董老把刚睡熟的孩子用布包好,放在**,又把30块大洋放在孩子旁边。枪声越来越清晰,敌人越来越近,侯政催促董老赶快离开。董老却从挎包里取出纸笔,在桌子上写起信来。信中写道:
本户主人鉴:
我们是为穷人服务的工农红军,今天在苗家借地生子,实在出于万不得已。望千万不要听信土豪劣绅的欺骗。因军情紧急,此子无法携带,深望老乡将他抚养成人,不胜感激。今留下大洋三十元……仅表微意而已。
红军休养连 必武留
信刚写完,一个战士就急匆匆地跑进来对董老和侯政说道:“快走吧,再不走来不及了。”董老将信叠好,放在了孩子身边,用30块大洋压好。临走前,董老又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流着革命血液的孩子,转身出了门,去追赶大部队。
留声机结情谊
中国工农红军是人民的队伍,革命再艰苦,再困难,也要事事以百姓为先,服务于人民。在黔东南地区,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红军的故事。
当地有个农民叫邰安义,他有次外出,刚走到报京寨旁的小路附近,就看到有支军队徐徐走来。邰安义虽然没和军队打过交道,但听人说,军队里的人都凶得很,得罪不起,连忙向身后的林子里躲去。
谁知,还没有进林子,邰安义就被那支军队的人发现了,其中那个带头的人冲他喊道:“老乡,别怕!我们是红军,不伤害老百姓。”
邰安义听到后,停下了脚步,但心中还是有些胆怯。那个带头的红军,已经跑到邰安义身边,亲切地对邰安义说道:“我是部队的指挥员。老乡,你熟悉去施洞口的路吗?”
邰安义点点头,回应道:“熟悉,我常去那里。”
红军指挥员一听,很开心,又询问道:“我们要去施洞口,老乡,能请你帮我们带下路吗?”
邰安义此时已经因为这个亲切礼貌的指挥员,对红军放下了戒心。于是,他热心地答应道:“那你们就跟着我走吧。”
邰安义带着红军经过龙奔、廖洞、清江,逆清水江而上,向施洞口方向行军,最后经由施秉县平兆,终于走到了台江的施洞口。
成功到达施洞口的红军非常感谢邰安义,留他在施洞口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邰安义怕家人挂念便向红军辞行。临行时,红军指挥员非要送邰安义几个银元表示感谢。邰安义为人老实,坚决不收。指挥员又拿过一支枪,邰安义还是直摇头。指挥员指了指外面的军马,问道:“那送你匹马吧。”
“不要,不要,这么好的马,给我浪费了,还是你们行军用吧。”
红军指挥员却执意要送邰安义一些礼物作酬谢,便干脆直接问道:“老乡,你带我们走了70多里的山路,我们一定要送你些东西表示感谢,你喜欢什么就尽管说吧。”
邰安义见指挥员如此诚心,就小心翼翼地向指挥员说:“我……我想要你们那个大音箱。那东西好厉害,又会唱歌,又会唱戏,我们京侗家从没见到过。寨上老小都爱唱歌唱戏,如果能让我带着这个回去,他们一定很高兴。”
邰安义说的,是队伍里唯一的一部留声机。这部留声机是部队的“宠儿”,每次打完一场大胜仗,部队进行休整的时候,大家总要用它来播放音乐和戏曲,来纾解长久行军打仗的紧绷情绪。指挥员看看邰安义渴望的眼神,思考了片刻,还是同意了邰安义的请求,说:“好,我们就把这部留声机连同唱片送给你。”说完,就把留声机交给邰安义,还亲手教他怎么使用。
邰安义学会后,背起留声机与红军战士们告别,兴高采烈地赶路回家。
等到邰安义回到报京寨,按照红军指挥员教给他的方法打开留声机,留声机里的音乐一响起,全寨子的人都跑出来听。大家围着留声机站成一圈,向邰安义问东问西。有人问他:“红军待你怎么样?”
