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纪念馆
概况
张云逸纪念馆,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建路51号,1992年为纪念张云逸将军诞辰100周年而建。纪念馆坐东朝西,由大门、铜像、陈列馆、壁廊等组成,占地7900多平方米。2005年11月20日,该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艰苦奋斗、关心百姓的开国大将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张云逸的名字出现在开国大将的名册之中。
张云逸是海南岛文昌县人,1916年投身辛亥革命,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10月,张云逸在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百色起义、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役,历任红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正如毛泽东称赞的:“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张云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百姓,爱护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始终不变。
虽居于开国大将之列,张云逸的生活却与老百姓的生活差别不大,甚至还要更加普通。张云逸家中没有豪华的装饰,简单的家具和干净的地板,透着整洁大方。唯一的一块地毯,还是时任军委办公厅主任的王兴纲到家中探望,发现地板容易使人滑倒,特意为张云逸配发的。
当时,王兴纲走
进张云逸所住的二层小楼时,一脸无奈地说:“这楼房该修了,一个开国大将怎么能住这么破的房子呢?”张云逸却说:“这样住着也挺好的,何必破费去修呢?大将难道就要住好房子啊?平民百姓能住,我就不能住啊?”
张云逸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为人民办事上。
1957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给张云逸转来一封群众来信。来信人是一名家住山东文登县小屯村的部队连队干部,信中是关于他的父亲于同海因在土改时期因为得罪了一个村干部,现在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报复的事情。这位干部希望政府帮助解决此问题。
恰在此时,张云逸因公务需要去胶东半岛视察。于是,他便安排手下的人对此事进行核查,并嘱咐事情如属实,必须严肃处理。在出发前,张云逸特意叮嘱随行人员:“乡亲们请咱们喝茶的时候,他们用什么咱们就用什么,别还拿出自己的水杯,那会让老百姓伤心的。”
视察工作结束后,张云逸的心里一直惦记着山东文登那位干部提到的事情。于是张云逸决定去文登亲自过问此事。当时正值年末,天气格外寒冷,随从人员担心年迈的张云逸的身体,于是劝他派张秘书去了解此事,得到了张云逸的同意。
秘书赶往文登县后,对此事的处理情况进行了了解,得知那位作风恶劣、违反政策的村干部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回到青岛后,张秘书把事情向张云逸进行了汇报。听了以后,张云逸问道:“你有没有到他家亲自看
望于同海老人?老人如何啊?”张秘书回答:“没有,小屯村离县城十多里路呢。”
“你工作没有做到家,这怎么行呢?”张云逸批评他说。
这让张秘书感到很惭愧,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张云逸便亲自赶往文登,看望了曾受到迫害的于同海老人。当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张云逸与随行人员一路颠簸了几个小时才到了于同海老人所在的小屯村。
张云逸来到于同海家中后,询问了于同海曾遭受的迫害,并召集干部群众临时开了一个座谈会,强调了于同海这么多年经受的委屈,并提议为于同海今后的生活进行妥善的安排。于同海老人感动地落泪了,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张云逸拉起他的手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是人民的官当然就要为人民办事。”此后,张云逸还和于同海老人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
张云逸就是这样,时刻不忘百姓,他的心总是跟百姓贴在一起。张云逸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尊重,也正是源于他对人民的尊重。
一次,有人来敲张云逸家的大门。守候在大门旁的卫兵听到后,只在门缝问了来人找谁,办什么事,来人回答了几句便走了。恰巧张云逸看见了这一幕,就对卫兵说:“怎么能这样做呢?太不尊重人了,任何人来这,都应该把人请进来说话,要好好接待。知道了吗?”卫兵脸红的低声说:“首长,我记住了。”
论地位和权利,张云逸早已高高在上,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