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概况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据有关数据显示,原有建筑环境改变较大,现仅存2.6万平方米。建筑有:坐南向北的校本部,前临珠江,上挂“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机炸毁,1996年重建;孙总理纪念室,俗称“孙中山故居”,是一幢2层楼房,面积345平方米,原是粤海关黄埔分关旧址,孙中山曾在此小憩,孙中山逝世后,辟为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面积2070平方米,是军校师生集会和文化娱乐的地方,军校政治部领导的“血花剧社”也设于此;游泳池两座,已维修复原;东征阵亡烈士墓;济深公园,为纪念副校长李济深而建,北伐纪念碑。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目前设有基本陈列《黄埔军校史迹展》和《黄埔群英油画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2005年11月20日,该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建立黄埔军校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1924年1月28日,确定以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黄埔为军官学校的校址,故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并任命蒋介石为校长,负责处理校务工作,随后又任命李济深为教练部主任,邓演达为副主任兼总队长;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11月,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接任政治部主任;林振雄为管理部主任;周骏彦、俞飞鹏为军需部正、副主任;宋荣昌、李其芳为军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当时,全国各地前来报考的学生总数达1200余人,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预计,其中粤(广东)籍学生最多。考试成绩达到录取标准的学生也远远超出了预计的名
额数量,所以校方决定扩大招生。5月初,第一期学员录取正式生350名,备取生120名。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孙中山号召全体学员努力养成和发扬革命党人以一当百、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完成革命事业而奋斗。
黄埔军校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军校缩短学制,规定学员只受1个月的入伍教育、半年的正式教育。军事教育课程分学科与术科两种。学科由教授部教官讲授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等军事基本知识。继而授以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等4大教程,以及交通学、算制学、战术作业、实地测图等军事理论课程。
术科由教练部教官负责,对学生施以制式教练、战斗教练、野外演习、夜间演习、实弹射击等军事技术。从第2期开始,实行分科教学,分设步科、炮科、工科、辎重科及宪兵科等5个科种。后又增设政治科、骑兵科、交通科、无线电科。
在黄埔军校学员除了接受严格的教学教育管理以外,还会在斗争实践中得到锻炼。各期学员分别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东征、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战役。
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中国共产党曾派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熊雄、聂荣臻等先后到这个学校担任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学员中有很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举办了5期,共毕业7399人,为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的军事、政治干部。它对于建立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黄埔三杰之一——蒋先云
黄埔“三杰”,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其中,蒋先云居于“黄埔三杰”之首。
蒋先云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起开始参加农业劳动。1917年,蒋先云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19年,他在衡
阳投身“五四”运动,参与组织湘南学生联合会,并担任第三、第四届总干事。
1921年2月,蒋先云发起成立了以“牺牲个人乐利,图谋群众幸福;结合真纯同志,谋社会实际改造”为宗旨的革命团体——“心社”。同年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他赴安源协助李立三从事工人运动。在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党支部书记兼文书股长期间,蒋先云参与领导了于同年9月举行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4年5月,蒋先云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期间,他潜心攻读古今兵法,“学术两科,冠于全校”,与贺衷寒、陈赓被并称为“黄埔三杰”;校长蒋介石“爱之如手足”,党代表廖仲恺赞其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称其为“军校中的高材生”。
同年11月,蒋先云从黄埔军校毕业,并留在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学兵连党代表和中共黄埔军校特支书记。1925年,蒋先云随部参加过两次东征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在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的战斗中,他曾带领由共产党、共青团员为主体的敢死队,冒着炮火,用云梯强行登城,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虽面部负伤,仍带伤指挥战斗,终于攻占惠州城。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先云率先在蒋介石的面前公开表示“永远做共产党员”,维护了共产党人的尊严。
北伐战争期间,蒋先云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并兼补充第五团团长,参加了攻打南昌、九江之役。1927年初,蒋介石反革命阴谋日益暴露后,蒋先云毅然脱离蒋介石集团,从南昌转赴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消息传到武汉时,他率先打出反蒋旗帜,发起成立“黄埔学生讨蒋运动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席。
4月23日,在武昌阅马场举行的讨蒋大会上,蒋先云旗帜鲜明地公开揭露了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径。随后,蒋先云以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的身份,率部开赴河南,参加进攻奉系军阀的第二期北伐战争。
5月28日,蒋先云率全团作为先遣队攻打临颍。激战中,他率领1营、3营冲在最前面,左脚中弹,不顾伤痛,跨上战马冲向敌人。他几次受伤落马,但都重新跨上马背,继续冲锋。直至最后,腹部中弹,壮烈牺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