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_辽沈战役纪念馆(1 / 1)

辽沈战役纪念馆

概况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纪念馆。1997年,辽沈战役纪念馆被中宣部列入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988年10月辽沈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新馆落成。开馆14年后,2002年底闭馆扩建翻新,2004年11月2日胜利竣工并重新开馆,目前的馆名是叶剑英元帅于1978年10月题写的。

纪念馆位于辽宁省锦州市烈士陵园内,南部矗立着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塔高16米,青灰色的大理石碑身像,庄严而肃穆。塔身正面,朱德写下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塔身东西两侧,是两组气势磅礴的花岗岩浮雕。意蕴生动的浮雕,展示出硝烟弥漫的战争风云和前仆后继的悲壮场景。塔顶,一座5.7米高,重16吨的解放军战士持枪挥手向前的铜像巍然屹立,这个战士左手持枪,右臂高高举起,面对着长天奋力呐喊。这座纪念塔,以建筑、造型和浮雕的语言,向我们复述着严酷而悲壮战争场景。

纪念馆基本陈列有序幕厅、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全景画馆和电教馆等。战史、支前和烈士三个馆中展出了大量的图片、照片和历史文物。全景画馆中绘制着攻克锦州的激烈战斗场面,配以音响、灯光和战火硝烟等特技,形象地再现了昔日的激战情景。电教馆里人们通过观看实地拍摄的战争场面纪录片,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纪念馆中的各种陈列和形象展示,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过程特别是辽沈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纪念馆建筑主体及承重墙柱,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外墙镶贴坚固耐久的粗打花岗岩板。序厅宽敞明亮,迎面北墙上的巨型花岗岩浮雕图,是以东北地图为基本图案的《江山》浮雕图。浮雕中部,是毛泽东的头像;左侧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伟大胜利后入关作战的情景;右侧展示了东北各族人民群众随军支前的场面。装饰墙上雕刻着十枚奖章、勋章和纪念章。这些,都是根据当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颁发的证章镌刻而成。大厅南部大门两侧的巨型圆柱,顶端不是置于厅顶,而是抵于空间。这两根圆柱称为“冲天柱”,在建筑方面,为宽敞的大厅起装饰作用;在寓意方面,象征着解放军民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攻克锦州》全景画展

《攻克锦州》全景画展馆是圆柱形密闭堡垒式的建筑体,高28米,直径42.24米。整个建筑结构雄伟坚固,造型庄重,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

《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长124.24米,高16.1米,总面积为1968平方米。这幅巨型油画悬挂在圆形建筑内壁上,首尾精细相接,环绕着2000平方米的大厅展开,把观众包围在距离画面13米远的圆形看台上,可谓天衣无缝。看台的顶部是一个伞形的吊棚,吊棚将画面上边缘巧妙遮住。

观众看台与垂直悬挂着的油画之间,布满了地面塑型,这也是《攻克锦州》全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地面塑型用260根圆钢管支撑,上面铺设角钢、钢板和铁网,再用石膏做成具体的起伏变化的地表形象,一端连着看台,另一端与画面相接。塑型上的地形、地貌、工事、武器,按比例逐渐缩小,做得极为逼真。木桥、战壕、炮兵阵地、高粱地等,同一景物在地面塑型和画布上各占一部分,巧妙地连接起来,浑然为一体,看起来难分真假。

艺术家们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高超的创作技巧,将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面,组织在一个环形的画面之中,描绘得栩栩如生,并运用绘画的散点透视的艺术法则,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还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变而统一的色调,创造了一个符合季节、时间和战场气氛的巨大空间环境,准确地表现了锦州地区深秋季节的色调气氛,以及特定时间内阳光照射下,处于不同方位中的地面、房屋、山坡和天空的色彩变化。同时,运用色彩的远近透视,将空间层次推远,从而使画面产生了动人的空间感。处于不同位置上各种物体的尺度变化,与地面塑型上的合理变化的尺寸有机结合,安排得十分妥帖,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所创造出来的这个开阔空间形象。

灯光和音响是增强全景画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攻克锦州》全景画的伞形吊棚内,均匀地布置着318只日光灯,同时,配合着60只高显钠灯,形成相当于锦州地区深秋季节下午两点钟左右的日光照射下的色温。画面在精心设计的灯光照明下,天空和地面的光线极为均匀明亮。由于画布对灯光的反射,使观众觉得画面上的天空就是真正的天空。全景画馆还采用了现代化立体音响技术,把解说和音响合成在一起,当观众欣赏全景画时,能同时听到同画面形象相一致的方位传来的解说声、爆炸声、军号声、喊杀声、汽车坦克轰鸣声等,使全景画表现的战斗气氛更

为浓烈。

孤胆英雄卜凤刚

1948年10月10日,国民党援锦“东进兵团”向塔山全线进行试探性的进攻。第二天,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猛攻塔山。坚守在前沿阵地的是第4纵队34团(塔山英雄团)1营1连,卜凤刚是该连1班的副班长,他们班守在阵地东侧的一个突出部。

这天,国民党军集中炮火猛轰塔山。顷刻,塔山村房屋被炸得东倒西歪,碗口粗的树木咔嚓一声被炸成几段,解放军的战壕、地堡大部被打塌。但是战士们仍然防守在前沿阵地。国民党军打完一阵炮弹之后,用波浪式进攻战术,一波接着一波向着我军阵地冲来。国民党军的两个连闯进前沿几间民房。卜凤刚撂倒一个敌人就退进院子里,依托一座房子,向敌人射击。突然,敌人的炮弹打塌了这座房子,卜凤刚被炸得晕了过去。待他苏醒过来,全班只剩下他和4名战士了,子弹也只剩几发了。敌人还在墙外嚎叫着。卜凤刚鼓励大家说:“不要紧,没有子弹还有枪托、刺刀和石头!不能让敌人占领我们的阵地!”阻击战打了5天,国民党军用尽了各种战术,仍然在原地打转转。到了第6天,敌人突然发起集团冲锋,集中5个师兵力轮番攻击塔山一线。解放军正面阵地和侧面阵地在炮兵配合下同时开火还击,打垮了敌人的冲锋。溃退的敌人被强大火力截断了去路,集中在饮马河南岸一个高坎下的开阔地里。面对这些丧失了进攻能力的敌人,解放军立即展开攻心战。

1连的“瓦敌”小组向敌人喊话:“锦州已经完蛋了,蒋军弟兄们,不要再给蒋介石卖命啦!”“你们后路已经被切断了,只有放下武器,才有活路一条!”可是,喊了几次都没有结果。于是,卜凤刚主动申请到敌阵地去。他身挎8颗手榴弹,跳出战壕,迎着弹雨,向敌阵地冲去。他冲到靠近敌人的土坎下,大声喊道:“缴枪吧!不要替蒋介石卖命啦!”一个敌兵扔下武器跑过来,却被后边一个顽固军官击毙。卜凤刚见状,一枪把那个军官打死了。接着,卜凤刚跃入敌群,举起手榴弹高喊:“缴枪不杀,不缴枪我这铁馒头就要开花啦!”“瓦敌”小组也趁势喊起来:“枪是蒋介石的,命是你们自己的,赶快放下武器,解放军优待俘虏!”一句句喊话,像一颗颗炮弹在敌人心里炸开了。最终,敌人两个连的残部共124人,被英雄卜凤刚一个人俘虏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卜凤刚从来不向别人说起他的这段辉煌的经历。直到他逝世之后,辽沈战役纪念馆才查找到这位英雄的下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