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_二、保持力度、保持韧劲(1 / 1)

二、保持力度、保持韧劲

保持力度、保持韧性是发扬钉钉子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钉好钉子的重要方法。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好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保持力度、保持韧性。

第一,要有挤劲钻劲。这是发扬钉钉子精神的要义。钉钉子实际上是钉子与板子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钉子要进板子,比如说木板,而木板的纤维和分子要抗争,阻止钉子进入,因此没有外力的帮助,是难以完成钉钉子任务的,所以,钉钉子都要挥动锤子,利用锤子动能转化来的力量,把钉子打进去。这种力量就是挤力钻力。1961年10月19日,雷锋在日记中把这种力量形象地称之为挤劲钻劲,他写道:“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好作风,要克服一些党员干部的认识障碍,要克服一系列不良作风的阻力,也必须有这种挤劲钻劲。

第二,要有力度。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好作风,也是充满着一系列矛盾的过程:钉钉子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严与疏之间的矛盾,实与虚之间的矛盾,党性强与弱之间的矛盾,理想信念坚定与理想信念动摇之间的矛盾,道德情操高尚与低级趣味之间的矛盾,用权为民与以权谋私之间的矛盾,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与权大于法之间的矛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与权力力图摆脱监督之间的矛盾,心存敬畏与任意妄为之间的矛盾

,勤于自省与狂妄自大之间的矛盾,遵守党纪国法与违法乱纪之间的矛盾,为政清廉与贪污腐败之间的矛盾,从实际出发与好高骛远之间的矛盾,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与拍脑袋办事之间的矛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与天马行空、形式主义之间的矛盾,敢于担当与畏首畏尾之间的矛盾,直面矛盾与绕着问题走之间的矛盾,忠诚老实与弄虚作假之间的矛盾,襟怀坦白与心胸狭窄之间的矛盾,等等。在这一系列矛盾中树立与发扬“三严三实”好作风,就必须有力量。可以说,没有力量,就没有进度。

第三,要有韧劲。钉过钉子的人,都有一个经验:钉钉子时力量不能太急、太猛,否则,钉子容易断、容易弯,钉的钉子也不结实。其重要原因在于:钉钉子是锤子、钉子与木板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力量太急、太猛,三者之间的力量难以协调,就容易打偏,易弯;就容易使钉子自身在短时间内承受过大的力量,易断。钉子进入木板的过程,实际上是进入木板分子和纤维之间空间的过程,力量有韧性,钉子进入的是分子与纤维之间,分子和纤维被破坏较少,分子与纤维之间的收缩力就可以把进入的钉子包牢,钉子就结实一些;反之,如果力量太急、太猛,破坏的分子和纤维较多,它们的收缩力较小,钉子就不结实。同样,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好作风,要取得满意的效果,也必须保持韧性。这主要是因为,“三严三实”好作风形成的过程,实际是好作风与坏作风矛盾运动的过程,也是好作风的推

动者与坏作风拥有者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如果推行者太急、太猛,如态度傲慢、急于求成、方法简单,就会引起接受者的反感甚至反对,这样不仅达不到树立和发扬好作风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正所谓柔能克刚,钉钉子的力量越柔越有韧性,就越能减少这个过程的阻力,就越能被党员干部所接受、消化、吸收,效果也就越好。

第四,贵在保持。钉钉子是一个过程,既是一锤定音,也需要时间。把“三严三实”好作风树立起来,把党性坚定起来,把理想信念树立起来,把道德情操提升起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为政清廉,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解决问题,等等,没有多次碰钉子,是难以自觉、难以做到的。正如毛泽东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说:“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先是不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里面得到成绩,有了胜利,又翻过斤斗,碰了钉子,有了成功和失败的比较,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地发展成为完全的认识或者比较完全的认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比较主动了,比较自由了,就变成比较聪明一些的人了。”同时,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解决作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因此,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锤接着一锤敲,钉牢一颗再钉另一颗,保持力度和韧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