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 1)

开元六年夏,蜀地连日下暴雨,江水暴涨,淹死沿岸许多村民。

这日,彰明县的县令正带着人巡视河堤,远远看见一具漂浮的尸体。他连忙叫人打捞上来,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具美貌女尸。那县令是个附庸风雅的人物,见此情景,忍不住赋诗一首:

二八谁家女,漂来依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话音才落,围观百姓纷纷咋舌:洪水成灾,百姓受苦,县令老爷竟然只关心女尸的朱唇翠眉!什么二八少女倚在芦苇上,风流卖俏吗?太不尊重死者了!县老爷浑然不觉,还在扬扬得意地欣赏自己的打油诗。

这时,人群中有一白衣秀士愤而振声道:

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县令听了,大呼:好诗!好诗!等他回过味来,才发现是在讽刺自己,气得直跳脚,而那出言讥讽的狂生,早已拂袖而去。

诗中“秋胡”的典故来自《烈女传》,是说有个人刚结婚就出了远门,五年方归,路上调戏良家妇女,到家了才发现那人就是自己老婆秋胡,秋胡愤而投河自尽,后人就用此典故讽刺轻薄好色的男子。

不消说,写诗讽刺县令之人,正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白。

人人都在阿谀奉承县老爷诗写得好,只有李白敢站出来替死者鸣不平。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连李隆基和杨玉环都敢顶撞,还怕得罪一个九品芝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