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 1)

隋朝的国号来自杨坚最初的封号——随国公。“随”的繁体写作“隨”,杨坚觉得走之旁不吉利,于是把走之旁去掉,这便成了“隋”。

杨坚建立隋朝后锐意改革,他“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正是因为这样励精图治,杨坚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也创造出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个第一次。

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认为旧长安城屡经战乱,已经破败不堪,于是在城东南龙首山建设了一座大兴城。新的都城东西对称,雄伟壮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

鉴于之前币制混乱,杨坚推行币制改革,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使货币得到统一。他还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新的一尺,以古斗三升为新的一升,以古秤三斤为新的一斤,在全国执行起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他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即中央政府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再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种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体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被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

除了中央,他对地方行政机构也进行了简化,通过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此举不仅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节省了开支,减轻了百姓负担。

杨坚还下令制订了《开皇律》,废除车裂、枭首等残酷刑罚,建立死刑复奏制度,规定凡判处死刑,需经“三奏”才能处决。同时,他还整肃吏治,惩治贪腐,一时之间,朝堂之上风气焕然一新。

杨坚还实施了一项伟大的改革,他废除了始于春秋时期、在东晋尤为盛行的门阀士族制度,开创了以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使得广大庶民百姓得以参与政治,并由此影响了中国后世上千年。

他还实行轻徭薄赋,鼓励农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隋朝国力日渐强盛,人口显著增加,百姓衣食逐渐富足,经济繁荣达到历代最高峰。那时天下粮仓充实,以至于“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

隋朝初年,北方突厥势力强大,杨坚对来自突厥的侵犯进行了坚决的还击。几次战败后,东突厥可汗在开皇四年上表称臣,尊杨坚为“圣人莫缘可汗”,表示愿意作为藩属,永世归顺。

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派遣五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挥师南下,开始了讨伐南陈的战争。第二年,隋军攻占了陈朝的都城建康,在皇宫后殿的枯井中俘获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宠妃,从此陈朝灭亡,全国统一。自西晋灭亡开始,两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就此结束。隋朝成为秦、汉之后,又一个结束了中原长期分裂、军阀混战的朝代。

在西方历史学者眼里,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政府官员,为国家选拔了一批批非常得力的人才。”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朝消灭了前人过时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隋朝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西方人普遍认为,隋朝的建立者杨坚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英国卫报》2001年评出的世界百位伟大帝王中,他的排名在中国皇帝中居首位。

扩展版图也要适可而止