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政党权威及其生成_二、政党权威的特质(1 / 1)

二、政党权威的特质

(一)政党权威的含义

在上一节对权威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权威,就是指对他人意志的服从。”那么什么是政党权威呢?如果把权威的定义套用在政党上,也可以说,政党权威就是政党在运行过程获得民众对自己意志(意识形态)的服从关系。和权威一样,政党权威的服从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如果他人对政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是认同的,他们对政党发出号召,对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会自觉、自愿地服从,也就是说会主动地贯彻执行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如果民众对政党的意识形态不认同,但是该政党掌握着国家权力,它就会利用国家权力对民众进行压制,那么民众在行动中也会服从政党的意志。在政党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两种服从关系在政党发展的历史上都是存在的。

以中国共产党为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这个纲领,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并逐步扩大了在工人和整个社会中的政治影响,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因此当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劳动组和书记部,发动工人罢工时,得到了工人的自觉服从和响应。资料显示,在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前后,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一百余次,参加人数在三十万以上。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竭力倡议两党合作抗战,得到了全国人民和爱国华侨的热烈欢迎和自愿服从,从而巩固和加强了自己的权威。中国的青壮年纷纷参军参战,及时补充了兵源,爱国华侨纷纷捐款捐物,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权威,使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政党通过行政命令使民众强制性服从自己的权威,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1918年至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时期,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围攻,俄共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项政策带有许多强制性的内容。如:对农民强制征收全部余粮,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市场经济、禁止贸易自由;将全部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对全部生产和产品分配由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实行全民义务劳动制。这项政策用行政命令的强制手段,使农民服从自己的权威。虽然这只是在当时战争条件下的一个权宜之计,并且它对捍卫苏维埃政权也是有功劳的,但是这项违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和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做法,却直接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列宁总结这一政策时也强调指出:“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的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慑于压力,农民对余粮收集制表面上是服从的,但是国内战争一结束,条件变化后,他们对这一政策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以致发生了遍至全国的农民骚乱。这是对俄共权威的巨大挑战。面对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俄共及时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对农民实行粮食税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允许农民在向国家纳税后所剩余粮全部归个人自由支配,给予农民经营自

由和周转自由;把没收的中小私人企业租借给私人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利用他的资金和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开放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新经济政策符合了农民的利益,适应了新的形势,它的实施获得了农民群众的自觉服从,俄共丧失了威信又逐渐获得了恢复。

另一个典型是靠武力迫使民众服从权威。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希特勒登上了纳粹党的领袖地位,他反对资产阶级政党主张的民主原则,认为拥有武力和组织系统才能争取民意,通过武力才能建立新国家,而最好的国家制度必须坚决选择有权威的领袖,由他实行独裁,只有独裁才能真正治理好国家。因此希特勒上台后,取消一切政党,宣布纳粹党为唯一合法的政党,利用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对民众实行残暴的镇压,以便能获得民众绝对地服从。纳粹党在国内到处逮捕不满纳粹政权的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族政策。党卫军和盖世太保还秘密监视德国民众,在全国实行恐怖统治。在文化上,纳粹党控制新闻、出版、教育和文化艺术等部门,向德国民众灌输纳粹主义思想,实行精神控制。对外纳粹党疯狂发动侵略战争,终于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纳粹党终于走上了覆灭的道路。

由此可见,政党权威的获得,如果是建立在民众自觉服从的基础上,它才能真正获得民众价值上的认同,权威才会稳固,政党如果仅靠强制手段获得权威,使民众服从,最终会发生反权威的局面,权威会逐渐消亡。

(二)政党权威的特征

政党是一个组织,所以政党权威具有组织权威的一般特点。政党又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组织,因此政党权威又有同其它组织不同的鲜明的特点。

1.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人都是划分为阶级的,人与人之间的最本质的关系就是阶级关系。而阶级通常又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是一定阶级的组织,处于阶级的核心地位,在阶级中起着骨干作用。政党通常代表和维护一定阶级的利益,是本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总是利用自己的权威在社会中形成强大的力量;形成对其它阶级、阶层所产生力量的制约关系,以制约和规范其他社会力量和自身成员的行为,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这说明政党权威是为政党所依据的阶级基础服务的,是为了代表和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这就是政党权威的阶级性,这也是政党权威的本质特点。

