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不迁怒,不贰过”语出《论语·雍也》。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指不迁怒于人,不重复自己的过错。
国学大师梁漱溟在“孔家思想史”中讲道:“不贰过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过。知过非常之难,根本问题是在此。我们平常做了许多错事,却往往不知道。二是改过。知过后便不再有过,就是所谓一息不懈,所以说过而能改不为过矣。”
著名学者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不贰过,非谓今日有过,后不更犯。明日又有过,后复不犯。当知见一不善,一番改时,即猛进一番,此类之过即永绝。故不迁怒如镜悬水止,不贰过如冰消冻释,养心至此,始见工夫。”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的那样:“不迁怒”指的是操守,而“不贰过”则升格为修养的一层。
“不贰过”寥寥数字,听着简单,做则不易。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过失和错误讳莫如深,千方百计粉饰辩解;有人面对批评总是强调客观,怨天尤人;有的人则认为过失和错误人皆有之,不足为怪。有这种文过饰非做法的人,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产生的根源,势必还会再犯错。
《孟子》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每天都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君子之道。”偷鸡者却说:“那我就每月偷一只**,等来年再停止偷鸡。”
对此,孟子说:“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偷鸡这种行为的错误性,就应当立即改正,怎能还要等到来年再改正错误呢?”
故事中的偷鸡者正是因为不懂得“不贰过”,不懂得反省自己的过错,才不能即刻改正错误。正如人们常说的:“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的区别就是,聪明的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而愚蠢的人同样的错误犯多次,甚至是屡教不改。”很明显,故事中的偷鸡贼属于后者。
吴燕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员,她刚来公司的时候销售业绩排在倒数第一,一年后却成了销售冠军。此后,吴燕的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几乎是月月得冠军。很多同事羡慕不已,向吴燕取经,问她有什么秘诀。吴燕从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的笔记本,对同事说:“这就是我的秘诀。”同事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吴燕与客户打交道时犯的所有错误,以及每一次犯错后的心得。
不犯同样的错误是吴燕事业成功的秘诀,也是人们获取幸福人生的最佳保障。
《周易》上说“日新谓之盛德”,就是说每一天都有进步,这就是最高尚的品德了。而“行无贰过”则是“日新”的基础,如果不犯同样的错误尚且难以做到,那么何谈进步呢?
人之所以犯同样的错误,有时是因为世事百态纷繁复杂难以精确掌控,更重要的是因为人们不善于自省。人愈是不善于反思、总结,缺乏自制力,犯同样错误的概率就会愈高;而性格坚定、沉稳、善于自省之人,反复犯错的概率则会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