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岁月中的那一天_山雨欲来的激荡(1 / 1)

第二章

岁月中的那一天

“公理战胜强权”的期待之梦幻灭了,巨大的落差轻易地摔碎了国人奉行千年的“中庸”之道。中国民众再也不能容忍帝国主义的欺骗和北京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一朝云起风雷动,华夏激荡九州同”,多少年轻的学子毅然摒弃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陈习陋规,呐喊出时代的强音。他们如长夜中燃起的灼热火焰,逼退了笼罩天空的黑暗……

山雨欲来的激荡

1919年,北京。

5月的京城虽说已经踏入了春天的门槛,但并没有多少春意,铺天盖地的风沙打得行人睁不开眼睛,异常的干燥催动了心情的烦闷。报纸上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让人更加烦躁不安。

1日,上海《大陆报》率先揭露了中国外交在巴黎惨败的消息:“政府接巴黎代表团来电,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2日,北京《晨报》登载总统府外交事务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所写的《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文章说道:“此噩耗,前两日仆即闻之。……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愿合我四万万众合力图之。”

这些天以来,民众已经迷失在形形色色的关于巴黎和会的报道中,直至林长民这篇文章的发表,国人才得知了事件的确切进展。

5月3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北京各界代表纷纷举行了各种集会,商量如何解决山东问题。当天下午,北京一些政界人士所组织的国民外交协会召开会议,决定于5月7日在中央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同时通电各省各团体当天协同行动。

不料,当天傍晚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林长民得到消息,称北京政府已经密令巴黎代表团在合约上签字。事态紧急,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急忙驱车赶往东堂胡同,将消息告知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毫不迟疑,马上将消息转达给持反日立场的《国民》杂志社以及北大《新潮》社。

在两社工作的北大学生许德珩、罗家伦、傅斯年、段锡朋等人当即决定于当晚,即5月3日晚,在北大三院礼堂召开全体学生大会。

夜晚,原本安静的北大校园人声鼎沸,学生们无心读书,也无心玩乐,纷纷奔向礼堂参加会议,准备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拯救多灾多难的国家。

宽敞的礼堂内人头攒动,除北大的学生到会之外,北京高等师范、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中国大学、朝阳法学院、农业专门学校、医药专门学校、汇文学校、税务专门学校、高等警官学校等十几所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代表都应邀参加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一位新闻界爱国人士,邵飘萍。邵飘萍当时是《京报》社长、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讲师。他原本是赶来向北大学生们通知5月7日集会内容的,没想到情况有变,学生们等不及了,已经开始发起和筹备5月4日的示威游行了。

大会开始后,北大法学科学生廖书仓被推举为会议临时主席,北大文科学生黄日葵等人负责记录,并推举许德珩负责起草宣言。

北大学生张国焘、丁肇青、谢绍敏以及外校学生代表夏秀峰等人纷纷在会上发言。一阵阵慷慨激昂的演讲声回荡在北大校园的上空,青春的热血在这里焕发出时代的强音。

会议中,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情难自制,当场咬破手指,撕下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气氛之悲壮由此可见。经过激烈讨论,大会决定伺机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及陆宗舆,并通过了四条决议:

(1)联合各界一致奋起力争;

(2)通电巴黎专使,坚持拒不签字;

(3)定于5月4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示威游行;

(4)通电各省于5月7日举行国耻日群众示威游行。

为了筹备游行运动,向国内外转发电文,参加会议的各校学生争先恐后地自发开始捐助。银元、钞票、铜子以及手表、戒指、帽子、衣服等都如

雨点般被抛到台上,置身其中的学生们,在这样悲壮的气氛中无不胸中气血翻涌,泪眼模糊。也许,这就是一个民族在绝望中所迸发出的力量,让所有人看见希望的力量——人心未死,国必不能亡。

会议从晚7时开到深夜11时,散去的学生们开始了分头筹备。这必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住在西斋的北大学生紧张地忙碌着,有的找来纸张,有的熬制浆糊,有的起草电报、传单,有的书写标语、横幅。更多的人则是在准备游行用的大旗、小旗。布匹不够,学生们就扯下窗帘,撕开自己的床单,写下一句句激动人心的口号。

其实,在5月3日这个山雨欲来的夜晚,还有两个小型的学生集会。它们对5月4日的示威活动影响很大。

其中之一就是,北京高等师范的工学会召开的秘密会议。巧的是,学生们也将示威游行的时间定在了5月4日。与北京大学会议不同的是,许多人主张实行暴动,决议用猛烈的方法惩治卖国贼曹、章、陆三人。学生们连夜查明了3名卖国贼的住址和门牌号码,并前往大栅栏的照相馆找到了他们的照片,以免卖国贼趁乱逃脱。学生们甚至想通过一些渠道弄到手枪,但没有成功,最后只准备了火柴和火油等易燃物,预备毁物放火。工学会的匡互生等人联络了几十名激进分子,写了遗书,交代了后事,准备以牺牲唤醒国人的斗志。

事后得知,被推举为示威游行总指挥的傅斯年,根本不知道匡互生等人打算用暴力手段惩罚卖国贼的秘密决议和所做的准备。这也为学生代表间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夜晚即将过去,忙碌了整晚的学生们纷纷起身,深深地呼吸着黎明的空气,胸中的郁塞之气也仿佛随之被吐了出来。晨风吹过,校园的树木发出沙沙的声响。抬首远望,随着夜色的渐渐消退,古老的京城里那高高矮矮的建筑也显现出清晰的轮廓。初升的太阳映照在天安门上,天地间一片鲜红的血色。那里,即将上演着一幕改变中国命运的青春史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