2.依附性

政党权威常依附于政党这种特定的政治组织和政党的领导者,也就是政党领袖的身上。政党权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人们确实感受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种影响力和控制力体现在政党组织或政党领袖身上,人们服从了政党组织或政党领袖的意志,通常也就可以说是服从了政党的意志。因此可以说,人们因服从政党组织或政党领袖的意志而产生的权威关系,就是政党权威关系。其他社会权威则与之不同,比如学术权威是指某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内是有权威的,他的讲话是令人信服的。但他的权威的产生并不一定是他属于哪一个组织而产生的(例如,他可能在某一个学术机构身居要职),而是他确确实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学术界内外的关注,从而获得了自己的权威地位。他成了学术界的权威后,则可能会逐渐地走向某一个学术机构的领导地位。

3.强制性

前面已经讲过,政党权威的服从,一种是自愿服从,一种是强制性的服从。这就展示了政党权威的强制性特点。事实上,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政党权威表现得比较多的就是强制性服从。只是强制性手

段在不同的阶段表现有所不同。我们知道政党是以夺取政权为目标,在夺取政权之前,政党靠的是规章、纪律、奖惩和精神控制等形式实施对民众和本党党员的强制,而在某一政党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它掌握了政治权力,它就有可能通过国家机器,如军队、法庭、警察等暴力机器对民众实施强制。例如,20世纪40、50年代,艾德礼主政的英国工党政府,面对1948年5月伦敦工人的大罢工,调动军队去镇压罢工,以维持自己的权威地位。在更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权威的强制性表现是通过一种威慑力量来要求人们服从。如果强制手段特别是物理的强制手段(如频繁调动警察、军队等暴力机器)被经常使用,这个政党的威信就会逐渐下降,从而丧失自己的权威地位。达尔曾经深刻地指出了这一点:“使强制生效的并不是实际使用强力,生效的是以强力来伤害他人的威胁,如果他不顺从的话。强力的威胁常常使强制成为一种有效的目标或是对行动的遏制。实际使用强力有时也有助于提高威胁的可信性。但如果威胁总是必须付诸实施时,强力强制就会自拆台脚。”

4.能动性

政党权威“刚一产生,对社会来说就是独立的,而且它越是成为某个阶级的机关,越是直接地实现这一阶级的统治,它就越独立”。政党权威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它不可能完全是被动的,在多数情况下,政党权威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最基础的表现是政党权威的主体会主动利用政党所拥有的权威,去争取和实现特定阶级、阶层的利益。这种主动性可能会带来两方面的后果。一是政党权威主体动员和号召民众做好事,去快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政党权威主体滥用权威,做一些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情。恩格斯曾经对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有过精辟的论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政党权威的能动性。恩格斯指出:“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以有三种:它可以沿着相同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都要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而给规定另外的方向——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恩格斯的话同时也说明,政党权威掌握在哪个阶级、阶层和个人手里,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对政党权威的能动性要做出正确地分析,就要鼓励政党权威主体利用权威做好事,实现政党权威的正向功能,制约政党权威主体利用权威做坏事,要防止政党权威负向功能的出现。

5.工具性

政党权威和政党权力一样也有一个行使的问题。而行使又总是和一定的目的相联系。政党权威事实上也是政党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一种工具或手段,这就是政党权威工具性特征的含义。政党权威行使的目的构成了政党运行的内在动力,使政党权威主体的意志不断转化为能促使政党权威客体服从的支配行为,以维护特定的利益,实现特定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现实的政党权威都是为一定利益需要服务的,那种没有利益倾向的政党权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既然政党权威是政党的一种工具,那么,它本身并不是政党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种工具,政党权威具有获取某种政治价值的价值。所以不论哪种类型的政党,大党、小党,执政党、在野党,保守党、激进党等等都竭力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以获取民众的认同和服从,因为失去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政党社会在政治舞台就会逐渐消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