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原子城
概况
青海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建于1958年,1995年5月15日退役,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海镇,现为海北州府所在地。2005年11月,原子城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原子城纪念馆的外观设计,源起于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生产厂房。在建造的过程中,纪念馆巧妙地利用了北高南低的地形,将纪念馆的一部分置埋于地下,从而形成了掩体的效果。纪念园则用雕塑、道路、纪念墙等元素,展示了核武器研制基地的辉煌历程。宏大的叙事和微观的刻画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子城纪念馆无疑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纪念馆共有七个展室,第一展室:基地创建的背景;第二展室:基地创建的过程;第三展室:两弹爆炸成功;第四展室:辉煌成就;第五展室:光荣退休;第六展室:化剑为犁、和平利用;第七展室:西海新貌。展室通过大量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基地的建设、发展,吸引着大批中外旅游者来这里观光探秘。
原子城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的中国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力排斥和打击,既有经济封锁又有军事威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痛击逼近中朝边境的所谓“联合国军”,美国总统杜鲁门叫嚣要对中国动用原子弹。1955年,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阿瑟·雷德福建议总统,如果台湾海峡出现危机,应对中国使用核武器。1958年,蒋介石布兵企图反攻大陆遭到解放军炮兵部队惩罚性炮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该地区美国驻军“准备在必要时使用原子弹”。接二连三的核威胁和险恶的国际形势,促使中国领导人不得不从战略高度审视发展核工业及核武器的重要性。
核武器的研制是一项危险性大、放射性高,技术性强、要求严格保密的工作。通常这种研制工作要在比较偏
僻、安全的地点进行。因此,中央决定在中国大西北选点兴建核武器研制基地。1957年5月,原西藏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李觉少将,走马上任刚刚成立的二机部九局第一任局长。5月份,他和吴际霖、郭英会、何广乾以及外籍专家等10余人,乘飞机观看了甘肃、四川等地许多高山丛林之后,几经周折,终于选定金银滩为原子弹研制基地的厂址。当时的选址理由很简单,一是这里四面环山,中间平地,宜于建厂;二是这里人口稀少,地域宽阔,便于疏散;三是这里边远闭塞,利于保密。
时为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很快就主持中央会议批准了他们的筹建报告,确定核武器研制基地为02工程,代号为XXZ或221厂,对外称青海矿区。原子城占地面积570平方公里,四周环山,高寒缺氧,平均海拔3300米左右。3个月后,来自全国各部队的第一批2000多名转业干部和战士,先期到达这里,匆匆拉开了中国核工业的序幕。
这里是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牧区,气压低,缺少氧气,开水只有80多度,煮饭半生不熟,年平均气温不到零摄氏度,霜冻期长,经常风雪交加、冰雹大作,一年里就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自1958年5月31日,中央批准基地选址报告起,经历了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经历了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国家投资3个亿,占地570平方公里(原禁区面积1170平方公里)的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终于在1964年6月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核武器的突破
核武器是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高尖端武器,必须有一支庞大的高级知识分子队伍和大批专家才能实现。党中央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广招海内外的学者、专家,开始人才储备。在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归国最早的物理学家王淦昌,被美国海军次长说成“抵得上5个师”的钱学森,尽得居里夫妇真传的钱三强,中国第一个亲眼目睹核爆炸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后来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以及成千上万名基层科技工作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鞠躬尽瘁。
中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
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经济困难时期,这种困难集中反映在粮食、副食品的严重短缺。核武器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也是度过了忍饥挨饿,身体浮肿的艰苦岁月。但是,整个核武器研究院的人员,像蒸汽机车一样,加上点煤、水,就会用尽全力向前奔驰。
科研人员每天走出食堂时都说还没吃饱,但只要一回到研究室就立刻精神饱满地开展工作。两个多小时后,肚子提出抗议了,有的人拿酱油冲一杯汤,有的人挖一勺黄色古巴糖,冲一杯糖水,还有的人拿出伊拉克蜜枣,含到嘴里。“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一直坚持到深夜。
远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几十万大军在那里从事科研工作和基建工程,那里大戈壁的客观条件本身就已经很艰苦了,在三年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出现过断炊的现象。罗布泊本来植物就很稀少,可以吃的如榆树叶子沙枣树籽,甚至骆驼草,都被他们拿来充饥了。
1964年6月6日,爆炸原子弹的最后一道难关被攻克。亲身经历了试验全程的基地司令员李觉将军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从1957年接受中央任命担任核研制基地指挥员以来,无论是勘探选址、基础建设,还是科学试验,他都亲临现场,悉心检查,防微杜渐。接着还有实弹总装和运输任务,西北面罗布泊腹地的核试验基地还有几千双眼睛在期盼。第一颗原子弹分成两部分,分别用飞机和冷藏火车运输。火车运行所需的煤经过认真筛选以防混入雷管等爆炸物,沿途经过地区跨越铁路的高压电线临时断电,检查车子的锤子换成铜的以防产生火花……就这样,李觉“照料”着原子弹到了罗布泊,直到送上铁塔。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准时起爆。一声巨响,中华民族挺直了腰杆。此后,221厂的科技人员和职工再接再厉,只用7个月时间制成核航弹,不到1年的时间制成核弹头,并且转入氢弹技术的突破。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