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五一”口号:拉开中共建国的序幕(1 / 1)

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

1949年,是中国革命转折的一年;1949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年。

新年伊始,毛泽东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传递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预示着国共两党的斗争业已进入到决定最后胜负的阶段。一边是没有硝烟和炮火的战场,正进行着紧张的谈判;一边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战场,正进行着激烈地抢渡。风卷残云,人民解放军将旗帜插上南京总统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肃清穷寇,高唱着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新中国的建国步履由此迈开……

“五一”口号:拉开中共建国的序幕

毛泽东在陕北转战一年多后,于1949年4月来到河北的城南庄,暂时住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大院内。他一到城南庄,顾不得休息,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一边委托任弼时主持召开调查会,了解土改和党务的情况;一边开始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各项事宜。

创建新中国,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事实上,早在抗战结束之际,毛泽东就曾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以取代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控制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过,他这一美好的希冀却被接踵而至的内战给打断了。

内战打了一年多后,中国共产党不但没有被蒋介石集团所打败,反而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革命形势明显好转。在这种情况下,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并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首次发出号召:“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由此,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开始真正被提上议事日程。

4月25日,毛泽东致电其他四大书记,通知他们即将召开中央会议,准备讨论邀请港、沪、平、津等地的党外人士和爱国民众团体的代表到解放区,商讨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成立

临时中央政府等问题。

当天晚上,毛泽东和聂荣臻就解放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夜晚寂静无声,毛泽东低沉的声音显得越发有力。他说,抗日战争打日本,只能是持久战;现在打内战,不能拖得太久,越快对我们越有利。他还说,准备在“五一”劳动节那天发出口号,号召全国各反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便进一步团结和争取各种革命的、进步的力量,早日打倒蒋介石,建立起全国性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从毛泽东的话里可以看出伟人指点江山的豪气干云,实现创建新中国的伟大目标指日可待。

4月30日,毛泽东在城南庄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除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外,李先念、陈毅、聂荣臻、彭真等人也列席参加了会议。会上,各中央领导同志热烈讨论了毛泽东提出的议题,还通过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口号。口号提出,“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同时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此外,会议还认真讨论了召开新政协会议的相关问题。

对于“新政协会议”这一概念,周恩来在会上解释说:“从形式上看,提出召开新政协的口号是恢复了1946年1月政协会议的名称,但此次政协会议已与之前大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和性质较之前大相径庭。今天提出的‘五一’口号是行动口号,而非宣传口号,这是今天形势发展的趋势,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五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中共筹建新中国的序幕已徐徐展开。

“五一”口号提出的第二天,即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天。毛泽东致电远在香港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主持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日常事务的沈钧儒常委,就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人员范围等问题,征求了李、沈二人的意见。同时,他还起草了中共、民革、民盟三党号召召集政治协商会议的声明,委托中共在香港负责统战工作的负责人潘汉年,将声明递交李、沈二人,并当面听取二人意见。毛泽东的这一系列举动,证明了“五一”口号即吹响了行动的号角,建国的各项事宜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5月2日,中共中央致电上海局,要求他们通过华南分局和香港工委等地下党组织,征求各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代表,关于前往解放区协商召开政协会议的意见。由于“五一”口号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愿,合乎时宜,深得人心,很快就得到了海内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海外华侨的热烈响应。他们奔走相告,无不欢欣鼓舞,并于5至6月期间先后发表声明,纷纷表示拥护“五一”口号,并积极赞同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由于当时中共中央忙于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再加上交通、信息的闭塞,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及海外侨胞等方面响应“五一”口号的声明,直到7月底才传到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手中。

8月1日,毛泽东复电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章伯钧、马叙伦、郭沫若等民主人士,对他们响应号召的举动表示欢迎和欣慰,并欢迎他们到解放区来,进行政协会议的商讨和筹备工作。

8月18日夜,街道上行人渐少,寂静无声。唯有位于石家庄中山路上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热烈而凝重的氛围中召开,酝酿多时的华北人民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一个月后,华北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员会议在河北平山县王子村召开。会上选举董必武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会后,华北人民政府正式开始政务工作。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华北人民政府完成了政治、军事、财政等方面的体系完善工作。1949年10月31日,完成了历史使命的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撤销。一年零一个月的短暂停留,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是稍纵即逝的流星,但华北人民政府的建立及运作却奠定了新中国人民政府的雏形,让这颗短暂的流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