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从实际出发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根本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心一意搞现代化的政治路线。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党的基本路线,并在党章中把其表述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十分丰富:一是领导力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二是依靠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三是中心任务。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四是立国之本。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五是强国之路。这就是改革开放。六是建设方针。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七是奋斗目标。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基本路线阐述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基本动力、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性质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依靠这条基本路线,我们实现了工作中心的根本转移,进行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使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这是一条人民拥护、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路线。因此,邓小平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习近平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把党的基本路线与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来看,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准确分析形势和环境,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把握宏观经济大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第二,坚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的系统概括,是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立国之根本。邓小平指出:“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的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护人民的当家作主权利,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要立足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改革定力,聚集改革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抓实目标任务、精准落地、探索创新、跟踪问效、机制保障,更加富有成效地抓好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全面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推进结构调整,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的关系,国家总体目标和地方具体目标的关系,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我国企业走出去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驻在国法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奠定“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