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 / 1)

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二大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五大提出:“根据这个理论和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必要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在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更为清晰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发展要求是全面的。这些全面性,不仅要求进行经济建设,而且要求进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到满足。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这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轻重缓急,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统筹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健康发展。

推进经济建设,奠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物质基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强有力的经济建设支持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支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推进政治建设,提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政治保证。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由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以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文化建设,增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软实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以此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有力的

文化支持。

推进社会建设,奠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社会基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兼顾效率和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改革工资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深化平安建设,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以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社会基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态条件。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此建设美丽中国,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造良好生态条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