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探索信仰的年代
在五四运动的风雨雷电下,全国的青年都经历了一次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脱胎换骨的青年们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热血激荡的心并没有因为卖国贼的罢免和合约的拒签而恢复平静。他们已经无法继续忍受眼前死水般的现实生活,迫切地需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社会。强烈的愿望促使他们不断探索,探索不灭的信仰……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20世纪初是中国饱经屈辱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不断寻找救国之路的时期。期间,有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有效法日本“明治维新”的变革、也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尝试。可是,这些方法都失败了,中国社会的特殊环境无法照搬任何成熟的政治理论。直到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炮声惊醒了正在寻找出路的中国人,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以其划时代的意义瞩目于世,涉及全国20多个省份的大多数城市,及数千万民众的广泛参与。经过1919年的这次洗礼,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进步知识分子中间得到迅速传播,并且酝酿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当《共产党宣言》在欧洲掀起风暴的时候,古老的中国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腐朽落的中国并不具备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条件。
早在1905年,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到共产国际的驻地布鲁塞尔访问。他自称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者,并向共产国际负责人介绍了中国的斗争情况。孙中山认为中国可以早于西欧国家踏入社会主义,希望共产国际可以接纳中国成员。然而,此时的共产国际并不关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殖民地边缘的落后地区,冷漠地拒绝了孙中山的申请。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翻天覆地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共产国际的错误。
中国第一个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从1918年至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连续发表了数篇宣传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文章,像著名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等。
1919年5月过后,李大钊又在《晨报》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培养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瞿秋白、邓中夏等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甚至五四运动之后,在国内形成了一股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之所以将马克思主义归入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新内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促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极大不同。五四运动前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仅仅局限于占人口比重极少的知识分子群体内。同时,那时的新文化运动斗争方向是思想文化领域,远离政治。1919年以后,五四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五四后出现的各种以改造社会为目的的社团,就是这一情况的明显标志。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催化剂,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发展。从此,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渐在中国的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