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_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1 / 1)

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

概况

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位于福建省建宁县城北溪口街49号,1997年6月,被福建省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该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建宁战斗、生活和实践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县于1931年-1934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3年-1934年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驻地。建宁是红军长征的发起地之一,在红军五次反“围剿”过程中,又是红军重要的筹粮筹款地,被誉为“苏区乌克兰”,也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最后大捷的决胜地,人民军队炮兵和通信兵建制诞生地。这块红土地的先辈们以生命为代价,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先后有7000多建宁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血洒战场。

纪念馆中现存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包括总政治部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会议室旧址)和陈列馆两座、大型群雕一座及办公楼一座。

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是一座坐西朝东的砖木结构建筑,原是德国传教士购买民房改建而成的天主教堂。旧

址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所在地,上下两层楼房,呈“凸”字型,凸出部分为教堂钟楼,两层楼房共有8间房间,正中一条走廊把8间房间对称分开,后部为礼拜堂。该旧址于198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中收藏文物973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569件,一般文物350件。该馆集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民俗文化鉴赏等功能于一体。

新建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坐西朝东,大门的正上方高悬着用楷体写就的“反围剿纪念园”6个朱红大字。步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的雕像,他们的服饰打扮跟门口站岗的战士一样,都头戴五星帽,身穿黄色土布军服,腿上打了绷带,脚穿草鞋。

彭德怀与建宁大捷

中央红军的第二次反“围剿”中,在福建建宁地区打了最后一场战役,史称建宁大捷。这场胜仗的指挥者之一,就是时任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敌委员会委员,后兼任红三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的彭德怀。

1931年5月29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到达建宁。第二天晚上,总前委第四次会议正式召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左权、

罗炳辉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制定了攻打建宁城的具体作战计划:决定由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作为攻城部队,红十二军作为攻城预备队。

会后,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星夜兼程,急行10多公里,分别插向建宁城西门外龙堡山和左翼的溪口镇,并占领了城西龙堡山、青云岭、塔下山。红军犹如神兵天降,令守城的国民党措不及防,只好紧闭城门,负隅顽抗。

中午时分,红军总部下达攻城命令,战斗的炮火从此刻打响。随即,彭德怀亲自指挥三军团主力攻城,派出四师为左翼,沿青云岭、百丈台、塔下渡河至黄舟坊向东包抄,红十二军为右翼插到南门水车岭堵住向南逃窜的国民党。红军部队在南门抢渡濉溪,从水南迂回占领东山头阵地,缴获敌炮两门。之后,红军调转炮口向城内封锁万安桥,把城内的国民党团团围住。

战斗的号角越发响亮,红军部队已占据了绝对优势,此次胜利志在必得。彭德怀一声令下,红军从西、北、南三面向城内发起猛攻,使得国民党无处可逃。

下午六时,建宁城内外插上了鲜艳的红旗,红军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战斗结束后,彭德怀看着战士们缴获的一口行军锅,笑着说:“这次的战斗,咱们真是把敌人一锅端了!”

就这样,建宁大捷以红军的胜利告终,为第二次反“围剿”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