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郡县治,天下安”(1 / 1)

第三节 “郡县治,天下安”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指出“郡县治,则天下安”,并强调“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基层政权,特别是县(市)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保持基层政权建设稳定繁荣是国家安定团结的基本保障。”

什么是“郡县治”?郡县治,就是在这个郡县中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生产老百姓自己会、生活老百姓自己也会,劳动有价值、生产产品有价值,通过政府的服务后台使劳动的价值可以在更广袤的空间中得到扩散和增加,这就是安居乐业。当然,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人的生产、生活都涉及到基层政权、社会、国家等无限复杂的方方面面。

什么是“天下安”?从大的方面说,就是使人类的每一份子都可以有自己劳动的条件,都可以在全球实现自己劳动的价值。也就是要创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传统的经济开发模式中,有些地方政府过度重视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硬件投入,没有实事求是地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大量资金、资源都投入到工业园区、高楼大厦中,往往造成一批荒芜的工业园区、人去楼空的现象。从历史来看,只投入硬件式的发展模式无法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没有辅以软件式的支持,经济发展无法取得长足动力。

“民生110”既是民生“110”,又不局限于民生“110”,它是一个以“110”民生服务为基础的民生服务系统。它的价值是搭建一个让群众安居乐业,让万众创新,由“维稳”上升到“服务”的平台。民生工作要落到基层,落到县、乡镇、村,“民生110”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便捷的手段。如果像各级官员引进企业、建高楼修大厦那样建好“民生110”这个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造创业条件,致力于服务群众,其成效和意义远远大于建立一个大楼、一个市场、一个工业园区。它甚至是我们党重铸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事业部制”和“矩阵式组织”相结合的“基层大部制”

互联网时代,人民政权怎样真正为人民服务?基层政权的工作人员以及机制都是职能化的体制,受所有历史传统、计划经济、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影响,组织变革异常艰难,已经开始不适应基层政权发展的要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个机构挂着七八块牌子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进入互联网时代,科层式组织向事业部制和矩阵式组织转变是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新趋势。大量企业,远到微软、谷歌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近到腾讯、阿里巴巴、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普遍都采取了事业部制与矩阵式组织结合的组织架构,这是组织变革的大趋势。“民生110”在探索中考虑:在市县一级能否成立一个类似国外“不管部”的“大事业部”,对各类问题进行分类、综合,形成一种“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的运行机制?能否借鉴“矩阵式组织”,创造一种“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对问题负责的责任追踪机制,使党政各个职能部门在问题面前,职责到位

,工作到位?能否以中央简政放权的行政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用企业精神改造政府”,构建“事业部制”和“矩阵式组织”相结合的“基层大部制”?

“事业部制”的实质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民生110”借助“110”这个群众耳熟能详的号码拓展成立“民生110”服务中心这个“不管部”,以群众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群众问题为目的,与另一基层“大事业部”—行政服务中心相结合,在党委的领导下构建了一个“全覆盖、无缝隙、全天候、精细化”的社会服务“基层大部制”。

“矩阵式组织”的突出特点是通过设立横向岗位,把企业的利润目标根据产品、服务分门别类分解下放到项目经理手中,通过绩效考核落实目标的完成。“民生110”则以群众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标,根据问题的类型、特点下放到接线员手中,由同一名接线员负责跟踪问题受理立案、派遣处置、核查反馈、结案督察的全过程。接线员就是“问题经理”,负责问题的沟通、协调、反馈,对问题的解决负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接线员可以申请中心主任、副主任的协助,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上升到决策中心、市长办公会、信访接待日暨“民生110”专报日、市委常委会等更高的沟通层面去落实问题的解决。在党委领导下,根据各部门对问题的配合和完成情况以及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在党政部门的年度考评、事业单位的评先评优,企业的续约、奖励,个人的奖励、转干等考核中体现,树立“民生110”服务中心引导问题解决方面的权威,促使每一个部门认真对待群众提出的问题。

