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04绪言(1 / 1)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隋代周,到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宋称帝,共380年的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步入后期的转折阶段,唐宋之际所发生的社会巨变,使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呈现出诸多不同于后代的特点。

以安史之乱为界,可以将隋唐五代大致划分为隋及唐前期和唐后期及五代十国时期两个阶段。隋及唐前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唐后期及五代十国则是从局部的藩镇割据状态逐步陷入到全面的分裂战乱的混乱局面时期。

隋文帝杨坚代周以后,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于公元589年统一中国,一举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300余年的分裂战乱局面,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隋王朝在统一全国后,在短时期内,封建生产力就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产生了社会经济全面繁盛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隋炀帝暴政,导致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隋末农民大起义,盛大的隋王朝如昙花一现,顷刻之间就被颠覆了。隋王朝从581年建立,589年统一全国,到618年覆灭,时间短暂,仅仅38年。它的暴富和骤亡,同样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索。隋朝虽历时短暂,但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发展了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和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联系和南北文化的融合,为辉煌灿烂的隋唐五代文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在隋末风暴中诞生的李唐王朝,创建于618年,覆灭于907年,前后长达290年。在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唐前期,封建国家在政治上长期统一,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上从恢复发展到持续上升,至唐玄宗时封建经济全面繁荣,这就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前期的100多年,封建地主阶级朝气蓬勃,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和唐明皇等封建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们,在继承和总结前朝封建统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恢复了被隋末农民大起义打乱了的封建秩序,重建了封建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经过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把封建社会推向了极盛局面。

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政治上陷入混乱局面,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相互交织,政治上腐败黑暗,地主阶级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从刘晏、杨炎到二王刘柳运动,中经元和中兴,再到李训、郑注谋诛宦官和武宗会昌削藩,斗争非常激烈。尤其是持续近40年的牛李党争,对唐后期的影响更为巨大。唐王朝的疆域也大为缩小,西北地区完全为吐蕃和回纥所控制,丝绸之路中断。但是,唐后期的封建经济还在持续发展,尤其是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的趋势。伴随着封建政治的衰落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封建文化的面貌也有所改观。

唐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875年,失败于884年。之后,唐王朝名存实亡。经过激烈的争霸战,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叛徒朱温于907年建梁代唐,正式标志了唐王朝的覆亡。从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了另一个短暂的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的出现,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5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凡53年,先后更换了8姓14君,政治混乱到了极点。后周太祖、世宗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开始出现新的气象,为北宋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除五代外,在南方和河东地区,还先后存在过10个割据政权(这还不包括一些小的割据势力),即: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史称十国。五代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唐、吴越和前、后蜀地区还成为文化发达的中心地区。

总之,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社会处于激烈变动的时期。传统的门阀制度逐渐衰落,新的社会等级正处于一个重新编制的过程中,中唐以来,地主土地所有制排挤了均田制,两税法代替了租庸调,府兵制崩溃以后,募兵制取而代之,尚武游侠之风也渐为重文轻武之风所代替,尤其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标示着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开始进入后期。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是古代文化的辉煌灿烂时期。它总结和继承了汉魏南北朝以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又吸收了当时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精华,造就了这一时期文化各部门的大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高峰。它是前期文化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又是后期文化的一个崭新开端。它“以其博大的内容,恢宏的气势,雍容华贵的风度,昂扬向上、坚定执着的进取精神,生动自然、兼容并蓄的开放性格,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艳丽明快的色彩而具有其独特的魅力”[1]。从而赋予它阶段性集大成的灿烂风采。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着的。隋及唐初是继承和总结过去、推陈出新的时期。到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盛唐气象,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唐中后期的文化则在多元的、深层次的发展过程中,开始了结构上的局部调整,经五代的发展,为宋代文化的再次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及唐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确立了以儒学为正宗、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在文学艺术领域里,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化,不搞文化政策上的偏执主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成就是多方面的,唐诗和佛学是其代表。中国文学的首唱是诗,而诗的巅峰则在唐代,唐诗无论从内容、风格、形式、技巧诸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隋唐时代向有佛学时代之称,佛教宗派纷纷创立,竞标纷彩,佛教的中国化是这一时期的巨大成果。书法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楷书有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草书有“颠张(旭)狂素(怀素)”,行书有李邕,篆法有李阳冰等,都成为后世学习的范本。绘画也处于极盛时期,“画圣”吴道子最为著名。雕塑方面,有以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还有以昭陵六骏、乾陵石狮、顺陵独角兽为代表的墓葬雕塑,还出现了著名的雕塑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建筑方面,都市以长安、洛阳最著名,佛塔则有大雁塔、大理崇圣寺塔等,李春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音乐舞蹈方面,人才辈出,隋代有著名音乐家万宝常,唐代则有祖孝孙、李龟年等,至于舞蹈,则有从域外和周边少数民族传入的“胡舞”盛极一时。宗教哲学方面,既有传统的佛、道二教,又有新传来的景教、祆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的流传,儒学则在唐初融合南北学风的基础上,推出了孔颖达和颜师古的《五经正义》和《五经定本》,唐后期则有郑覃主持的《开成石经》,啖、赵新经学运动以及韩、李儒学复兴运动,为宋代理学的兴起开启了先声。史学方面,确立了官修史书和重臣监修制度,唐初有“六书二史”,私家著述的重要著作则有刘知几的《史通》和杜佑《通典》等。科学技术方面,在继承和总结前代基础上又有重大发展,如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十部算经的注释、子午线的实测、火药的发明等,著名科学家则有李淳风、僧一行等。医药学方面,则由政府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涌现出名医孙思邈,被称为“药王”。综观隋唐五代文化史,成就卓著,名家辈出,堪称一代宗师的文化名人纷纷涌现,创造出金碧辉煌、异彩纷呈的隋唐五代文化。

本卷由王永平主编。绪言、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十三章和第五章第三节由王永平撰写;第四、第八、第九章由王灵善撰写;第七、第十、第十二章以及第五章第二节和第十一章第二、三节由王振芳撰写;第五章第一节、第十一章第一节由马玉山撰写;第十一章第四节由刘冬梅撰写。最后由王永平统稿润色并选配了全部插图以及主要参考书目。许福谦先生参加了本卷的初期工作,谨致谢忱!

本卷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在尽可能详尽地占有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既体现出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也尽量反映出当代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此,我们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海内外学术界大量的有关论著。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得到前辈及同行学者们的批评指正!

注释

[1] 吴宗国:《唐代文化发展的三个**》,《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