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
概况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是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2001年6月,该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馆藏丰富,常设陈列有《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湖南名窑陶瓷陈列》、《馆藏明清绘画》、《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等。
1972—1974年期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重点展品有西汉直裾素纱禅衣、西汉T型帛画、西汉黑地彩绘棺、西汉云纹漆钫。
湖南商周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精选出铜器72件,其中重点展品有商铜象尊、商豕形铜尊、商立象兽面纹铜铙。
《湖南名窑陶瓷陈列》的道县玉蟾岩陶片,是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片之一,距今一万余年。馆内重点展品有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西晋青瓷对书俑、唐长沙窑褐斑贴花舞蹈人物瓷壶、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狮座诗文瓷枕。
《馆藏明清绘画》展厅展示了58幅作品,重点展品有陈录的梅花推蓬图卷、仇英的枫溪垂钓图轴、八大山人的松鹿图轴、恽寿平的花卉图册。
《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陈列》展品共计133件(组),重点展品有旧石器遗存、道县玉蟾岩石器时代遗址、澧县彭头山与八十垱新石器时代遗址等。
马王堆汉墓重见天日
新中国建国后,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70年代,一
切都处于备战状态。离马王堆不远的一家部队医院选择了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防空洞,作地下医院。医务人员在用钢钎进行钻探时,突然从孔里冒出一股呛人的凉气。有人用水灌孔,水反而涌出来;有人用火点,反而燃起了蓝色火焰……
面对奇怪的现象,部队医院将此情况报告给了湖南省博物馆。在湖南省博物馆工作的侯良意识到,这有可能是一座古代墓葬。由此,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的帷幕被拉开了。
1972年初,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挖掘工作正式开始了。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共同发现了一个圆形的盗洞,直插墓葬下方。17米往下,盗洞消失。就在这时,考古人员挖到了一种粘糊糊的泥土,俗名“白膏泥”。取出白膏泥后,有工人在发掘工地上看见绿色的树叶。在随后的发掘中,工作人员又在填土中陆续发现了翠绿的树枝和黄绿色的竹筐。
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工人们在一个边箱里发现了一个漂亮的漆器。当盖子被打开后,在场的人都惊愕了。侯良回忆,盖子揭开后,发现里面盛的是水。水上漂着藕片。就在这一端一放间,藕片就变少了。又过了一会儿,藕片全然不见了。
所有的物品都让考古学家好奇,但最让人好奇的是墓主人的身份。考古人员后发现深埋底下的椁室,中间为殓尸的内棺。内棺以两道质地精良的帛束缠盖棺,考古人员说这样精美的锦绣饰品在以往的考古中也不多见。这下,他们的好奇一下子转变为惊奇,因为虽历经2000多年,棺内的女尸依然保存完好。后来,考古专家把这座墓穴定为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此后,马
王堆汉墓名扬于世。
马王堆一号汉墓藏品精粹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件西汉早期的文物,很是稀奇。它就是黄纱地印花敷彩直裾式丝绵袍。该衣长132厘米,通袖长228厘米,袖口宽28厘米,腰宽54厘米。丝绵袍用黄色印花敷彩纱作面料,黄绢作缘边和衬里,内填充丝绵絮。衣形为即交领、右衽、直裾式,由上衣下裳两部分组成。领口挖成琵琶形,袖筒肥大,下垂呈胡状,下裳底缘作等腰梯形。
与黄纱地印花敷彩直裾式丝绵袍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曲裾素纱单衣。该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重48克。曲裾素纱单衣衣领相交、右衽,衣服较长,款式类似当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
朱色菱纹罗手套是直筒露指式,掌面为朱红色菱纹罗,正裁,缝在拇指上下。指部和腕部都属斜裁,是用宽四分之一幅的素绢,按螺旋方式缝合成筒状,再折为两层,所以手套的上下两口都没有缝。拇指部分是另加的,口和上侧有缝。掌部上下两侧各饰“千金绦”一周。千金绦中间为篆书白文“千金”字样及明暗波折文。
羽毛贴花绢长81.5厘米,宽42厘米。羽毛贴花绢是先将绢进行砑光和上浆处理,再用红、黑等不同的颜色绘出菱形图案,然后分别顺贴桔红、青黑二色羽毛,两色羽毛之间又贴宽2.8毫米的绢条,组成菱形勾连纹。中央的柿蒂形花饰,是另外附加的。图案四周边缘饰绦带框边。
这些珍贵文物都出自马王堆一号汉墓,真实地反映了西汉时期高超的手工技术水平和科技水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