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丁一岚:终生难忘的开国大典转播工作(1 / 1)

丁一岚:终生难忘的开国大典转播工作

丁一岚,女,著名播音员,在开国大典上担任实况广播播音员。

从1945年我在晋察冀解放区参加广播电台的工作,至1985年离休,整整干了40年。至今刚好半个世纪了(其中有7年是在播音工作岗位上)。

光阴荏苒,许多往事都渐渐淡忘了。但是,在国家、民族的历史上,在个人的经历中,有些重大事件,却是终生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我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工作,那一幕幕情景,永远生动而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在中国人民的广播史上,这是第一次对全国进行重大政治庆典的实况转播,由所有的地方电台联播。早在一个多月以前,中央广播事业局的领导廖承志、李强、梅益、温济泽、李伍等同志,就主持制定大典的整个广播工作计划,分工领导编辑、采访、播音、技术、行政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播音是整个编采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又处于直接与亿万听众交流思想感情的第一线,需要全身心投入准备工作。我和共同担当播音任务的齐越为熟悉各方面的情况,参与编辑、记者研究讨论广播稿件,细心领会稿件内容,仔细揣摩怎样掌握宣传的精神,如何把稿件的重点、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当时的技术装备是很简陋的。为了使整个广场都能听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声音,普通的扩音机是不能适应的。于是,由1940年创建人民广播时负责技术工作的傅英豪同志设计并制作了几部新型扩音机,把九只喇叭装置在一起,分设于广场的适当位置,形成强大的音量,我们把它称之为“九头鸟”。虽然解决了广场内部的音响问题,但是,朱德总司令将要从东长安街那边阅兵的音响还无法传送到设在天安门城楼下的机房,再转播出去。工程师黄云同志在检阅车的挡风玻璃板上安装一只话筒,在车的尾部安装一个小喇叭,另在记者和技术人员的采访车上,装备一部钢丝录音机,在演习的时候,尾随在检阅车之后,事前录下音来,精确计算了时间,在开国大典这天播放这一录音,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9月下旬要向各地方电台发出联播的通知,9月30日还要向全国听众和新华社、各报社发出预告。这项全新的节目应该取个什么名称呢?梅益、温济泽等同志一起商量,想出了“实况转播”这个业务用语,即把现场的真实情况和音响,通过广播的技术设备和播音员的解说,转播给全国乃至国外听众。大家都认为这个新的词语恰当地反映了这个新节目的含义,所以

一直沿用到今天。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一切准备就绪了。10月1日下午2时左右,我们来到天安门城楼。播音工作的位置安排在城楼西侧。没有播音室,只有一个话筒立在那里,这是一只普通的话筒,但今天却显得那么不同寻常。我穿了一件蓝色双排扣列宁服,与齐越并肩肃立在话筒前,像是待命投入战斗的士兵。2时过后,主持大典筹备工作的周恩来同志提前来到主席台,以他一贯严谨的作风,仔细检查了各项工作。

我和齐越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俯瞰广场。排山倒海的欢呼声、嘹亮的歌声、不尽的红旗,汇成了欢乐的海洋。城楼上下,所有的人们都在等待着,等待领导着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伟大胜利的一代开国伟人的来临,等待那个庄严的划时代的时刻。2时55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城楼西侧长长的台阶上,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当他们一一从我们面前经过,走向主席台时,我和齐越激动地对着话筒说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霎时间广场一片沸腾,口号声连绵不断。

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盛典开始,请毛主席讲话。毛泽东主席以洪亮而又浓重的湖南乡音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一语千钧,宣告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灾难深重的黑暗岁月的结束,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代的开始。这划时代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涛涛东海之滨,莽莽青藏高原,解放区的天和那些未被解放的国土,并且飞越疆界,远达海外。广场上刚刚静下来凝神倾听伟人声音的30万群众又欢腾起来,齐声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海潮般的声浪回荡在广场上空。

我和齐越兴奋而又认真地交替朗读着广播稿,把眼前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及时告知海内外的亿万听众。当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奏国歌,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主席在主席台上庄重地按动电钮,只见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广场中央徐徐升起。五星红旗伴随着激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飘扬在蔚蓝的天空。

我望着冉冉上升的国旗,激动地对听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现在正由毛主席亲手把她升起。”我及时地向听众介绍了当时广场上的情景:“参加大会的30万人都整齐肃立致敬,注视着人民祖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各队带队指挥员行举手礼,在队列中间的干部和战士,以及执行勤务的工作人员都肃然

立正。”国旗在升高,我越说越兴奋、激动:“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

……

眼前,铁流滚滚东来,各兵种分列式从东长安街陆续进入广场。齐越以他特有的庄严、浑厚的声音向听众介绍着各个兵种,对海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坦克兵、骑兵及空军编队经过天安门的雄姿一一作了详尽的介绍。当最后一个方队走出广场后,参加欢庆盛典的群众队伍连续不断地通过广场,这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整个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两侧的灯大放光明。正阳门外,五彩缤纷的焰火腾空而起。直到晚上9时20分,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庆祝大会结束了,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们走下主席台,到城楼两侧向停留在广场中的群众和值勤的同志们挥帽致意,问候大家:“同志们辛苦了!”群众也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至此,我们宣布实况转播结束。

孰料最热烈的**却在这时出现了。当广场前方的军乐队奏着欢快的进行曲向金水桥畔走来时,广场后部的群众高举着鲜花、红旗和灯笼,高呼着“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像彩色的巨浪,拥向金水桥边。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微笑着向群众亲切招手。毛主席向城楼下呼喊“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城楼下的群众“毛主席万岁”的呼声更高昂了。城楼上下,互相呼应。人民爱戴领袖,领袖热爱人民。这是发自心底的爱,是民心所向的爱,是最为真诚的爱。但是,由于我们的转播已经结束,没能将这动人的场面介绍给全国听众,至今想起来,仍然深感遗憾。

转播这次盛典实况,是缜密组织的集体创作,除了直接参加工作的各级领导、编辑、记者、技术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以外,还有大批间接参加工作的同志辛勤的劳动。每当我回忆起46年前的这一次转播时,心中对他们充满敬意。我尤其怀念我的播音伙伴齐越同志。开国大典时我们没有留下播音时的照片,真是件憾事。恰巧,1985年北京广播学院组织拍摄纪念人民广播创办35周年历史回顾电视片,他们约我和齐越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再次来到开国大典时我们播音的位置上,补照了一张照片。谁能料到两年前,齐越同志离开他热爱的播音事业,离开他亲密的战友和亲人,永远离去了。我珍藏着这张在天安门上的合影,它使我永远不会忘记开国大典那一天。

——摘自《庄严的庆典:国庆首都群众游行纪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