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正确义利观倡导的理念:互利共赢
一、义利相兼:义利平衡
中国的正确义利观强调,在国家间相互关系中及国际关系领域,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而不能见利忘义。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取利有道,坚持国际道义。而不能以邻为壑、甚至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要摈弃丛林法则。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平衡。义利平衡才能和谐相处。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对国际关系中关于国家利益的新理念、新阐释。其思想精髓都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为国家而忘小家,为公而忘私。取利有道,以义为先。对不利的局面或事情,不要苟同逃离,要有责任意识:“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讲诚信道德以立国的“信,国之宝也”“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关于道德礼仪的“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即为文明礼仪之邦方能久远;守司法道德、坚持司法公正的“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等等,则是强调了公平、公正,司法在社会中的作用。
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是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恒久的朋友。中非、中拉合作就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平等互利”、“真实亲诚”,正确义利观的真实写照。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亲、诚、惠、容”,一贯体现了“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睦邻、安邻、富邻”的核心思想和目标,亦是贯彻和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写照。
二、以义让利:大国风范
以义让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国的风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
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按联合国标准还有2亿多人没有脱贫。但中国没有只顾自己的发展,而是照顾和帮助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和国家发展经济,通过减免债务、低息贷款等方式来扶持贫困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如对非洲落后地区的帮助,大都是“以义让利”的形式,或无偿援助,或减免债务,或低息贷款,体现了大国风范。
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2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时的重要讲话《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指出,“6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名中国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原则,同各国一道为实现2015年后发展议程作出努力。为此,我宣布:第一,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第二,中国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第三,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
2015年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八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中方将进一步加大对东盟欠发达国家无偿援助力度,继续支持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
三、合作共赢:反对零和博弈
合作共赢:反对零和博弈,体现了我国提倡的正确义利观的核心价值理念;义利兼顾:义利平衡是基础;以义让利:大国风范是榜样。
外交部长王毅说,我们反对赢
者通吃,零和博弈。要摈弃冷战思维,你赢我输、你多我少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合作共赢确定为外交工作的基本思路。“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说:“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他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呼吁“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零和博弈是西方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热词,又被称为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现在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情况。与“零和”对应,我们现在也常用“双赢”“共赢”概念。“双赢”“共赢”的基本理论就是通过谈判、合作达到对双方或多方都有益或有利的结果,并且要通过经济合作、责任共担而实现利益共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