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严以律己_心存敬畏才能秉公用权(1 / 1)

心存敬畏才能秉公用权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指对某一事物又敬重又畏惧。“敬”体现出一种认识态度、一种价值追求,促使人们要“有所作为”;“畏”则表示一种界限、一种自省,警示人们应“有所不为”。习主席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深思习主席的谆谆告诫,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大胆工作、积极进取的同时,一定要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做到头脑清醒,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用好权,减少或避免权力运行中的失衡。

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心存敬畏,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知道哪些事情是能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才能明白怎样做、做什么才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党的宗旨;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催生作为,成就事业。保持敬畏意识,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进而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

敬畏人民,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党员干部要永远对人民群众心存敬畏,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在服务人民中有所作为。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是否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是否尊重了人民的意愿。要立足本职岗位,练就过硬素质,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本领,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素质能力。

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历史是一面镜子。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背叛过去就意味着变质。党的历史,堪称思想宝库,博大精深,既是一部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又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和一部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取得胜利的革命史。党的历史证明,只有每一个党员干部时刻铭记我党执政使命,时刻铭记自身的职责,时刻心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党的事业才会有希望,才会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些党员干部为了所谓的“政绩”,目光短浅,心态浮躁,无所作为或是瞎折腾、乱作为,都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历史最公正,那些没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无论一时多么风光无限,终会被历史还原真面目;那些敬畏历史、踏实做事的人,即便一时遭遇不公和委屈,历史也会记住他、褒奖他。党的厚重历史,让每个人都不得不心怀敬畏。而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正是这段光荣历史的“继承人”,也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更要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放宽胸怀,放远目光,谋长远、打基础,不断把党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敬畏人生,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感到后悔。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至今仍发人深省,感人至深。敬畏人生,是对自己负责。珍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珍爱自己的形象,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一旦失去了敬畏人生的心态,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敬畏人生,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正确地看待个人得失,做到吸纳浩气,崇尚廉洁,一言一行不忘廉耻,一举一动常思修身,志在追求“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境界,努力把军旅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