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和谈阴谋的破败(1 / 1)

和谈阴谋的破败

1948年12月31日,元旦前夜。位于南京黄埔路上的总统府邸一派节日的气氛。不知内情的人以为蒋介石在府邸开办庆祝新年的宴会,实际上蒋介石却是在这里举行“最后的晚餐”。前来参加宴会的人有副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孙科、立法院长董冠贤、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委张群、陈立夫、张治中、邵力子等40多人。

前来赴宴的每个人好像都有心事,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与周围奢华的节日装扮格格不入。席间,没有人把酒言欢、大声喧哗,也没有乐队助兴、歌舞升平,大家都低头默默地进食,偶尔能听见几声杯盏碰撞的清脆声音。

蒋介石抬头望着眼前的情景,不禁悲从心生,想起了前几日在圣诞夜写下的两句诗——“冬天饮寒水,雪夜渡断桥”。这两句诗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蒋介石此刻无可奈何的心境。他的目光一一滑过每个人的脸庞,用他那低沉的嗓音打破了沉闷压抑的气氛。他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说:“现在局面严重,党内有人主张和谈。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我不能不有所表示。我这有一篇拟好的文告,准备在元旦发表,也就是明天。请张群先生为大家读一遍,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张群毕恭毕敬地接过文告,朗声读了起来。他读完后,整间屋子鸦雀无声,甚至比刚才的气氛还要压抑和紧张。到底这篇文告中,蒋介石表达了什么意思?

蒋介石在文告中称:“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的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无复他求……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蒋介石在文告中,一方面表示愿意与中共和谈,一方面又提出维护其自身统治为先决条件。很显然,这是一种毫无诚意、存在幻想的和谈表现。因为,蒋介石心里清楚,如果同意和谈,就必然意味着自己要下野。可他如何肯狠下心来下野,弃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帝国”而不顾?

面对国民党这一和谈阴谋,中国共产党一眼识破,并对各阶层、各阶级的政治动向给予了极大关注。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的《新年文告》发表。同样在这一天,

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针锋相对地面世了。在这篇新年献词中,毛泽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尖锐地指出,虽然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敌人不会自动消失,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的舞台。现在摆在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如果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意志,使他们趁机得到休整,再猛地回来反扑,将革命扼死,将全中国带回黑暗世界。

此外,毛泽东还借用古希腊寓言《农夫与蛇》的故事,揭露了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的真面目,告诫全国人民绝不要姑息养奸,纵容敌人。最后,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使中华民族来个大翻身。

中共中央认定蒋介石的和谈是没有诚意的,打算采取“战和并举”的方式,将和谈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1月1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身份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表示中共愿意在此八项声明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并指出:上述各项条件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项条件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

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拥护。唯独蒋介石反应平淡,毫无表态之意。他心里似乎一点都不着急,一副静观其变的样子。然而,副总统李宗仁却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蒋介石下野了。

1月18日,李宗仁飞到武汉,找到手握重兵的白崇禧,联合发起呼吁和平的运动,逼迫蒋介石下野。蒋介石迫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于1月19日在总统府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宣布下野。原本,蒋介石在会上慷慨陈词一番,想有人出面挽留一下,好继续把控政府大权。结果,他的话语落了半晌也没人接茬。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怒火中烧,但又不好发作,只好草草地结束了会议。1月21日,蒋介石正式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

李宗仁是靠鼓吹和平谈判上台的,所以他只能毫无保留地全部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尽管,他的内心是想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最后达到与中共划江而治的目的。然而,李宗仁的如意算盘还是落空了。

1月22日,李宗仁发表文告,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并提出由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彭昭贤、钟天心五人

,组成谈判代表团,与中共进行谈判。1月25日,中共中央发言人表示,愿意在八项声明的基础上与南京方面进行谈判,至于谈判地点,就定在即将和平解放的北平。另外,南京方面的谈判代表也需要重新选定。

鉴于中共没有立即派兵渡过长江,李宗仁紧张的心稍稍放松了些,他似乎看到了和谈的希望。为了进一步试探中共对和谈的反应,李宗仁先后派出“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团”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以私人的名义,到北平试探中共的口风。不管是在北平,还是在西柏坡,两个代表团得到的答案都是在八项声明的基础上进行和谈,反对虚情假意的和谈。

3月26日,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正式成立,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其成员还有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

4月2日,谈判正式开始。中共方面的和谈代表团由周恩来、林伯渠、叶剑英、林彪、李维汉、聂荣臻组成,其中周恩来为首席谈判代表。为充分交换双方意见,代表团先进行了个别商谈,然后又与民主党派人士进行了会晤。期间,周恩来还陪同张治中来到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亲切接见了张治中,并对他曾在重庆给予的招待表示感谢。

经过12天的个别商谈,周恩来于4月13日清晨派人给南京代表团送来了一份《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并通知晚上九点开始双边会谈。接到草案的张治中犹如当头棒喝,他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的“和”是不可能了,而李宗仁意欲划江而治的幼稚想法也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经过两次正式会议,双方就草案中的一些细节做了修订和补充。4月16日,黄绍竑带着最后的《国内和平协定》回到南京,请李宗仁签字。看完这份协定后,李宗仁完全傻了眼,半天没回过神来。他原本还指望着与中共划江而治,现在这份念头完全被破坏了。他气急败坏地召集白崇禧等人商议,另一方面派何应钦拿着协议到溪口请蒋介石定夺。蒋介石看罢,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随即发出指示,一方面迅速出一份对案提交给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拒绝提案中的种种条件。

4月20日,李宗仁、何应钦致电张治中并转各位代表,公开表明了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的态度。国民党反动派终于撕破了嘴脸,露出了假和平的面目。这样,南京政府与最后的和平机会失之交臂,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