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其所好,儆其所恶(1 / 1)

我们一直认为,沟通不就是说话嘛,那不是很简单么,说话谁不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怎么样开口说话才能让别人听得进去,才能让“说话”达到你的目的,而不是适得其反。不管一个人的意愿再大、点子再好,如果无法成功与他人沟通,一切都是枉然。

我们与他人谈话沟通,说的不是道理,而是合作;道理只是形式,合作才是根本。你把别人说服了并不能获得合作,你把别人说得心动了才能获得合作。

在1992年上映的电影《白玫瑰》中,张曼玉扮演一位保险业务员,好不容易见到目标客户后,对方却给了她一枚硬币,说是给她回家的路费。当时她很生气,在她扭头要走的一瞬间,她看到客户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张小孩的照片,于是她对照片深鞠一躬说:“对不起,我帮不了你了。”客户大为惊讶,忙问究竟。原来这个客户最疼爱他的儿子,所以把儿子的照片挂在办公室里天天看。

张曼玉对小孩的照片鞠躬致歉,实际是在向客户暗示:买保险的意义不只是让自己多一份健康、平安的保障,更是给家人、给最爱的人多一份安心和爱护。随后,客户叫住了张曼玉,于是第一单生意就这样谈成了。

张曼玉这次推销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她抓住了客户的关注点,投其所好,在情感上打动了对方——客户的办公室挂着儿子的照片,就说明客户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张曼玉意识到这个突破口,以此切入,便能让客户高高兴兴地听取自己的请求了。

由此可见,找准对方关心的事情,用诚恳的言语触动对方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从而消除其抗拒心理,调动其参与程度,就会增加成功沟通的概率。

这一点和《鬼谷子·内楗》中提到的“得其情,乃制其术”的原则不谋而合——在知晓对方意图和主张的情况下,在掌控对方的内在情绪并找到接纳点的时机下,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能打动对方,达到控制对方、进退自如的境界。

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和陌生人打交道。要办好事,就要抛掉自己过于直白的交流方式,掌握一点揣摩他人心思的本领,然后你才能在说话、做事上做到投其所好。

有一次,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到山东省烟台市演出,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不料,马季先生一一婉言谢绝,这使记者们十分失望。

这时,有一个爱好相声的记者再次叩响了马季的房门,说:“马季先生,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如今的相声表演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马季先生一听,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这位记者正是利用他和对方都喜爱相声这一共同的兴趣做文章,巧妙地打开了马季先生的话匣子,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

人人都有被人理解的渴望,如果我们与被求之人产生了情感共鸣,就能迅速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对方也就乐于帮忙。所以,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要勇于放弃自己墨守陈规不知变通的办事方式,转而学会察言观色,发现对方的心理需求,投其所好。只有这样,你的话才能在对方心中发生作用,你想办的事情才会更加顺利地完成。

投其所好,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管用的说服技巧。与之相对的是“儆其所恶”,这个突破口威力强大,能说动难以说服的人,但有时会显得带有强迫性,所以在运用时一定要掌握分寸,注意场合。

优雅的餐厅里,一帮带着孩子的妈妈们坐在桌前愉快地聊着天。熊孩子们大喊大叫着跑来跑去。店员大伤脑筋,和孩子妈妈们商量:“为了不打搅其他客人,可否请你们让孩子坐在座位上呢?”结果,妈妈帮瞥了一眼店员,象征性地朝孩子们喊了一句“别闹了,快回座位上来”,就若无其事地继续讨论哪个牌子的面膜比较好用了。

店长注意到店里的吵闹,听店员讲完情况之后,亲自出马了:“刚做好的菜很烫,如果端出来的时候被撞撒了,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烫伤,可否请你们让孩子回到座位上呢?”什么?!会烫伤孩子,那怎么行!妈妈帮不约而同地全体起身,去拉自己孩子了。

这,就是儆其所恶的力量。

在这里告诉家庭主妇们一个好消息,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让不爱干家务活的丈夫积极地参与年底家庭大扫除哦。方法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解决:“财不入污门。”就算是丈夫不迷信风水,也会有很强的“避免失去财运”的意识。想发财?乖乖地先把家里收拾干净吧!

“把交流视为技巧,而非唯心论。”下次开口说服他人之前,我们得知道,说话要投其所好,必要时儆其所恶,这样你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