“好!”邰安义笑呵呵地说道,“红军指挥员说话和和气气,不打人也不骂人,对我尊重得很哩。”
众人静静地听着留声机中传出的音乐,从内心深处感谢红军。
对待病号如春风
贺老总,就是贺龙,全军上下出于对他的爱戴都喜欢叫他“贺老总”。贺龙戎马一生,不仅擅长带兵打仗,还很关心手下战士。
1931年5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打下了房县县城。红军一进城,就受到城中百姓的热烈欢迎,百姓们自发地领着红军去清查土豪劣绅的粮仓和财物。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清查工作进展得很顺利。红军把清查出的大量粮食和财产整理划分,分给了当地穷苦老百姓。
在这次清查工作中,红军还得到了一个意外收获。清查大财主黄员外的花园时,一个战士在花园墙角下挖出一个坛子。坛子里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模样奇特的大块根。这大块根分量不轻,大约有半斤重,又白又嫩,有茎有须,仔细看起来,形状有些酷似人参,但又不像人参。
大家都认不出这是什么,但既然放在坛子里藏得如此隐蔽,想必是个宝贝,大家对这个奇怪的东西好奇不已。直到军部没收委员会的一位同志来了,大家才知道,这个长相奇特的大块根,原来是何首乌。
何首乌,中医用的滋补良药,有安神补脑、健脾活血等功能。而中国千年来,关于何首乌的传说数不胜数,大多都将它封为滋补神药,更有甚者说它可以使白发变黑,返老还童,延年益寿。虽然传说中的奇效大多是传奇之言,但它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疗效这点却不假。尤其是现在红军手上的这一种,根块又大又嫩,效果更高。
大家一听说这何首乌如此贵重,都要求军部没收委员会的同志把这支何首乌交给贺老总,说要贺老总好好补一下身子。
何首乌送到军部,贺龙一看,就哈哈笑起来:“我没病没灾,怕是无福消受这宝贝。”
警卫员见贺龙不收,说道:“老总,这是百姓和部队上下一致要求给您的,他们说您日夜操劳,都累瘦了,要您用这个补补身子。”
贺龙摆摆手,说:“战士们负伤流血,他们的身体比我更需要滋补,把这个送到病房,给伤员补身子吧。”
警卫员按照贺龙的吩咐,把何首乌送到了病房,但伤员们却说:“首长们整日整夜劳累操心,还要指挥全军作战,比我们更需要滋补。”执意不肯收下,非要将这何首乌送还给贺龙。
警卫员只好又将何首乌送回到贺龙面前。贺龙看着这何首乌,心想这样送来送去不是个办法。他沉思片刻,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带着警卫员去小河边钓了几尾大鲫鱼,又托炊事班的战士把鱼和何首乌一起作为食材,煨出一锅汤。
贺龙亲自端着汤去了病房,他一进门,便对病房中的几个伤员说:“今天改善改善伙食,我给大家送来一锅神仙汤。”说着,还怕战士们约束不好意思喝,自己先喝了一勺子,然后用搪瓷杯给每人都分了一杯。伤员们一口一口喝着杯子里的鲫鱼汤,心里别提多感动了。
贺龙看大家高兴地喝着汤,心里也是喜滋滋的,他对大家说:“同志们,你们今天喝了这宝贝的鲫鱼汤,全是托了老百姓的福。等你们康复了,可别忘了多打胜仗,回报咱们老百姓。”
伤员们听了贺老总的话,齐声回答道:“好!”
爱护战士如手足
1935年冬天,红三十军来到西康省道孚县的大唐坝。当时天气寒冷异常,寒风夹杂雪花席卷着大地。红三十军的战士因长久的行军作战身体疲惫不堪,身上的衣服也已经再难抵御寒冷。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从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紧皱的眉头就再没展开过,而此时到了大唐坝,神色就愈加凝重了。
大唐坝地区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农场,里面圈养了2万多头牦牛和3万多只羊。如果能与牧场主沟通顺利,红军就可以获得重要的补给,一直被寒冷与饥饿折磨的战士就可以好好地度过一次休整期。可惜的是,牧场主罗喇嘛是当地有名的恶霸,自己组建了两个营的反动武装,当地没有人敢招惹他。不仅如此,罗喇嘛为了捞得更多好处,还与国民党勾结,共同对付共产党。
红三十军指挥部内,李先念对军长程世才说道:“罗喇嘛有两个营的反动武装,国民党也派来了川军刘文辉的两个团……看来又是场硬仗啊。”
程世才认同地点了下头,并坚决地说道:“但再硬也要打!”
