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朝已有了海禁政策,李家没法像祖上那样去海外做生意,家道逐渐中落,只好谋一条读书取仕的道路。
李贽考上科举当上官后,家里人都很欣慰,觉得他迈上了一条康庄大道,李家能够从此复兴。然而他这人当官没什么本事,却有两大特点,一曰傲慢,二曰两袖清风。
明朝科举取士,旁人中了举要先烧两炷高香,再大宴亲朋,然后发奋图强,再考进士。可李贽呢,却当着大家的面儿说以后再也不考啦,举人也挺好的。
一个人有了北大硕博连读的资质,偏偏要读完本科就打住,那就怪不得这一辈子只能当个十三线城市的小公务员了。
当了小公务员,李贽还不愿意往上升官,一概人情往来都不做,升职考试也不去考,每天闭门研究学问,美其名曰不为五斗米折腰。
明朝的俸禄是很低的,基层小官的俸禄更是微乎其微,养家糊口都难。长期的傲慢让李贽的工资单难以跟上明朝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这官越当越穷。有一年大旱,田里颗粒无收,他的两个女儿竟然因为买不起米活活饿死了。
有人统计过,他有八个孩子,其中七个都夭折了,还都死于营养不良。
李贽最大的官,做到了姚安知府。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李贽呢?他写了个楹联,说是:“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
当了二十年的官,就攒下了一轮明月。
李贽在姚安知府任上干得很不错,民族工作抓得有声有色,上司十分满意,向朝廷举荐他,要给他升官儿。但没想到,李贽一听这个消息,拔腿就跑,跑进了山里不肯出来。上司无奈接了他的辞职信,他拍拍屁股便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