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中央领导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断(1 / 1)

西柏坡的故事 杨江华 783 字 1个月前

中央领导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断

这是中央大院机要处的李润民、仲一、王青林等人回忆中央领导在西柏坡的一点工作和生活片段。

1948年正值伟大的战略决战前夕,毛泽东、周恩米、任弼时率领前委的同志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实行了战略转移,历经两个多月,于5月26日胜利到达平山县西柏坡村,同后委和工委刘少奇、朱德会合。至此,中央书记处5位领导同志又集中到了一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住在村东头几个相连的院子里,朱德则住在隔一个山梁的后沟。中央机要科直接为5位书记服务,负责文件的收发、传递、誊写和保存。我们就在这个科工作。

今年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40周年,回忆往事,思绪万端,中央领导同志在西柏坡工作和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

中央5位书记迁到西柏坡村以后,为了保密和安全,仍用陕北时和过去用过的化名或代号,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周恩来称胡必成,刘少奇称胡服。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住的院子外面修了一个两米多高的土围墙,在他们住的房子后面挖了防空洞。从这时起直到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迁往北平,这个大院里的灯光经常是彻夜不息,在深夜里熠熠生辉。

多年夜行昼宿的军旅生

活,使中央领导同志大多习惯于夜间工作,凌晨5点左右睡觉,11点起床,然后到大院前面的苇塘边上散步,吃过午饭继续工作,直到次日黎明。中央的文件、电报,不论是政治的、军事的,大多是毛主席亲自起草,他不用秘书拟稿。特急的军事文件,一般起草后,交机要处译电先发出去,然后送刘,周、朱、任传阅,不是太急的文件,是传阅以后再发出。

在西柏坡短短的10个月中,毛主席先后写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批阅了大量文件,亲自制定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方针和部署。尤其是三大战役期间,前线的电报像雪片似的飞来,毛主席都一张张仔细看过,一份份考虑复电,发出指示,仅在辽沈战役中,发往前线的复电就达77份。

周恩来当时任军委副主席,并代理军委总参谋长,他的工作更为繁忙。他既要和毛泽东、朱德一起研究战局,又要听前方各战场的情况汇报,核实军事资料,起草电文,批阅文件。他记忆力超人,考虑问题非常缜密,对国民党兵力部署、人员变化了如指掌。一次作战室的同志送来一张战绩统计表,周恩来看过后立即发现碾庄地区被我军歼灭的黄伯韬兵团中的一个团漏报了。周恩来也是每天工作到凌晨,他只睡5个小时左

右,9点准时起床,以便把毛主席夜间的部署及时传达出去。

朱总司令多年的生活习惯是早睡早起,晚上10点钟左右睡觉,第二天早晨起床以后,散散步或打打拳,活动活动身体。到西柏坡村以后,他的生活习惯被完全打乱了。在指挥三大战役时,中央书记处5位书记几乎天天都要开会,每天晚上8点左右,他们就都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集体办公开会,这些会经常是开个通宵。朱总司令当时已年过花甲,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有时其他几位书记劝他早点回去休息,他总是说,这么重要的事,我回去也睡不着。平时,朱总司令还经常去军委作战室听取汇报,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任弼时是中央书记处最年轻的一位,但他的身体很不好,高血压、心脏病,太紧张了就容易头晕。淮海战役期间,任弼时一天几次与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商议战事,休息不好,以至于血压竟达200以上。当他觉得非常不舒服时,也只是靠在躺椅上休息一会。他说,能坚持100步就不走99步,在关系国家命运和人民前途的关键时刻,只能朝前走,不能往后拖。

在那难忘的日日夜夜,我们这些负责具体文秘工作的同志抄写文件、电报,送呈有关领导或整理归档,工作紧张而愉快。老一辈革命家们通宵达旦、不辞辛苦的忘我工作精神,使我们永生难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