红三十军先派出先遣队与敌人展开初次交锋,紧接着程世才与李先念也率大部投入战斗。此场战斗异常激烈,敌人为了阻止红军的攻势,连飞机都用上了。国民党的飞机在天空中呼啸着盘旋,不时冲地面上的红军“突突”地进行扫射。骑兵连的冯德光排长不幸被击中了肩膀,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正在前沿阵地视察的李先念正好看到了这一幕,连忙跑过去查看冯德光的伤势。冯德光此时已经进入昏迷,用纱布进行了简单包扎的伤口还在往外冒着血。李先念将自己的棉大衣脱下来盖在冯德光身上,又命令自己的警卫员同另外两名战士将冯德光护送到红军医院。
接到命令的警卫员有些迟疑,他担心李先念的安全。李先念明白他的心思,再次命令道:“救人要紧,不用管我,你们快去。”
警卫员这才与其他两位战士抬着冯德光向军医院跑去。而李先念则留在前沿阵地,与其他战士继续战斗。
经过全军上下的不懈努力,罗喇嘛的反动武装与国民党的两个团被歼灭了,红三十军缴获了成堆的战利品。
战斗胜利后的第二天,李先念带着李伯钊、王定国、易维军等新剧团的人一同去军医院看望伤病员。一进病房,李先念就高兴地对大家说:“我代表军党委和全军指战员看望大家来了。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大唐坝这一仗,我们胜利了!”
说完,病房里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伤病员脸上的病容都因这喜讯而消散。李先念看到大家如此高兴,自己也笑得合不拢嘴。等大家激动的心情稍有平复,他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好消息。我们这次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大家接下来的行军路上不用再饿肚子喽。”
紧拉着,李先念就挨个查看每个伤员的身体情况,关心地询问他们身体恢复的情况。当走到冯德光床边时,冯德光激动得想要从**坐起来,李先念连忙阻止了他的动作,让他躺下,关切地询问道:“你的伤好些了吗?”
冯德光的眼眶微微泛红,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回答道:“已经好多了,政委。”
李先念微笑着说:“那就好,你要好好休养,争取早日康复,大家都等着你归队呢。”
冯德光用力地点点头,说道:“好!”
等看望完所有伤员,李先念站在病房中间,对大家说道:“这次胜利,有你们很大的功劳。我给大家带来了些战利品,犒劳犒劳大家,新剧团的同志还要给你们表演节目表示慰问,大家想看什么节目,尽管说。”
话音刚落,伤病员们就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想看的节目,整个病房都因李先念的关爱而沉浸在一片快乐与愉悦之中。
李先念对待士兵,就像红三十军中流传的一首歌谣中唱的那样:
山鹰展翅满天飞,红军有个李政委。
爱护战士如手足,对待病号像宝贝。
行军帮助背背包,宿营帮助盖热被。
群众见了笑眯眯,白匪一见倒了威。
俘虏的“待遇”
在红军队伍中,提起红五军军长彭德怀,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说他用兵如神,敌人见了他只能丢盔弃甲四处逃窜;还说他对待战士亲如一家,没有一点首长架子。总之,那时候关于彭老总的传言有很多,许多红军战士都希望能见一见这位叱咤风云的大军长。
1930年6月,刚在湖南平江县取得战斗胜利的彭德怀,又率红五军向湖南长沙进发。在行军至金井镇时,与国民党湖南军阀何键的两个师遭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彭德怀与滕代远的指挥下,红军胜利攻下金井镇,何键的两个师的部分残兵向长沙逃窜。此场战斗红军收获颇丰,国民党败军逃跑时,丢下了许多武器装备。这些装备最后大多归了红军所有。当时参加战斗的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游击队不比正规红军,武器装备很简陋,许多游击队员都分不到枪,只能用梭镖和大刀之类的冷兵器。所以,游击队员见到地上的武器,都感觉如获至宝。
有一个游击队员手握着刚从俘虏身上缴来的步枪左摸摸,右看看,爱不释手。彭德怀看到了,就过去问他:“你们不喜欢这个大家伙吗?”说着,指了指路边的一挺重机枪。
那个游击队员看了看重机枪,说道:“这个家伙这么重,拿不动,还是步枪好。”
彭德怀听了哈哈笑起来,说:“拆开了,让几个人分着拿不就能拿动了吗?这东西可是好东西,顶十几支步枪呢。”
“可我们不会拆。”
“我来教你们。”说完,彭德怀就弯腰拆起来,一边拆解机枪,一边细心地对游击队员讲解。
当时,这个游击队员并不知道眼前这个教他拆机枪的人就是红五军的军长。他只觉得眼前这个老兵又热心又厉害,心里很是佩服。
彭德怀讲完拆卸方法,望了望跪在路边的俘虏,忽然走到俘虏身边说:“都跪着做什么,快起来,放下枪我们就欢迎。”俘虏一时没人敢动,彭德怀又问:“你们谁会用机枪?”
