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概况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以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桑植、龙山、永顺为中心,革命活动区域达31个县市。该根据地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创立的最大的根据地,也是中国红军长征以后在江南最后、最大的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2001年6月,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属四合院建筑,东面是一栋木平房,由三堵矮墙围着,为任弼时、贺龙、萧克的旧居。西面是湘鄂川黔省委礼堂旧址,可容纳200余人,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都在此召开。礼堂现已辟为将军馆,墙壁上挂满了曾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一共166位。
纪念馆大门左右两边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一尊双人石像,根据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石像中,老红军在吹短笛,小红军扶着一杆步枪依偎在老红军膝头,仿佛在出神地听着老红军的笛声。
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3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进入黔东。24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与红六军团展开了联合行动。28日,两个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
湘敌何键急令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纠集了3个旅的兵力来“围剿”红军。两个军团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决定在此地对敌人进行埋伏。16日傍晚,敌人进入伏击圈。红军奋起痛击,共歼、俘敌3000余人。随后,红军勇追穷寇,于24日占领大庸、桑植。
由于
湘西战势顺利,根据中共中央电示,红军于11月26日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而后,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相继成立。至此,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国民党政府视湘鄂川黔根据地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蒋介石仓惶调集了湘鄂两省的军队,共集11个师又4个旅,约11万人的兵力,编成6个纵队,结合地方保安团,对根据地发动猛烈的“围剿”。为了应对敌人随时而来的进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军民枕戈待旦。
1935年2月上旬,红军在慈利阻击郭汝栋纵队失利,大庸被李觉部乘机侵占。红军与李觉纵队再次交战,又败,桑植被占。4月12日,红军不得不向北撤退。就在此时,转机来临,鄂军第58师第172旅与红军遭遇。由于鄂军轻率冒进,红军抓住战机,在14日将其全歼。次日,红军又将敌第58师师部和第174旅全歼,收复了桑植县城。战势逆转后,红军决定留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继续战斗。
由于红军的英勇奋战,敌师节节败退。8月,湘鄂敌军被迫转入防御,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听闻败讯的蒋介石又气又急,又调集中央军对红军进行新一轮的“围剿”。10月8日,蒋介石下令成立宜昌行辕,派陈诚任行辕参谋长。宜昌行辕的兵力有22个师又5个旅,约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的人员,约30万之多。
红二、六军团虽然在反“围剿”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不足以与蒋介石的30万大军抗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退出根据地,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等偏远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了红军突围誓师会。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于进入贵州。湘鄂川黔特委和红18师在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完成后,于9日与红六军团主力会合。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结束。
关键的决策
1934年10月至1935年11月期间,任弼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代表,红二、六军团最高政治领导人)为湘鄂川黔苏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与他在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两次关键的决策是分不开的。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黔东会师后,下一步怎样走,成了两军最关心的问题。此时,任弼时果断决定:两军必须集中行动,并且要发动湘西攻势。当时,由任弼时领衔,肖克、王震签名,向中央军委请示,将湘鄂川黔边境的地理条件、双方力量以及红二、六军团的行动方针做了详细的汇报,并要求二、六军团集中行动。
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中央军委电令两军团必须分开行动。同时,强令六军团向湘西之乾城、凤凰进军。
任弼时接到指示后,不得已召集两军领导人进行商议。由于乾城、凤凰两地的敌人力量很强大,经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单独行动十分冒险,不能照做。任弼时、贺龙等多次联名向中央军委说明集中行动的利处,并带领两军团共同向敌军力量薄弱的湘西发动攻势,在湘西北打开局面,顺势向鄂川黔发展。
此后,红军在十万坪战役中告捷,歼敌、俘敌共3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十万坪战役证明了任弼时统筹两军集体行动方针的正确性,红二、六军团在湘西北初步站稳了脚跟。但任弼时深知,敌人不会就此看着两军团发展壮大,于是他又召开两军领导人会议,决定采取军事进攻和地方建设两手抓的方法避免被敌人吃掉。会议还做了分工:贺龙、关向应、肖克率领红军主力继续发展湘西攻势,主动打击敌人。任弼时、王震、张子意及夏曦留在后方创建根据地,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
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没有白费,1934年12月底,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顺利成立。永顺、保靖等地的工农群众都来参加革命,劲头十足。在任弼时的带领下,红二、六军团在艰难的环境中创建红色根据地,还从侧面有力地支持了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