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纪念馆
概况
刘少奇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而建,由刘少奇同志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文物馆、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炭子冲民俗文化馆等景点组成。馆藏文物资料共15507件,其中珍贵文物571件,是全国最大的刘少奇文物资料收藏中心。1997年7月,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陈列面积980平方米。主馆坐北朝南,呈三级阶梯展开,为分散自由群体型庭院结构。大门正中悬邓小平亲手书写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匾额。
门楼内为宽敞的序厅。序厅左侧为贵宾休息室,右侧为音像厅。序厅后面是8间独具风格的展览室。第一室:刘少奇走上革命道路;第二室:领导早期工人运动;第三室:坚持党的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第四室:坚持敌后抗日,注重党的建设;第五室:参与领导夺取全国胜利;第六室: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室:“历史是由人民写成的”;第八室为专题陈列:清溪炭子冲——各界人士参观剪影。
纪念馆北面是刘少奇故居。故居是炭子冲屋场,坐东朝西,前有水塘,后有青山,属于典型的“前有川,后有山”中国风水结构。从炭子冲屋场外坪入槽门,经内坪登阶即为正堂屋。正堂屋右侧第一间为刘少奇胞兄刘云庭的卧室,第二间是刘少奇青少年时期的卧室。
铜像广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广场正前方,有一个宽阔平坦的平台,中央矗立着刘少奇的铜像。铜像总高7.1米(像高3.0米,座高4.1米)。原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题词:“向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刘少奇同志学习”。
广场的主要建筑是万德鼎和九龙柱。万德鼎高3.9米,宽2.58米,重18.98吨,所用麻石以宁乡县境出土的国宝人面纹鼎为模型做成。鼎四面正中分别刻有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书写的“德”字,另外还铭篆有9996个不同字体的“德”字。九龙柱为直径600毫米的图腾龙柱,分别耸立在广场周围,每根重3吨、高4米。
炭子冲民俗文化馆的主要陈列是炭子冲民俗文化展,其中的展览基本上保持了20世纪初江南农村的原始风貌,其主要内容是反映过去湖南农村生产、生活场景的民俗文物,让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感受浓厚的湖南乡土风情。
门匾的“特殊经历”
花明楼刘少奇故居正堂层大门上的“刘少奇同志旧居”门匾呈长方形,木板制作,长158厘米,宽105厘米,厚5厘米,全部用朱砂红铺底,匾的中部有2厘米凹形印堂,中央的“刘少奇同志旧居”用小方木条制作而成,是仿宋立体字,字体颜色为银白色。印堂四周边宽13.5厘米,上用小方木条雕刻成呈几何图形的银白色回纹花边。
故居上方邓小平已经书写了“刘少奇同志故居”,而这个门上为什么还要挂此匾?
1961年4月,刘少奇在家乡进行农村调查,为期44天。一天,刘少奇到韶山参观毛泽东旧居。走到门口,刘少奇看到大门上挂着“毛泽东同志故居”门匾时,对随同的人员说:“这个‘故’字用得不妥,毛泽东还健在,该用‘旧’字恰当。”韶山市委根据刘少奇的意见,另请郭沫若题写了“毛泽东同志旧居”,替换了原来的门匾。这之后,刘少奇故居的管理人员也将“刘少奇同志故居”门匾中的“故”字改为“旧”字,门匾的大小、式样、字体并未改动。
1966年8月“**”期间,刘少奇旧居遭到破坏,被迫关闭。旧居内的很多陈列品被砸毁,留存下来的陈列品和门匾被安置在花明楼公社仓库里。花明楼公社有一位叫周恩久的炊事员,他不忍看着“刘少奇同志旧居”这块门匾被毁掉,便悄悄地把这块门匾放在公社食堂的厨房内,翻过来当作切菜的案板用了一段时间。
后来,周恩久在门匾上面加盖了一块木板,用于垫放物品。“文革”造反派曾多次前来翻查门匾,都是无功而返。在周恩久等几位炊事员的保管下,这块门匾安然无损13年。
1980年3月,刘少奇旧居得以修复。当时的工作人员将此匾取回,重新悬挂在旧居的槽门上。1982年冬,邓小平题写“刘少奇同志故居”,新门匾替换下旧门匾。而后,这块旧门匾被作为故居的辅助陈列品摆放在陈列室中。1988年10月,在刘少奇诞辰90周年之际将此门匾悬挂于故居正堂屋的大门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