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在西柏坡
人们习惯叫他“朱老总”,不仅仅是因为他年纪大、资格老,更是因为他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兢兢业业的忘我精神。在西柏坡,朱老总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
与儿子的一顿午饭
朱德虽一直忙于军事工作,但对儿子朱琦的管教却从没有放松过。
西柏坡时期,中央大院的食堂分中灶和大灶。按照规定,朱德在中灶吃饭,而他的儿子朱琦只能在大灶吃饭。不过,这天中午却破例了。他把朱琦叫到了自己身边,与他同桌吃了一顿午饭。
这既是一顿简单的父子聚餐,又是一节深刻的言传身教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一直在阜平县忙于土改试点工作的朱琦昨天回到了西柏坡。如果你认为这顿午饭是朱德心疼儿子,特意为他开的“小灶”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情的缘起还得归于朱德与儿子的一次谈话。当时,朱琦对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爸爸,全国就要解放了,我们终于可以进京享福喽!”
本是朱琦看到大好形势发出的一句感叹,可朱德却透过这句话咂摸出了别的味儿。他觉得,在目前胜利的形势下,需要对年轻人做做思想教育的工作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朱德叫上了儿子朱琦,说:“走,今天跟我一起吃吧!”朱琦跟着父亲来到了中灶食堂。
不一会儿,饭菜就上齐了。朱琦一看饭菜,顿时惊呆了:两碗小米粥、几个玉米面窝窝头、两盘素菜、两盘拌野菜。他原本以为,中灶的伙食会相对好点,哪怕没有山珍海味,起码带点荤腥呀!他夹起野菜,向朱德问道:“爸爸,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吃这玩意儿啊?”
朱德夹起一口野菜放到嘴里,有滋有味地嚼起来,说:“长征的时候,有些同志连这样的野菜也吃不上,最终离开了我们。常吃这些野菜,能让我们记住过去的艰苦岁月,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朱琦不再说什么,默默地吃着饭,心里想着父亲意味深长的话。
朱德见儿子不吭声,又继续说着:“前不久,毛主席刚刚在会上作了指示,告诫我们夺取全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必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你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好好想想全国解放后应当怎样做。”
听完父亲的话,朱琦的心里起了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吃完饭后,朱琦跟随父亲来到了他的办公室。简洁的办公室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的文件、资料和报纸等。他扭过头看看父亲,发现父亲的身上仍穿着发黄的旧军装和旧军鞋。望着父亲斑白的头发,朱琦突然心里一阵发热,泪水模糊了双眼,他说:“爸爸,我不跟你进京了!”
“那你去哪儿?”朱德疑惑地望着儿子。
“党需要我在哪里,我就去哪里。”朱琦坚定地答道。
朱德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关心农民生产
总司令,人人尊。
既是官来又似民。
日夜用兵打江山,
家里地里也操心。
这是一首流传在西柏坡地区歌颂朱德平易近人、勤劳朴素的歌谣。关于这首歌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西柏坡时期,朱德在紧张的军事指挥之外,也时常关心当地百姓的农业生产活动。
1948年春天,正是滹沱河两岸的村民播种的季节。一
天大早,贫农刘永久带着儿子下地了。快要走到自家田里时,刘永久发现两个人在田里拔草。他赶紧加快脚步,走到近处一看,失声叫了出来:“朱老总,您这是……”
朱德手握着杂草,站起身来,对老刘说:“种地要细心呀!地里头长草容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到时候也会影响粮食的产量啊。”
朱德这一番话让老刘十分不好意思起来,连忙点头说谢谢。
一会儿,老刘下地播种了。朱德对他说:“我在前面帮你开沟。”老刘赶紧上前制止,忙说:“不用,不用!总司令只要指挥千军万马,打败敌人即可。做这种农活可使不得呀!”
朱德爽朗地笑了,说:“总司令可不仅仅会打仗,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呢!不信,你看看!”说完,他就拉起了耧。老刘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对总司令身边的警卫员说:“同志,你劝劝总司令吧!”警卫员看了一眼朱德,笑着对老刘说:“老刘,你就让朱老总帮你吧!当年我们在延安搞大生产的时候,朱老总和大家一块开荒种地,那架势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啊!”
这时的老刘更犯难了:让总司令拉耧,自己心里过意不去;不让,总司令又坚持。唉,他越想越不安。
“来吧,老刘!”朱德已经将套绳搭在了肩膀上。
为了让朱老总少费点力气,老刘在后面把耧掌握得稳稳的,还暗自向前推着。只见朱老总在前面迈着拉耧特有的步子,一会儿抱肩,一会儿躬腰,干得特别带劲,这让老刘打心眼里佩服。
拉了一会,老刘在后面看见朱老总背上渗出了汗,内心更加不安。虽然朱老总身体还算健康,但毕竟是年过花甲的人了,经不起折腾。可是,他也知道朱老总的倔脾气,这时候让人换他,他肯定不愿意的。思来想去,他最终想出了一个妙招。
一条沟刚拉到头,老刘故意长舒一口气,还用袖子擦擦额头的汗,说:“哎哟,歇一会,歇一会吧!”
