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_伊犁林则徐纪念馆(1 / 1)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

概况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坐落于伊宁市经济合作区福州路1号,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它是为了纪念林则徐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而筹建的,是继福州、虎门后全国第三大林则徐专题纪念馆。2009年5月22日,被中宣部宣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踏入林则徐纪念馆的大门,径直向前便是拱门和后院背景墙,两侧分布着花草茂盛的草坪,拱门上为林则徐的五世孙图。

走进拱门,左侧前方是一座由天然白色花岗岩加工而成的“记功碑”,碑的方形底座以黑色大理石作为装饰。院内的方形草坪中部是长满洁白荷花的水池,花坪中的小道是用乳白色水泥地砖铺设而成。院内南北两侧则分别为仿明清古建筑式的办公区和展厅,雕梁画栋、青瓦白墙,令人备感庄严之至。

庭院西北正中间立有一尊林则徐铜像,高3米,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李维祀设计雕塑而成。铜像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制而成,上镌刻有“民族英雄林则徐”七个大字,是伊犁已故书法家廖华渭亲笔所写。雕像前是用深红色水泥地砖铺成的小广场,在苍松翠柏的映照下林则徐塑像显得愈加魁梧高大。雕塑身后的背景墙上雕刻着林则徐的诗篇手迹《除夕抒怀》。整个园区设计的错落有致,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浩然正气弥漫于整座陵园之中。

进入陈列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仿汉白玉林则徐坐像。只见他正襟危坐,两眼目视前方,上方悬挂着道光皇帝御书的“功资柱石”匾额,坐像两侧的玻璃屏风上刻有毛泽东手书的

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诗作。坐像后面便是虎门销烟浮雕的复制件,是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拓印而来的。两侧的立柱上刻有林则徐所撰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多少年来这句名言始终记挂在无数仁人志士心中,他们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而前赴后继。

展馆陈列以林则徐生平及谪戍伊犁事迹为主题,分为四个部分:林则徐的一生,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在伊犁,浩然正气长存。通过千余件展品,将林则徐辉煌的一生展现在世人面前。展厅内用大量的图表、照片和鸦片烟土、烟枪等实物模型向人们倾诉了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无辜戴罪流放伊犁,如今能在纪念馆内看到的是林则徐当年所乘车辆的复制品。

在纪念馆展厅“湟渠龙口建设工地”这一场景前,只见一位胡须花白,面容清瘦的老人手持图纸,指点着工程的进度,再现了当年林公带领伊犁各族人们修筑湟渠龙口工程的情形。还有那林则徐起草奏折的蜡像,灯光下林公秉笔直书的场景犹如真人一般活灵活现,令人顿生无限钦佩之情。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19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同时,他还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屡次挫败英军武装挑衅。为了了解西方情况,林则徐又派人翻译多种外文书报,亲自主持译编《四洲志》。为了解世界态势,翻译《澳门日报》,摘译《中国人》片段等。他客观上顺应了历史趋势,倡导重商,他主张区别对待外商,严禁走私鸦片,但鼓励正当贸易。他还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敌”,建议仿制外国坚船利炮,以抵抗西方的武装侵略。他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开始了中国人的学习西方的先例,并且利用外国之间矛盾而购买其军械,如大炮、洋枪,依此改进中国国防。

1840年1月,林则徐被任命为两广总督。6月28日,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受投降派诬害,被革职查办,1842年发配伊犁,直到1846年才得以重新启用。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无数后人所敬仰的伟大爱国者和世界禁毒先驱,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值得后人敬仰和尊敬。

林则徐在伊犁

林则徐被流放伊犁后,为了对新疆的边防有所了解,开始致力于研究新疆的历史地理沿革,他抱病去新疆各地考察,带头进行垦田,并主持承修龙口等工程。

林则徐到达伊犁以后,他本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爱国主义信念,不顾政治上所处的逆境,在伊犁将军布彦泰的支持下,积极参与筹划伊犁开荒恳地,兴修水利工程湟渠,并出资捐修龙口工程。使伊犁20多万亩荒地得到灌溉开垦,百余年来一直造福于伊犁百姓。不久又拖着久病之身前往天山以南,查勘南疆7城。今天展厅的文物柜内陈列的当年维吾尔族农民所用的坎土曼、馒头,林则徐与友人往来的书信、手稿、日记,记录的屯田档案资料,在南疆推广的先进木轮纺车等都见证了林则徐在新疆所贡献的一切。

林则徐在新疆各地事事亲力亲为,无论酷暑炎热、冬季干冷的沙漠戈壁,还是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远荒野,他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拥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