“民生110”把“事业部制”与“矩阵式组织”相结合,在现有的部门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了一种“始于问题、终于问题”,高、中、低联动的迅速解决问题的“基层大部制”。“民生110”的“基层大部制”探索与将小部门分类整合成大部门的探索不同,它始终立足在解决群众问题的视角,是以群众需求和群众问题为导向的,从尝试解决群众日益繁杂的综合问题和新问题考虑,把“事业部制”和“矩阵式组织”的优点相互结合,在不对现有组织和部门进行大幅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决策中心领导和制度化流程筛选,将群众问题分类、分层、分级,协同各部门分类、分批、分次解决,从问题汇集开始,到问题解决终结,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行政体制改革的“基层大部制”新探索。

组织变革是一个复杂而又代价巨大的过程,所以往往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通过人员的变动来调节组织对现实工作的适应性。一般来说,组织只有到非改不可的时候才会出现变革,而且这个变革必须相当谨慎。中央从顶层设计出大部制改革的方向和举措,适应了中国改革的新需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自上而下的大部制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间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上下一致,二是代价承受。一些地方“副局扎堆”的安排看似荒谬,实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无论怎样的大部制改革,不可能由一个部门面对所有群众的问题,一定要有类似于“不管部”这样的用问题与各部门联动的协调部门出现,以“事业部制”的解决问题为导向落实问题的解决,并通过“矩阵式组织”把每一个问题分类分解下放,跟踪落实解决。这种源自实践的融合了“事业部制”

和“矩阵式组织”优点的“基层大部制”创新探索是基层政权改革的一个方向,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趋势。

二、对从严治党和基层民主建设的促进作用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必先治吏,吏治严方天下安。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治国理政的经验表明,没有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严肃的监督,就很难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只有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牢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这种约束除了靠铁打的纪律保障,更要靠软性的制度激励。

“民生110”受理办结等绩效监督、考核的过程,就是一种对官员甚至包含基层公务人员个人成长、晋升等的全新的考核、倒逼机制。

现在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络提出观点,发表看法,进行政治参与。党和政府一直提倡政务公开,支持政府信息公开,使网络曝光立竿见影,释放社会负面情绪。互联网思维不仅提高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强化了普通民众的情感诉求。网络开放给予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使公民能够平等地参政议政,通过合法途径健康有序地提出个人主张,解决问题,学会理性温和地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政治态度。

“民生110”为老百姓提供了可以反映意见、集中表达、沟通联系的平台,形成官民互动的机制,促进中国公民的政治情感日益趋向有序释放。

三、基层政权的公共服务创新

基层政权的民生公共服务平台实际上是有很多层次的,上至国家领导人研究才能决定的国家战略,下至一个村的村民讨论后就可以实施的事情。这么广的跨度,怎样形成一种流畅的信息传输系统?并不是什么服务都要采用云平台、大数据技术的手段。在一个村里,大家天天见面,实际上只要有一个好的体制就可以有效地服务民生。同样,还是在一个村,正如产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卖到海外去一样,全国乃至全球其他地方的一些信息足以对这个村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民生110”的实质不在于是不是运用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甚至不在于是不是采用了“110”一个号码(当然,实践证明一个号码仍是当前最便捷有效的形式),而在于是不是方便解决了群众的需求这一衡量标准。“民生110”不是时尚,而是实用。它突破了原有纵向分层、横向分部的体制结构,突破了原有层层报批的繁琐流程,形成一种“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的多方协同的快捷解决模式。这种模式实质留给了各个尝试的地方很大的创新空间。

我们提倡万众创新,基层政权的创新,公共服务的创新,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往往是个体的创新带动社会的创新,再由社会的创新带动公共服务的创新。在以“中国梦”为引领,“四个全面”为战略的新常态新形势下,有没有可能以基层政权为基点,以“民生110”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打造基层的创新平台和氛围,以公共服务创新带动社会创新,进而连成一片,从而实现全面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