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役结束,西晋朝局依然动**。
本来,成都王司马颖收获了司马衷,理应能打出一手好牌,但显然他没有曹孟德当年的本事。司马颖明里暗里都想自己做皇帝,所以根本不拿傻子皇帝当好牌,一心想要尽快甩掉他。于是,他很快就再次引来一场叛乱。
这次是司马越的嫡亲兄弟东燕王司马腾和西晋北方边防军司令王浚联的手。
联军攻势很猛,司马颖抵挡不住,就选择了逃跑。
跑去哪呢?
他的目标是由野心勃勃的河间王司马颙控制的地盘——洛阳。
司马颙的部下大将张方一看,来的不但有司马颖,还有傻子皇帝司马衷,机会呀!于是他当即献计,让司马颙挟持傻子皇帝远遁长安根据地,然后再号令天下。
司马颙深以为然,于是傻子皇帝司马衷和司马颖被司马颙大军带回了长安。
然而,司马颙“挟天子令诸侯”的大计还没来得及展开,东海王司马越再次跳了出来。他首先展开宣传攻势,发表檄文,公开声讨司马颙的狼子野心,接着声泪俱下地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对傻子皇帝的不二忠心,随后又举起了“迎圣驾归故都”的旗帜。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天下舆论顿时一边倒。东燕王司马腾、北军司令王浚等宣誓追随司马越,一起“迎圣驾”“讨逆贼”。
这还不算。
司马越明面上把司马颙骂了个狗血喷头,暗地里又派人捎信儿给司马颙,传达了一个信息:大家都是兄弟,见面后会商会商怎么分割天下算了。
这司马颙真是个眼高手低的货色。皇帝在自己手里,根据地里又有数十万大军,就是立刻开战也有一拼之力!然而没想到在舆论之下,几番权衡,他竟然就信了司马越“会商”的鬼话。甚至为了摆脱舆论压力,也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还杀了大将张方,表示自己之前扣押皇帝,都是受了张方的蒙蔽和要挟。
司马颙的昏着让部下寒了心,大大地伤了大家的情。这个河间王这么糊涂,跟着他混,能有前途吗?
这不,仗还没打,前线部队的将领就投降了司马越。
司马越顺势举起“义旗”攻伐长安城,至于先前的什么密谋“会商”之事,当然都成了屁话。这么一搞,鸡飞蛋打的司马颙只好灰溜溜地跑进附近的大山里打游击去了,而前来投靠司马颙的成都王司马颖,也慌不择路跑到了驻扎在新野的旧部那里。
长安城很快被破,司马越的联军一通抢劫之后,“押着”傻子皇帝司马衷回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