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 1)

就在朱棣进入南京城的前一晚,有几个人正在深深地焦虑着,其中一个就是解缙。

解缙是明朝有名的大才子,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特别器重的一个人,十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受到老朱的亲自接见。在胡惟庸案发,老朱大开杀戒,遍地血雨腥风的时候,满朝文武都缩着脖子低着头装鸵鸟,是解缙气势汹汹地跟老朱说:你个当老板的整天没事老是折腾员工,以后谁还敢跟着你干?杀红了眼的朱元璋居然没有生气,并且还微微一笑接受了他的批评。

老朱识人是真有一套的,他明白地看出解缙是个人才,但是老朱也是有手段的。这么一个有才华青年他偏偏没有重用,而是在三年后将解缙赶回了老家,只撂下一句十年后再用。

解缙蒙了,灰溜溜地回到了老家,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他不明白老朱的心思,老朱却知道他是个人才,只是觉得他太过年轻气盛,锋芒毕露,想要让他回去沉淀沉淀脾气,打磨打磨性子。老朱不用他,是想把他留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

不到十年,老朱死了,在老家昏天黑地过了七年的解缙觉得机会来了。他赶紧给在朝廷中的朋友写信送礼,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帝都,在翰林院当上了一个小官。

可是这才干了几年啊,朱棣造了反,皇帝又要换人做了。

现在怎么办呢?是舍弃这好不容易重新得来的一切,留下一个好名声,还是把脸皮扔掉投靠新主?解缙决定找自己的两个好朋友来商量一下,这两个朋友也是他的老乡,一个叫胡广,一个叫王艮。

解缙是第七名进士出身,在我们看来算是相当厉害了,因为这可是全国所有考生里的前十名了,可是与他两个老乡相比,解缙这个进士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

胡广是状元,王艮是榜眼,两人还是同一届的。第三名探花郎叫李贯,也是王艮和胡广的老乡,不过这一天晚上解缙只叫来了王、胡二人,所以李贯并没有出现。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胡广的第一名其实本应该是王艮的。当初胡广和王艮在科举中都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走到了皇帝面试这一关,也就是殿试。在殿试中,王艮的功力更深厚一些,获得了第一名。真是可喜可贺!十年寒窗终于有了回报,锦绣前程正在向王艮招手,当然也有他身后的胡广。

然而,意外发生了。老板朱允炆一看王艮,心里很不爽,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王艮长得寒碜。于是老板大笔一挥,将本来是王艮的第一名改成了胡广。

可见,“看脸”这个事并不是现在才有啊。

以往,这几位曾经的举子会凑在一起回忆往昔、畅想未来,事到如今,树倒猢狲散,谁也没有心情再去吟风弄月玩文艺了,都在心里默默地思考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