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9年八月六日,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了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反。
所谓“清君侧”,是指建文帝身边有齐泰和黄子澄这两个“谋害皇室亲族”的奸臣,朱棣认为自己不能让他们继续害人,必须从肉体上予以消灭。
满朝文武那么多,朱棣为什么要拿这两个人做借口呢?因为正是这两个人撺掇建文帝削藩的。作为朱元璋亲封的藩王之一,朱棣自然不甘心任人宰割,诸多藩王中他的实力最强,有本钱与朝廷赌一把,于是他决定平定国难(靖难)。
朱棣还把他的这个决定写了一份报告发给了建文帝朱允炆,然后也不管皇帝批复不批复,就开始了行动,发动了“靖难之役”。
早在两天前,朱棣就控制了北平。那天,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奉密诏派兵包围了朱棣的燕王府,结果被朱棣用计抓住,和他府内的几个叛徒一起砍了头。之后朱棣当机立断,连夜攻占了北平九门,控制了北平城。
那以后,朱棣的大军势如破竹,仅仅用十二天时间,先后拿下通州(主动归附)、蓟州、遵化(主动归附)、密云(主动归附)、居庸关、怀来、永平府(位于河北卢龙县,也是主动归附)。后来,为了防止大明的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朱棣又用反间计促使松亭关发生内讧,守将卜万被逮捕下狱。
扫清北平周围后,本来实力就不弱的朱棣兵力又增加了不少。直到这时候,朱允炆才接到朱棣造反的报告,决定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