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关于说话方面,我们需求最多的就是:说服别人。为了达到自己的需求和目的,我们要说服老公、孩子、上司、客户、同事,甚至陌生人。如果不掌握技巧,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那要怎样做,才能把NO变成YES呢?日本顶级沟通专家佐佐木圭一提出:利用“被认可欲”,把对方当作“大人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说服技巧,特别是用在家人身上,效果极好!
“你把窗户擦擦!我忙不过来。”妻子对从不积极干家务活儿的丈夫这样说,丈夫会主动开始擦窗户吗?答案当然是“NO”。丈夫会产生被迫做麻烦事的感觉,只想立刻逃开。就算肯擦窗户,也必定极不情愿,会边擦边想:“我每天也有工作要做啊。”
在这种情况下,妻子若换一种说法呢?
“你能够到高的地方,能把窗户擦得更亮。拜托了!”相信丈夫听后就会跃跃欲试。
佐佐木圭一提到的这个案例就是利用了人们渴望被别人认可的心理。当然,这样说并不能保证丈夫百分之百会擦窗户,但至少在心理上不会令他感到不快。
渴望被别人认可,也可以理解为心理学上的“尊重需求”,即“一个人会做出与他人的期待相对应的行为。”当一个人得到他人的认可,即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回应期待的欲望。哪怕是比较麻烦的请求,哪怕是自己很难对付,但欣然接受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这绝对是一个可以让对方开心、你也满意的双赢之法。
佐佐木圭一还提到,同样的套路也适用于家里处于叛逆期的三四岁的孩子身上。
两个人站在变绿的信号灯下,却不过马路,在旁人看来可能显得奇怪。下田靖子想领着三岁的外甥过马路,可是外甥不愿意牵手,而那条马路上车来车往,甚至还有大卡车。
“这里很危险,拉住我的手。”下田说了很多遍,可外甥每次都说“不”,就是不牵手。看来外甥不想被当成小孩子对待,尽管他明明就是个小孩子……
信号灯又变绿了,可两个人仍旧站在原地。下田望着再度变绿的信号灯犯愁。突然,她想起换一种说话方式会不会有效呢?
“我一个人很害怕,你能不能拉着我的手一起过马路?”她反过来把外甥当作大人对待了。结果,外甥很开心地牵住了她的手。下田如愿地牵起小外甥的手,放心地过了马路。
渴望被认可、被认同、被注重的心理需求,你有、我有、大家有——每一个人都有,哪怕是只有三岁的小孩子!差别只在多或少而已。佐佐木圭一正是利用了我们每个人心内都有的这一需求成功说服了他人。
说服是鼓动而不是操纵,说服是影响,而影响是一个优美的过程。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艺术家,细心揣摩别人的心理和情绪,你就能说服和影响他人,进而实现你的目标,解决你的问题。
理解他人模式的途径是沟通,我们要学会在他人的世界里认识他们。能成功说服他人的人,一般都是善于揣摩他人心理的人。
我们在说话办事时,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无论发表什么意见都是“我认为……”“我想……”那么就很难引起对方的兴趣,甚至对方会反问你“这与我有什么关系?”所以,当你希望说服对方配合你完成某事时,首先应该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提出对他有利的条件,这样才能让对方有意愿跟你合作。
比如,如果你是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要是对方表示对保险的事不感兴趣,你不应该说“你的观念怎么这么落伍”或者“很多人都买保险了,不买就跟不上潮流了”之类的话,而是应该从保险能够为对方带来的利益出发,尽数保险的好处,还可以列举一些成功保单的例子,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你跟他有了共同语言,他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变得可以理解。在各种人际交往中,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你就能从容应对各种状况,要么伸出善意的援手,要么防范对方的恶招。
许多人不懂得如何揣摩他人的心理说话,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这是导致他们做很多事情都不成功的一大原因。劝说别人时,揣测对方的心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说出的话才能让别人听着顺耳,觉得舒服。如此,不仅能使他人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