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解放石家庄(1 / 1)

西柏坡的故事 杨江华 545 字 1个月前

解放石家庄

清风店战役结束的当天,聂荣臻就向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提出了“乘胜夺取石家庄”的建议。此时的石家庄,已成为国民党控制区域内的一座“孤岛”。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很快批复,同意了这一建议。

石家庄原是一个小村庄。据说,当时只有十户人家,所以称为“十家庄”。后来,又有人说,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姓“石”,故有“石家庄”的名号,又称石门。直到近代,它才慢慢发展为一个交通发达的大城市,距西柏坡仅有90公里。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石家庄。他们利用日军在这里修筑的工事,构筑了三道防御工事。此外,他们还修建了六千多个碉堡,在城内铺设了环城轨道,配合装甲车作战。他们对外宣称,石家庄的防御工事可让国民党军队坐守三年而不动,共产党军队若想攻破“石门”,除非用飞机和坦克。而这两样重型武器,恰恰是共产党军队没有的。

可是,他们这样想就错了。共产党凭着现有的军备力量,仅用了六天六夜,就打破了敌军“坐守三年”的神话。

战斗打响后,晋察冀野战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敌人的防御工事虽说不能“坐守三年”,可仍给我军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特别是敌人的第三道防线——内市沟,着实让突击队队长罗忠费了些功夫。内市沟,在当时堪称现代化要塞,它宽两丈,深两丈多,四周百米一碉,十米一堡,两米一个掩体,这些都由钢筋水泥修筑而成;沟内有水,沟外有交叉的火力构成的封锁网,内内外外遍布挂雷和电网,以及带刺铁丝网。

最终,罗忠想出了一个出其不意的好办法。

那天晚上,趁着天黑,罗忠带着突击队员扛着铁锹、提着石灰,来到敌人阵前。“我走在前面‘扭秧歌’,大家跟着我在后面扭,别忘了撒石灰。”行动之前,罗忠再次提醒队员。

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弯弯曲曲地向前走去,直到离敌人地堡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罗忠停下脚步,转身向后说道:“大家向后转,就地卧倒,沿着石灰线,开始挖!”

没用多长时间,一条600米的坑道就挖好了。突击队在天亮之前,安全地撤出了坑道。这一切,敌人竟然浑然不知。直到第二天,地堡里的敌人被突击队的爆破组炸上了天才明白过来,可惜为时已晚。

最终,石家庄上空飘起了胜利的红旗。石家庄战役的胜利,不仅开创了我军胜利夺取大城市的先例,也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至此,晋察冀军事问题已基本解决,为党中央移驻西柏坡扫清了军事障碍。

朱德听闻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次赋诗一首: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