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战”
所谓“麻雀战”,是模拟麻雀觅食的方法而创造的一种游击战术。一般而言,麻雀觅食时,一般是三五只结伴而飞,从不成群结队而行。三三两两的麻雀忽东忽西,目标小,飞行快,集散灵活。正是出于这种灵活性,冀中人民才创造了如此神出鬼没般的战术,与敌人斗智斗勇。
“麻雀战”适合于山区作战。因为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游击队能利用有利地势打击完全不熟悉当地地形的敌人。当敌人进入山区后,游击队员像麻雀一样时聚时散,既抓不着也打不着,敌人只能无可奈何地被动挨打。
1941年,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场上横冲直撞地开展大“扫荡”,各个解放区的人民饱受摧残。为了打击敌人,各解放区充分利用民兵组织,开展灵活自如的游击战争,打得敌人团团转。
8月初的一天,一股敌人气势汹汹地往山西太原阳曲镇尖角村逼进。那天,太阳毒辣辣地照在大地上,一副想要把大地烤焦的样子。尖角村的村民们在地里忙碌着,汗水顺着脸颊一滴一滴地滴进泥土里,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大家冒着酷暑在田间劳作,主要还是怕敌人来破坏庄稼,不然的话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此刻,尖角村的民兵一面在田间劳作,一面警戒敌人。突然,对面山头的一棵小树被晃动了三下。这是负责瞭
望的民兵发出的信号,代表敌人就要进村了。收到敌情讯号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李殿冰立即疏散田间劳作的村民躲避起来,然后带领民兵队上山,隐匿一片密密的树丛中。
敌在明,我在暗。这样的形势最有利于民兵队打伏击战。当敌人走到沟口附近时突然停了下来,为首的一名军官骑在马上,举起望远镜四处查看。很显然,敌人害怕中了埋伏。既然敌人害怕什么,民兵队就给他什么。李殿冰瞄准敌军官,扣动扳机,一颗子弹不偏不斜地射了过去。敌军官哼哼了一声,从马上倒了下去。李殿冰的枪法十分精准,堪称“神枪手”。与此同时,其余民兵也瞄准目标,向敌人猛烈射击,敌人应声倒下一片。余下的敌人发了疯一般朝枪响的地方冲了过去,结果连一个人影都没发现。原来,民兵早就趁敌人冲锋时,转移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了。正在敌人四处搜寻民兵的踪影时,他们的背后又响起了枪声,几个敌人又被打死了。这下,敌人害怕了。失去指挥的敌人不知道如何抵御,只好快速地撤退了。
作为尖角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民兵队长,李殿冰有责任保卫整个村子的村民,更有义务与附近的八路军通力合作,共同歼敌。
一天夜里,在村子外围放哨的民兵跑来向李殿冰报告,说一股敌人绕过尖角村朝东走去,企图不明。李殿冰心想,尖角村往东是武家湾,目前武
家湾住着一队八路军。难道敌人知道了八路军的行踪,打算去“围剿”吗?想到这,李殿冰心里一阵着急,赶紧带领民兵队抄小路赶往武家湾,准备向八路军报信。待李殿冰他们赶到武家湾时,得知八路军已经提前转移了。
不过,正当李殿冰的民兵队打算往回走时,突然发现另一股敌人从另一方向赶来。看样子,敌人是分两路来夹击八路军的,只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都不知道八路军已经撤走了。既然敌人自动送来门,岂有不打的道理?李殿冰灵机一动,心中有了一个计谋。他带领民兵队快速登上大路旁的一座山头,分别向两路敌人同时射击。两路敌人以为遇上了八路军,赶紧往山上反击。就在两股敌人一步一步逼进山头时,李殿冰带领民兵队悄悄地撤了下来,让两边的敌人相互对打。两股敌人打了半个小时才知道,自始至终都是在自相残杀,气得咬牙切齿。
李殿冰和他的民兵队用“麻雀战”打得敌人是一愁莫展,无可奈何。这位从乡野中走出的民兵英雄被人民称赞不已。后来,战地文艺团得知李殿冰的故事后,编写了一首歌,这样颂扬他:听我来歌唱李殿冰,麻雀战术运用得好,机动灵活像飞鹰,抓住了敌人不放手,一枪一个弹穿胸……就连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也曾风趣地说:“不要小看这个‘麻雀战’,有时一只‘麻雀’也会闹得敌人团团转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