一个俘虏小心翼翼地指着另一边的几个人说:“他们机枪班的都会。”
彭德怀走到机枪班那几个俘虏身边,弯下腰向其中一个俘虏问道:“你以前在家是做什么的?”
“帮财主放羊。”
彭德怀又转头问另一个人:“你呢?”
“种地。”
彭德怀站起身,环视了一圈周围的俘虏,向他们问道:“你们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吗?”
周围十几个俘虏一听,顿时惊喜万分,忙向彭德怀磕头、作揖表示感谢。彭德怀拉起一名俘虏说:“都起来,我们不兴这一套的。”
说着,彭德怀又走回那个游击队员身边,说道:“让他们教你打枪怎么样?”
那游击队员一听要俘虏教他打枪,撅着嘴说:“不要!我看见俘虏就生气。”
彭德怀听了,笑了笑,说:“你教他们学习革命思想,他们教你打枪,互帮互助,以后大家都是好同志。”
游击队员一听,想了想觉得有理,就点了点头。这时,滕代远和警卫员也赶了过来,警卫员见到彭德怀,松了一口气,说:“彭军长,可找着你了。”
一听“彭军长”,那个游击队员和边上的俘虏们都震惊不已。他们万万没想到,面前这个平易近人的“老兵”就是红五军的军长。
彭德怀对还在惊讶的游击队员说了句“这几个俘虏就交给你们了,记得互相学习”,随后跟滕代远和警卫员离开了。
红五军没有休息,乘胜追击,向长沙城进发。很快,红军就攻进长沙城,彭德怀沉着指挥战斗,并命令之前带着重机枪的游击队员带着几个人驻守长沙东门,彭德怀还嘱咐道:“把机枪架在城楼上,灵活应用。你那个俘虏教官呢?叫他来指导你边打边学。”
话音刚落,“俘虏教官”就急急跑过来躺在地上呼呼直喘,说着:“长官,我从没走过这么急的路,我一天没吃饭了,累死我了。”
彭德怀还没说什么,边上的游击队员先不高兴了,气鼓鼓地说道:“我们两天都没吃饭了,我们都没喊累,你喊什么!”
彭德怀怕俩人吵起来,连忙说:“好了好了,打了胜仗咱们今晚就大吃一顿。赶快到达各自的战斗岗位。”
听了这话,那个俘虏就从地上爬起来,跟着游击队员一起去驻守东门。他们几个人相互合作,守门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没让一个敌人进来支援,也没放一个敌人逃出去。
不仅仅是长沙战役,彭德怀戎马一生,率领部队赢得过无数次胜利。这不只是因为他有着高超的带兵能力与丰富的作战经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待”兵之道。彭德怀对待军中官兵一视同仁,对待俘虏也从不辱骂虐待,有许多俘虏都被彭德怀的英雄气概与正直所折服,毅然投靠红军,成为红军队伍的新鲜血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