朱老总擦了一把汗,转过身来问:“还不到歇的时候吧?”
“到了,到了,我累得不行了。”老刘装着疲惫的样子,松开手,转身坐在田垄上。朱德见状,只好也坐在田垄上与老刘拉家常。
“总司令真是文武双全,样样都行啊!”老刘抽着旱烟,真心地夸赞道。
“不行喽,人老了,这几年手也生疏了。”朱德笑呵呵地答道。
歇了一会,朱德对老刘说:“你累了,换我来扶耧。”
“不行,我不累。”老刘说着去抢耧。
这时,老刘的儿子抢着说道:“朱老总,我爹真不累。他是怕把您给累着了,故意喊累休息的。”
老刘知道怎么也拗不过朱老总,只好任由他干下去了。
不久,朱老总帮着乡亲播种的消息就在整个西柏坡村传开了。
视察路上
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非常关心军工厂的生产情况。只要一有空,他就乘坐吉普车到军工厂视察工作。一次,军工厂新研发了一种爆破力强、安全性高的新炮弹。他们打算在靶场进行试验发射,特邀请朱老总前去观看。
这天,朱德很早就乘坐吉普车来到了靶场。当他看到新炮弹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时,高兴地嘱咐军工厂的负责人员,尽快投入生产,支援前线。
返回的途中,朱德心情大好,一路上都在和随行人员聊天。突然,他的视线落在离汽车不远处的一辆骡车上。这辆骡车正与汽车相向驶来。由
于道路比较窄,两辆车并行有些困难。朱德赶紧让司机靠边停,先让骡车过去。朱德目送着骡车远去后,突然发现路边的打谷场上有一道明显的车辙印,心想:大概是刚才让路的时候轧上的。于是,他带领身边的人下了车,打算把车辙印给填平,以免给乡亲们打谷时造成影响。
大家从附近的老乡家里借来两把铁锹,铲了一些土放进车辙印里,然后再用脚踏实踩平。正在忙活的过程中,一位老农挑着一担谷子来到打谷场上。朱德迎上去解释说:“老乡,实在对不起,我们刚才把你的场地给轧坏了,正在帮你修平呢!”
那位老农见他们穿着军装,知道一定是解放军,连忙摆手说:“不碍事的。我这块地也是因为解放军才分得的。你们赶紧走吧,免得耽误了公事。”
朱德说:“我们有汽车,走起来方便,不会耽误事的。”说完,他的视线又落在了老农的稻子上,说:“今年的产量怎么样啊?”
老农如实回答:“还不错,土改后分了六亩地,我种了一半的稻子。”
就在朱德和老农说话的功夫,朱德身边的人员已经把场地填平了。他们开着吉普车离开了。
老农望着绝尘而去的吉普车,心想:刚才那位首长人真好啊,不过,他到底是谁呢?
这时,一位军工厂的同志赶来,向老农询问:“看见一辆汽车过去了么?”
“刚走。”
“哦,那没事了!”
老农抑制不住好奇心,向军工厂的同志问道:“刚才那位首长是谁啊?我怎么瞅着眼熟呢?”
军工厂的同志知道老汉是位翻身农民,保密工作应该不难做,便告诉他:“这是朱老总!”
老农吃惊不小,一着急,喊道:“坏了,刚才朱老总还替我平打谷场呢!这可怎么办呀?”
军工厂的同志一听,哈哈大笑,说:“咱们的朱老总就是这么地平易近人,平时十分关心乡亲们。再说了,咱们解放军早就有规定,损坏老乡的东西要赔偿。”
朱总司令赔鸭钱
1947年5月,朱德和刘少奇率中央工委一路辗转到达西柏坡。之后,朱德利用空闲时间经常到田间、路旁打猎,和老乡一块儿拉家常,有时也帮助群众干农活儿。
一天,朱德和警卫员乘车到西柏坡附近的一个兵工厂视察。路上发现了一个池塘,塘边上长满了芦苇。警卫员惊喜地叫道:“两只野鸭子!”朱德顺着警卫员指点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两只水鸟在里边,他立即摸出手枪,把手伸出车窗外朝水鸟开了两枪……
警卫员将两只野鸭子提回来,朱德仔细看了看说:“坏啦!这不是野鸭子,是两只家鸭!”警卫员着急地说:“那怎么办呢?”“把车开到附近的村子打听一下是谁家的,不仅要道歉,问清了价钱还要加倍赔偿。”司机立即掉转车头,不大工夫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恰好在村口遇到了一位老汉,警卫员赶紧上前问:“老人家,你知道这是谁家的鸭子吗?”老汉看着警卫员手里的两只死鸭子,一脸的不高兴,高声说:“谁把我家的鸭子给打死了?”警卫员一听连忙说:“老人家,真对不起,我们以为是野鸭。”说着递上了20元钱,“这20元钱权当赔你的鸭子钱吧。”老汉见警卫员这么客气,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这时,朱德也从车上下来,一脸歉疚地说:“老乡,这钱你一定要收下,损坏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赔,这是我们的纪律。”说完,把钱硬塞进老汉的手中,还向老汉深深鞠了一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