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怀仁堂里的“九头鸟”(1 / 1)

怀仁堂里的“九头鸟”

在中南海中海的西岸,有一套四合院式的建筑,即怀仁堂。清末年间,怀仁堂曾是慈禧太后的寝宫,当时称作“仪鸾殿”。八国联军侵入紫禁城后,豪华的仪鸾殿被一场大火烧得干干净净。慈禧太后回宫后,命人在仪鸾殿的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民族式建筑,取名为“佛照楼”。民国初年,“佛照楼”改名“怀仁堂”。

1949年夏天,新政协筹备会决定,将怀仁堂选定为第一届政协会议的会场。会场选定后,周恩来命令布置科科长钟灵开始修缮怀仁堂,为会议的召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钟灵领命后,急忙带领布置科的同志们和聘请来的美术顾问张仃一块赶到怀仁堂,对怀仁堂前前后后、里里外外进行修缮和布置。经过三天的忙碌,布置科的同志们将怀仁堂从里到外装饰一新。院子的大门、二门和垂花门显得喜庆又气派。

怀仁堂的布置工作完成后,钟灵开始为会议的音响设备进行测试。这一测试不要紧,音响设备出现的问题还很棘手。他发现,站在主席台上讲话,远处的角落根本听不清楚。如果把声音加大一点,房间内的回音就到处乱窜,噪音非常大。钟灵绕着会场走了好几圈,发现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与袁世凯当年的修缮有关。当年,袁世凯为了举行活动,在四合院的天井上加上了一层铁皮屋顶。这样,整个屋子就四面屏蔽,加上铁皮极易反射音波,一旦声音发出,回音就会很强,音响效果也很差。这样的情况,是不被允许的。往小了说,是技术问题;往大了说,是政治问题。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钟灵立即向周恩来反映了情况。

8月12日,周恩来打电话给总参通信部部长王琤,严令他解决怀仁堂的音响问题,否则影响会议进程的话,就拿他是问。王琤在电话里听到了周恩来强硬且带怒火的口气。他放下话筒,怔了半天,意识到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王琤找来技术处处长傅英豪,将这个重任交给他,并对他讲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只有40天的解决时间,到时候完成不了的话,可能就会被当做政治错误来严惩了。傅英豪二话没说,默默地接受了任务,挑选了唐旦、习林

、张耀炯、李汉杰四名技术骨干,组成了技术专案小组。

傅英豪,这位连扩音器都能制造的无线电专家,他觉得自己肯定能顺利解决问题。他带着介绍信,兴冲冲地找到钟灵,进入怀仁堂内寻找解决办法。他先看了看音响设备,接着又围着会场转了转。当他在主席台测试音响时,发现整个会场的噪音和回音确实比较大,实际情况要比他的想象困难得多。

傅英豪将会场存在的问题了解清楚后,便和技术组的同志一块商量对策,并进行了多次试验。他们结合会场情况,将喇叭安在怀仁堂的左、右、上、后4个方向,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反复测试。可是,测试了好几次,他们都没能消除会场的回音和杂音。基于任务的复杂性,傅英豪等人废寝忘食地查阅相关资料,想从中得到些经验或者启示。可是,在这些中、日、英等国家的资料中,并没有查到有关消除混响的记载。

新政协会议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技术组的同志们心急如焚,他们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吃不香,睡不好。傅英豪更是熬了好几个通宵,满眼都是血丝。

一天,技术组的同志们吃完饭后在湖边小憩。为了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有人谈论起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当大家说到“化整为零”时,一旁低头不语的傅英豪突然眼睛一亮,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高兴地喊道:“有办法了!有办法了!”大家望着兴奋的傅英豪,一头雾水,赶紧催他解释清楚。傅英豪说:“我们也来个‘化整为零’。既然声音大回声大,声音小回声小,我们如果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把声源切割到最小,回音不就自然消失了么?”大家一听,恍然大悟,便立刻实施起来。

若是要将声源切割到最小,那么喇叭的数量就绝对不能少。当时,国内一般的音响设备只有一两个喇叭。到哪里去找多个喇叭的音响呢?后来,傅英豪得知,北小街禄米仓的器材仓库里有一台国民党留下来的海军舰队上的扩音设备。这台美式扩音设备有9个喇叭,人们叫它“九头鸟”。有了这个“九头鸟”,怀仁堂的音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技术组的同志们把怀仁堂分成九等份,再

把“九头鸟”分开,分配到每个等份区域当中,吊在空中。这样,吸音面积扩大了,回音减小了,无论坐在会场的哪个位置都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主席台的声音。随后,他们缩短了喇叭与人之间的距离,又在会场的通道上铺上地毯,吸收了多余的回音。当声音从高处传下来的时候,只能激起微弱的回音,几乎不被察觉。

有了这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技术组人员心头的阴霾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兴奋地爬上爬下,布电线,安支架,忙得不亦乐乎。等一切设备安排妥当后,傅英豪命令大家开启设备进行测试,结果几乎每个方位的音效都一致。这次测验取得了成功,也意味着“化整为零”的方案实施成功。

傅英豪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钟灵。钟灵立刻申请调集了近千人,分坐在会场的各个位置,试听音响效果。钟灵站在主席台上,对着话筒唱起了一小段京剧,结果博得了满堂喝彩。看来,怀仁堂的音响设备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随后,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到了周恩来的耳朵。周恩来在欣慰之余,又向傅英豪等人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个代表在不用离开座位的情况下,即席发言,并要求保证整个会场都能听得清楚。

接到新任务后,傅英豪等人再次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在每四个座位中间装上一支话筒,通到会议总机上。当代表讲话时,按动话筒开关,话务员看到交换机灯亮时,立即接通扩音器,并切断主席台设备,全场人就能清楚地听到代表发言了。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怀仁堂如期举行。大会开始后,从会场里传出了震惊世界的时代强音。

怀仁堂的回音、噪音问题,在袁世凯、段祺瑞、傅作义在此使用期间,都没有得到解决,却被刚刚入城的共产党人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以安装“九头鸟”的方式给彻底解决了。这不能不称得上是当时声电领域的一大突破。

整个会议期间,怀仁堂的音响问题都没有出现任何纰漏。为了表彰傅英豪等人的功绩,经周恩来亲自批准,党中央发给他们一尊银奖杯,上面镌刻着傅英豪、唐旦、习林、张耀炯、李汉杰的名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