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
概况
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燕尔窝风景区,是1956年7月为纪念在新疆牺牲的共产党员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等烈士建造而成的。陵园的面积有700余亩,由门壁、广场、祭坛、接待室、陈列馆、骨灰存放室等构成。1997年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进入陵园,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广场和祭坛。走上祭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呈弧线排列的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及英茂林等烈士的墓碑。碑身正面是董必武为烈士墓的亲笔题字,背面则是用汉、维、哈、蒙四种文字篆刻的烈士简历。除此之外,祭坛背后的斜坡上还有杜重远、祁天民烈士的衣冠冢,陈振业、彭汇发、汪德祥等烈士的墓碑,山坡的两边埋葬着部分老红军、老干部的遗骨。
大道中段的右侧是烈士事迹陈列馆,主要陈列着陈潭秋等10烈士的生平事迹图片、部分烈士遗物及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馆内的棕色大理石屏风上还有邓小平的亲笔题字:“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永垂不朽!”
墓地前方为一个花岗石广场,馆前的广场上还矗立着陈潭秋烈士的汉白玉半身雕像,布局甚是庄严肃穆。另外,还修建了凉亭、休息室、摄影室以方便前来悼念的人们。
“阴谋暴动案”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是全国没有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少数几个省区之一。由于和苏联接壤,国际援华物资都须经过新疆运送到抗日前线,为了打通和巩固国际交通要道,促进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新疆的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新疆又是延安与莫斯科往返的必经之地,抗战期间经常有中国共产党干部前往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会议,汇报工作,参加学习训练,治病疗养。保持新疆地区的稳定,对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推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盛世才的“六大政策”为政治基础,与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0月,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设立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对外称“南梁第三招待所”。陈云、邓发、陈潭秋先后任中共驻新疆代表。
1938年,应盛世才的邀请,中国共产党陆续从“新兵营”抽调人员,并从延安直接派遣许多干部参加到盛世才的政府机关、民众团体、军队、新闻界、文化教育界工作。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不公开共产党员的身份,不发展党的组织。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与日俱增,引起盛世才的怀疑和不安,开始寻找借口排斥和打击中共党员。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战场失利,停止对中国的援助,停止给盛世才援助,同时还希望盛世能对苏联的战场进行援助。这就违背了盛世才与苏联结盟的初衷,双方关系急转直下。1942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不利于革命的变化,盛世才与蒋介石同流合污,导致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
1942年盛世才的反苏反共活动趋于公开化。他为了达到反叛中共、向蒋介石邀功的目的,制造了“阴谋暴动案”。
为了迎接更艰巨的斗争,在遥远的边城迪化,陈潭秋仍然带领全体在新疆的中共党员,开展了整风学习。1942年5月,盛世才又杜撰了一个所谓“空前的带国际性错综复杂关系的四一二阴谋暴动案”,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派到新疆的共产党人。
1942年9月17日上午,盛世才突然派人包围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驻地,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百余名共产党员及家属软禁。随后,于1943年2月27日将他们投入监狱进行严刑拷打,妄图毁灭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陈潭秋等一批共产党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943年9月27日,盛世才下令,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秘密杀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