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1 / 1)

王若飞

弟只有忧时之心。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王若飞(1896—1946),贵州安顺人。1915年在舅父黄齐声的带领下,参加“反袁运动”,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在内蒙古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度过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后,被共产党营救出狱。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同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书信内容

铭兄:

岁尾年头,最易动人怀抱。况我今日处境更觉百感烦心,念国难之日急,恨己身之蹉跎。冲天有志,奋飞无术。五更转侧,徒唤奈何!虽然楚囚对泣①,惟弱者而后如此。至于我辈,只有隐忍以候。个人生命,早置度外。居狱中久,气血渐衰,皮肉虚浮,偶尔擦破,常致溃烂。盖缘长年不见日光,又日为阴湿秽浊所熏染。譬之楠梓像章之木,置之厕所卑湿之地亦将腐朽剥蚀也。又冬令天短,云常不开,又兼房为高墙所障,愈显阴黑,终日如在昏幕中,莫能细辨同学者面貌。人间地狱,信非虚语。有人谓矿工生活,是埋了没有

死,大狱生活,是死了没有埋。交冬以来,吾日睡十四小时(狱规:晚六时即须就寝,直至翌晨八时天已大明方许坐起),真无殊长眠。当吾初入狱时,见一般老号友对于囚之死者,毫无戚容,反谓“官司打好了”,深诧其无情。后乃知彼等心理皆以为与其活着慢慢受罪,反不如死爽快也。

以上琐琐叙述大狱生活,吾兄阅后,或将以为弟居此环境中,将如何哀伤痛苦,其实不然。弟只有忧时之心。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现时所受之苦难,早在预计之中,为工作过程所难免,绝不值什么伤痛也。因此弟之精神甚为健康,绝不效贾长沙②之痛苦流涕长太息,惟坚忍保持此健康之精神。如将来犹有容我为社会工作之机会,固属万幸。否则亦当求在狱能比较健康而死。弟并无丝毫悲观颓丧之念也。

即如吾兄现时之生活,想来亦必有许多难处,不过困难内容性质与弟完全不同耳。弟处逆境,与普通人不同处,即对于将来前途,非常乐观。这种乐观,并不因个人的生死或部分的失败、一时的顿挫,而有所动摇。弟现时所最难堪者,为闲与体之日现衰弱,恨不能死于战场耳!每日天将明时,枕上闻军营号声,不禁神魂飞越!嗟乎!吾岂尚有重跃马于疆场之日乎?

1933年1月

注释

①楚

囚对泣即处境窘迫的人相对而泣。

②贾长沙:即贾谊,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因力主改革政制,为当时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长沙。渡湘水时,他有感而发,为赋吊屈原,以自伤悼。后为梁怀王太傅。怀王堕马死,贾谊郁郁自伤,常哭泣,不久去世。作者引用这句话时正身陷囹圄,但他心怀天下,只有“忧时之心”,所以说“不效贾长沙之痛苦流涕长太息。”

点评

这是1933年1月王若飞在狱中写给铭兄的信。在这封信中,表现了王若飞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31年11月21日,王若飞在包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度过了近6年的铁窗生活。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时时不忘与敌人作斗争。在监狱中面对监狱当局对犯人的种种残酷虐待,恶劣的生活医疗环境,他组织难友展开斗争。

他把学习看做是对敌斗争和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需要。在狱中王若飞组织难友学习,教难友识字,帮助大家提高文化水平,增长知识,了解革命道理。他还教难友法语、俄语,用拉丁语出墙报,向难友宣传革命真理,让狱方当局看不懂。直到1937年5月抗战爆发前夕,王若飞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