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做人要实_能否听真话考验官德和党性(1 / 1)

能否听真话考验官德和党性

“朝无诤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汉书·萧望之传》中这段话充分表达了听真话的重要性。历史上人们因为听信假话而不听真言的教训不少,唐玄宗时,安禄山图谋不轨,敢于直言的宰相张九龄向玄宗建议除掉他,但唐玄宗不听,却听信惯于阿谀奉迎的李林甫的假话和谗言,反而将张九龄贬到荆州任刺史,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险将大唐王朝断送。

假话、谗言、佞辞,从来都害人害己、误国误民。

然而,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说假话、报假绩的现象,依然时常见到。比如有的单位政治学习,明明是敷衍过关,却硬说优秀率达到百分之百;有的单位明显存在安全管理漏洞,对上却报“平安无事”;有的单位军事考核存在掺假现象,但却说成是考风严谨、项项过硬。即使是要求对上级提意见建议,有的也只有赞美之辞,说到问题却无关痛痒。如此所到之处皆掌声,所见之容皆笑脸,所闻之声皆赞美,正常吗?

知假不为假,有假不识假,识假不治假,是作风不正的表现。领导干部身处领导岗位,不是为了听好话、受吹捧的,而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要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就必须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做到这些,其前提必须能听真话、敢听真话,甚至能听刻薄的话、难听的话、骂自己的话,要把真话当宝贝,视真话为金贵。没有这样一种精神、一种作风,就了解不到真问题,掌握不了真情况,因而也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官稍当得大一点,就喜欢让人崇奉着,在其面前只有说恭维话才听着舒服,才觉得是对自己权力的服从;若说一些意见不合的话,便觉得是对自己不尊重,是对自己工作决策的否定,就要发脾气,甚至要给人颜色看、小鞋穿。“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就使得少数对党和军队事业不负责任的人投其所好,编造政绩,报喜藏忧,用假话假象来取悦这样的领导。于是也就形成了一个喜欢假话——爱说假话——乐听假话的循环。不难想象,在一个充满假话的氛围中,我们的事业大厦还能建成吗?

当前,以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重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持续,少数领导干部喜爱听假话、不爱听真话,其实质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官僚主义的重要特征就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容不得别人批评,接受不了不同意见。从前段时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来看,许多单位解决工作浮躁、挥霍公款、奢侈浪费、会多文电多等硬性问题效果很明显。但是,在解决官僚主义,不摆架子,坚持听真话纳良言,“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加强。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一样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广大基层官兵对党和领导干部的信任,也因为群众好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吸纳,群众的呼声得不到回应,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有没有听真话纳真言的作风,说到底,既是官德问题,更是党性问题。一个领导干部有坚强的党性,就会把广大群众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就会始终当人民群众的学生,如此,还有什么真话不愿听、不能听、不敢听呢?若论狠话,还有当年在延安时农妇骂的“老天打雷,怎么不劈死毛泽东?”这话更狠的吗?但是,因为心里有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毛泽东同志不仅制止他人追究,而且还以此为契机解决当地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今天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我们不仍然需要这样的作风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