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做到为政清廉
为政只有公正才能清明,只有廉洁才能有威信。纵观古今,大凡有作为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为政清廉,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包拯、海瑞等清正廉明的官吏。这些廉明的官吏,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封建统治者要想从根本上真正做到吏治清廉,那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他们剥削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真正做到为政清廉的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仅有18个月,但上任之初就身先士卒,带病实干,带领全县民众治沙、治碱、治水,最终倒在岗位上。据报道,焦裕禄对自己和孩子严格要求,生活简朴,身上的衣服补了又补,盖的被子缝了又缝,都舍不得换件新的。孩子没买票看了场电影,他又专门拿钱把票补上。他带着妻儿春节回了趟山东老家,给老人买点东西,借了公家200元钱。弥留之际,给前去看望的县委干部交待说:“二百元钱还有五十元钱没还上,请分两个月从我的工资中扣还。”至死也不占公家一点便宜。焦裕禄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样拼命的官员,在那个时代,感动了一代人,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今天,我们要求为政清廉,并不是要求官员穿破烂衣服,不要求官员做道德圣徒,不必学形式,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官员也不必向公家借钱,但应该能做到“至死也不占公家一点便宜”。
李克强总理在部署进一步落实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要求的措施时告诫官员,“希望我们的一些同志,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正如总理指出的,“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当掌权者把属于人民的权力变成“摇钱树”的时候
,从党性教育层面已经很难进行教化和引导了,必须从制度层面、改革层面下手,才能奏效。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员手中握着一点权力,不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是以权谋私、搞权力寻租、违反党纪国法,我们的党和人民决不允许这样的情势继续发展下去。
俗话说:“吃了别人的嘴软、拿了别人的手短。”在工作中,如果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秉公办事,就不会因为被人拿住了“软肋”而缚住手脚,不会因为有人说情而动摇,也不会因有人恐吓、威胁而惧怕,更不会为防人算计、保护自己而费尽心机。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政清廉,就不会因诚惶诚恐、度日如年而招致身心疾患。正是由于清廉,不曾得到过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财物,面对道德法纪和执法执纪人员,一身正气坦坦荡荡不畏惧,如此,才会彻底拥有健康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犹如一汪波澜不兴的清泉。因为清廉无恶习,才会懂得粗茶淡饭足以养生,远离灯红酒绿而不致迷离五色,安然三餐一宿而起居有序、出行无忧;因为清廉,才会为人处事光明磊落,获得人民真诚的赞誉,主张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堂堂正正、健康幸福,与家人共事天伦,康平喜乐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
为政清廉就是要树立并恪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安身立命,以此取信于民,才能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不偏离为民利民的轨道。为政清廉,正是严以律己的结果,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通往的是公款、公权;老婆、孩子,被撬动的是为人为官的基础防线。要一辈子“挡得住**,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就要廉洁自律,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时时刻刻坚持以廉洁奉公的作风、夙夜在公的勤勉,达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境界。
为政清廉,就是要廉洁自律,按照党性原
则办事。党性修养是廉洁意识的源泉,廉洁自律则是党性修养的表现。作风建设是一项持久战,有他律,更要有自律。廉洁自律,按党性原则办事,在群众心目中,就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好同志;在上级领导心目中,就是党组织和群众欢迎和需要的廉洁勤政、一心为民的好公仆。清廉勤政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和人民群众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坚持讲政治、讲科学、明责任,以高度的革命事业心构筑起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底线,坚守小节而勿忘廉操,坚守革命信仰,按照党性原则办事,施政过程中要做到讲正气,规范决策、规范执法、规范立制、严格问责,真情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为政清廉,就是要勤政爱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得民心者得天下,执政者对待群众要亲民爱民、以民为本,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清廉自守,勤政为民,不谋私利,就是要始终把百姓疾苦挂在心上,亲民爱民,关注民生。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为政清廉就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当亲人。此外,为政清廉还要能够做到“拜人民为师”,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这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它能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看问题、作决策时的主观、片面和随意性,从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群众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的约束,更是对领导干部的关爱。接受批评监督,于公,有利改进工作,促进发展;于己,可正衣冠,明得失,少走弯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无数廉洁奉公、潜心为民的好干部、好公仆,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他们以清正廉洁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信赖和赞誉。为政,是党和人民赋予领导干部的责任和使命;清廉,才能让领导干部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不断铸就更加辉煌的人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