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烈士纪念馆
概况
东北烈士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赵一曼街21号。该馆是为了纪念在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于1948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大型革命纪念馆。1997年,东北烈士纪念馆被中宣部列入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西欧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使东北烈士纪念馆显得格外典雅庄重。进入大厅,正中矗立着一座手握长枪、昂首远眺的英雄雕像,这正是千千万万个在黑土地上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化身。
纪念馆建筑面积为4200多平方米,陈列面积为1800余平方米,分为抗日战争馆和解放战争馆两大部分。目前,馆藏文物5000余件,图书、档案、文献、照片共3000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83件,初步构成了一部史诗般的东北革命历史画卷。纪念馆还运用景观复原、大屏幕显示等现代手段,使人身临其境于过往的悲壮场景之中。
抗日战争馆陈列着杨靖宇将军穿过的大衫、抗日将领赵尚志用过的手枪、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用过的大碗以及写给儿子的遗书、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牺牲时穿过的血衣以及为著名的“八女投江”所做的油画等重要历史资料和遗物,以实物的形式向参观者再现了革命英雄们在东北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艰苦岁月。
解放战争馆展示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将士为解放全东北进行浴血奋战的壮举和烈士们的英雄业绩,其中通过展示历史资料、观看复原图片和聆听革命故事的方式着重对历时52天,歼灭敌人47万人的辽沈战役进行了介绍。
民族英雄——李兆麟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峰。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李兆麟创作的《露营之歌》,这首歌在战火岁月中成为激励抗联勇士报国雪耻、英勇杀敌的有力精神支柱。
李兆麟生于1910年,辽宁辽阳县人。李兆麟从小耿直刚毅,能言善辩,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总会第一个跳出来主持公道。又因勤奋好学,知事明理,所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占东北,而腐败无能的政府却一再推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的严酷现实,他感慨万分。他曾在书箱上写下“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表达其收回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还画过一幅《大禹治水图》展示其愿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全部的崇高理想。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和人民,李兆麟说服了母亲,卖掉一车大豆作为路费,毅然告别了家乡父老,踏上了一条披荆斩棘的道路。
李兆麟来到北平,化名李烈生,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反帝大同盟”,结识了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担任常委的共产党地下党员冯基平(冯乃革)和担任执委的夏尚志等同志。李兆麟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东北辽阳一带的抗
日武装斗争形势,迫切要求党去领导这些松散的抗日武装队伍,并表达自己重返家乡抗日的决心,博得了冯基平、夏尚志等同志的赞许。为了取得合法身份作掩护,李兆麟在北平私立华北大学交了学费,成为这所学校的注册学生。年底,“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李兆麟到辽西义勇军第四路军耿继周部工作。不久,李兆麟回辽阳从事抗日活动。
1932年5月,李兆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次年8月,李兆麟被调往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先后赴海伦、珠河等地参与创建抗日武装。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他曾与赵尚志共同指挥打宾州,克五常堡;与李延禄部配合袭击洼洪,攻占林口,指挥老钱柜等战斗,创建了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李兆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1941年,当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时,他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战斗,时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兆麟任滨江省副省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他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期间,正是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后的停战阶段。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他经常与国民党的上层人物打交道。因他屡次无情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撕毁停战协议的阴谋,敌人对他又怕又恨。为了谋害他,在中苏友协门前曾发生过国民党特务错杀李兆麟的“李钧事件”。为了李兆麟的安全,同志们经常告戒他要提高警惕,李兆麟却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
