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_实是能力,照鉴本色—为政莫忘“三严三实”(1 / 1)

实是能力,照鉴本色—为政莫忘“三严三实”

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魏国,路过一家客店。店主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便决定追随他,没过几天店主却回家了。妻子十分不解,店主说:“他看上去一表人才,但一路上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我看他没啥学问,怕跟着他学不到东西,反而遭来祸害。”一年后,阳处父果然被杀了。

这就是成语“华而不实”的典故。“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没有能力,却夸夸其谈,很难在众人那里获得市场;没真本事,还滥竽充数,早晚会像南郭先生一样出丑。为政不忘“三严三实”,谋事、创业、做人,都当以此为戒。

古人云,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实”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积淀的是功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散发的是底气。有了功力和底气,才会有发展能力,干事有想法,处事有章法,遇事有办法;才能有战略定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反过来看,一些人之所以热衷于作秀、沉迷于表面文章,除了作风虚浮,恐怕还与“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正所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胸无点墨,空话大话套话实属必然;腹无良策,“以文件落实文件”在所难免。好比《水浒传》里的白衣秀士王伦,自身经不起掂量,哪有底气可言?

许多“不实”的背后,是“不能”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遇到难题往往采取鸵鸟政策,把矛盾盖起来、让自己藏起来;推动改革总是习惯挂空挡,不敢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笨办法不顶用。既无法向前迈步,又不甘落于人后;既没有能力水平,又怕说自己不行,于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来了,你要求绿化环保,他给你来个荒山涂绿漆;你要求化解矛盾,他给你来个封捂堵压瞒;你要求调整利益,他给你来个各打五十大板……表面如火如荼,实则一地鸡毛;看似动作不少,只是原地空转。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我们讲实干,前提是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自然不可取。空有一腔热血,却只有看法没有办法,“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同样值得警惕。苦干实干还要加巧干,我们尚实、求实,是为了解决问题、深化改革、谋求发展。否则,一提老实,就当老好人、差不多先生;一说实干,就上笨办法、土办法,谈何改革创新?谈何与时俱进?

有人说,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在他一生中所经历的社会变化,相当于过去人类几千年。发展日新月异,能力不进则退。早在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写下名篇《改造我们的学习》,批评“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的风气。今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化改革新要求,领导干部更要通过不断学习,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工作,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学会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让自己真正“有两把刷子”,实干才会有基础、有方向、有成效。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东汉张衡的这番话,标注了古人为官的价值天平。唯实干才能兴邦,唯有才方可实干。今天,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理应有更纯的本色、更高的境界。(范正伟)

(《人民日报》2014年3月25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