1946年3月8日,哈尔滨市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马迭尔饭店召开了庆祝大会。国民党的“省长”关吉玉和“市长”杨绰庵在会上分别讲了与大会无关的“三纲五常”和讥讽东北人民当了十四年亡国奴的陈词滥调。李兆麟则代表中共哈尔滨市委热烈祝贺哈尔滨妇女这样大规模地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从东北沦陷时期祖国人民的悲惨处境,讲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抗战的艰苦奋斗,才赢得今天的胜利。他以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建立新中国而奋发图强,并振臂领呼口号,博得与会人的热烈掌声。国民党特务恼羞成怒,狗急跳墙地加紧策划谋害李兆麟。
3月9日下午4时,国民党方面来信诡称某要员请李兆麟去水道街九号商谈重要事情。当汽车开到离中苏友好协会不远的地方,车突然坏了,李兆麟让警卫员帮助司机修车,自己独自去了水道街九号。一进门,国民党哈尔滨“市长”杨绰庵的秘书就将李兆麟藏有手枪的大衣脱掉并锁在衣柜里,然后领他来到了会议室的大房间。李兆麟被骗喝敌人下过氰化钾的茶水后,当即昏倒在地。一群潜伏的刽子手窜出,趁李兆麟昏迷时将他杀害。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暴露无遗。
李兆麟将军被害的噩耗传来,广大群众悲痛万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暴行义愤填膺,群情
激愤。哈尔滨市举行了十几万人盛大的游行示威。中共中央机关报和东北局机关报发表了社论和报道,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抗议国民党特务杀害共产党员的恐怖政策,并召开了三天三夜的追悼大会。送葬那天,十几万人为李兆麟送行。冯仲云等领导同志和抗联老战士怀着悲痛的心情,重温李兆麟生前编写的《露营之歌》。
李兆麟不朽的英雄业绩,将永远激励着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捍卫祖国疆土而战斗。
八女投江
黑龙江省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乌斯浑河,它之所以家喻户晓,并不是因为其奔腾万里的滚滚江水,而是有八位抗日女战士在这里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同时也加紧了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围攻。在艰苦卓绝的生存条件下,抗联第二路军决定由牡丹江畔驻地向西部的五常、舒兰一带远征,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在远征的队伍里,有一个由30多位女战士组成的抗联妇女团。妇女团的战士们在战斗中神勇无敌;在行军中风餐露宿,从不掉队;部队断粮时,她们就啃树皮吃野草;她们的衣服被荆棘剐破,成了披在身上的布条;她们的鞋子被碎石磨穿,垫上些干草继续穿。她们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在频繁的战斗和艰难行军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几千里的远征,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这些英勇的抗联女战士,大部分因战斗或疾病,牺牲在远征的途中,返回牡丹江畔时,全团仅剩下8个人。
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远征队伍遭遇了日伪军千余人的袭击。已行至河边的妇女团8名女战士,不愿大部队为了救她们而分散兵力,于是当大队战士向敌人发起冲锋的时候,8名女战士齐声高喊:“同志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她们一连喊了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高。大队战士听到了她们的喊声,都不忍抛下她们撤退,但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战士的伤亡越来越多,为了保存抗日力量,指挥员含泪下令大队撤退。8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不断向敌人射击,待到大队撤到山林深处,敌寇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隐藏在灌柳丛后面的女战士身上。
在枪林弹雨中,女战士们深知随身的弹药已经不多了,为了能够用仅存的弹药消灭更多的敌人,她们决心等到敌人更近的时候再发起最后的反抗。
敌人的迫击炮弹不断地落在河边的灌柳丛中,在女战士的四周炸开,以至于周遭没有了一点遮蔽物。女战士们打光了携带的子弹,将最后的手榴弹扔向了敌人,在浓烟的掩护下,相互搀扶着走到了江边。
艰苦卓绝的战斗已经耗干了她们身上所有气力,每个人都负了伤,正值汛期的乌斯浑河看起来是多么令人绝望!可是已经没有了退路,乐观的姑娘们说好,一定要过河,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姑娘们挺起胸膛互相搀扶着向乌斯浑河深处走去,岸上的敌人架起迫击炮向河面轰炸,中弹的姑娘被队员扶起继续走,水位越来越深,水流越来越急,随着敌人一排子弹的扫射,女战士们消失在了水面上,乌斯浑河回到了一片安静之中,抗联妇女团的女战士以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
她们牺牲时,年龄最小的战士只有十三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